用心爱心专心-1-《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一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反映我国外交成就的事例,体会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②通过图片、视频、文字资料感受中国的外交形象,进而理解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力目标:①学生在上网查询或查阅相关书籍的过程中,能够对相关材料进行筛选和整理;②学生能根据教师或其他同学所举事例,归纳体现中国外交主张的关键词;③学生在分析中美关系、中非关系发展历程的活动中,能够用自己的评议唤起同伴的参与和思考;④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展现中国和平外交的情境中,生成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体验”——学生在收集、筛选、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成功心态;②“认同”——学生能够认同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③“期待”——学生希望中国更加繁荣富强,期待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教学重点、难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教学背景分析】本框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框,是学习有关国际社会知识的落脚点。国际政治是公民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关注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和作用是当代中学生的兴趣点之一,培养学生和平观念、国际意识、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的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培养公民的国际责任。在了解国际社会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正确认识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国际政治生活,关心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与作用,无论从知识、能力的角度还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角度看,都是重点内容。学生整体上受生活空间和思想认识的影响,对国际政治关注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于提高。但就学生个体而言,一部分学生对国际政治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关注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已形成较为深刻的认识;部分学生对国际政治现象虽有所关注,但缺乏对中国对外关系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也缺乏明确而清晰的理论观点,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加深了解;对于关注程度较低的同学,需要在班级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中,为其创造条件,引领其参与,唤起其思考。用心爱心专心-2-【教学方式及手段】教学方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问题式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教师以共和国即将迎来60华诞为背景,引出新中国外交成就在其中是浓墨重彩的一页。通过展示“万隆会议”、“乒乓外交”、“暖春之旅”、“奥运外交”等外交活动的图片,唤起学生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外交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过渡:迄今为止,我国已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已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近几年中国外交活动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中国外交主张的“关键词”。根据你的了解,你认为可以有哪些词汇?教师将学生所说内容写在黑板上,并从中找出关键词语引出在对外交往中,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师讲解外交政策的含义。(屏幕显示:外交政策:主权国家在对外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教师过渡:我们班上的一些同学,非常关注中国的对外交往活动,下面就请他们将他们关注和研究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中美建交30年的发展历程和中非关系的发展历程。教师提问:①中美关系为什么“一波三折”?②非洲人民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中国与非洲真诚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进一步设疑,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维护国家利益与我国外交政策的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在历史上我国曾饱受战乱之苦,深知战争只能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只有维护和平,才能促进社会发展;这不仅需要我们维护国内的稳定,也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争取国际和平环境与维护世界和平结合起来,既维护自身利益,也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用心爱心专心-3-(屏幕显示: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教师过渡:我国的外交政策是我国外交活动的指南,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播放视频:中国领导人频频出访,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教师提问:结合同学的成果展示和观看的视频资料,说一说:我国是如何践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屏显:发展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中国领导人频频出访,足迹踏遍五大洲;外国领导人频频到访,客人来自全世界……从上合组织的日渐壮大到六方会谈中的积极斡旋;从联合国执行维和任务到印度洋海啸灾难救助;从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到各项重大协定的签署;从周边睦邻友好关系的深化到大国间高层战略对话的推动……)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归纳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屏幕显示新中国外交图片,教师过渡:新中国取得的成就,世界人民给予了高度赞誉。“中国贡献”、“中国声音”等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焦点。大家议一议:我国在外交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正确的外交政策等等。教师过渡:大家知道,在当代世界,中国率先提出了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谐世界的理念。不仅如此,中国也在以积极的、负责任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让我们听一听来自国际社会的声音。(屏显:①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林达说,在多边外交的国际舞台上,中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更加自信。②美国《纽约时报》发表的文章认为,中国是带着自信参加伦敦G20峰会的,中国被视为解决这一系列经济问题的希望。③美联社报道说,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仍在快速增长的国家,在世界经济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学生进一步举例印证。