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压缩语段一、命题特色1.压缩语段题是江苏高考语言表达题的保留题,除2006年外,年年必考。2.江苏压缩语段题几乎不大采用“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主旨的命题模式,最常用的是“定向筛选、分点概括”的设定角度型(也叫选择性)压缩题型。3.压缩语段题题型较多,江苏命题试图在这一固定不变的考题里寻求微观的题型变化,2008年考提取关键词,2009年考下定义式压缩,2010年又考提取关键词,均反映了这一追求。但大方向是不变的:定向筛选、分点概括。2008、2009、2010三年的考题其实就是这一方向的延展和拓宽