用心爱心专心-4-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并总结:在国际社会中,中国坚持原则,主动承担国际义务,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中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了贸易伙伴国和周边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已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如此,中国通过创造性与一些国家互办“文化年”、“国家年”活动,正在成为推动世界文化和谐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几十年来,中国在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中发展了自己,可以说“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同时,我们更可以骄傲地说“世界的繁荣和稳定也离不开中国”。教师:让我们师生共同欣赏一首歌曲《中国大舞台》,伴随着音乐与画面,让我们一起再次感悟令五洲瞩目的中国风采。四、教学目标实施过程的反思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精心设计,打造高效和谐课堂”已成为许多教师应对挑战的一种共识和价值选择。一、贴近生活,以学定教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是“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当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统一的课程模块”。本节课学生的视野转向了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而国际社会中太多太多的“中国贡献”、“中国声音”、“中国形象”是一课书的内容所无法承载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及对学情的把握,对教材进行有机的处理。教材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选择和使用的材料,不是教学中必须遵循、不可变更的教学依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待教材的态度应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由于了解到学生在历史课中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发展已经有所了解,因此,不再作为讲解内容。而许多新发生的国际大事,教材又没能反映。因此,对教材的逻辑关系我进行了如下调整:用教师熟悉的且典型的外交活动唤起学生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外交活动作为导入;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在头脑中搜索词汇,确定体现中国外交主张的关键词;在生生互动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依据;再通过对师生共同选取的典型事例的分析,领会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从中感受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这样处理,坚持了“以学定教”,使教学过程中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更加统一。如前所述,实际生活中,我校学生对于国际社会总体了解不多,学生整体对国际政治关注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于提高。一部分学生对国际政治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关注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部分学生有所关注,但缺乏对中国对外关系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也缺乏明确而清晰的理论观点。基于上述学情,教师应如何唤起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在开展“中美关系”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业行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给了我较大启发。有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中美关系加深了了解,关注国际社会的程度相应提高;而那些早有关注的同学抓住了深度探究的机会,成就了自己也影响了同伴。因此,我们应当用心爱心专心-5-看到,当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个性充分发展的时候,他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及所学到的东西是无法准确预知的。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应规定学生在完成一项或多项学习活动后准备获得的行为,而要教师提供情境、指明学生所要处理的问题以及所要从事的工作。而学生在此情境中产生的成品,都如其人的不同而多变。二、精心预设,期待精彩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评判依据。有效的动态生成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教学形态,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开放性、复杂性和创造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预设是教师课前的教学准备过程,是教学的起点,也是促成课堂生成的首要条件。教育情境是复杂多变的,教育活动是人的活动,它不像机器生产一样按严格的程序,按预定的模子刻出产品。如果教师在课前缺乏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缺少对学情的正确分析,疏于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这样对课堂生成就会感到“底气不足”。面对精彩纷呈的生成资源,就会手足无措。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其“教”的行为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见解往往与教师的不同,学生的思维有时也比教师的更灵活、更开阔。在这种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中,各种观点产生碰撞,就会产生新问题,激发师生双方的思维灵感,产生各种奇妙的思维火花,课堂也因此而真实、生动、精彩!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课堂教学目标应基于学生的兴趣,基于学生的现实生长。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在本节课上,学生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的环节中,他们根据选取的素材与其他同学交流互动。其中,既有悬念、又有“小插曲”;既有政治观点,又有地理、英文知识,这种“未曾预约的美丽”是课堂上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我被这种“精彩”所吸引,并引导其他同学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藉此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使课堂不断处于动态生成之中。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是开放活跃的,课堂也因此而瞬息万变。这种流变状态的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展现自己教育智慧的舞台。因此,教师首先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可能性,鼓励师生、生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其次,教师要有基于新课程理念、现代教育观念的教学策略储备,要有以变应变的策略准备,要有渴望意料之外发生的开放心态,有效地驾驭课堂,使课堂呈现高潮迭起的精彩。三、三维目标,和谐统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从纵向而言分为三个层次:总目标,即宏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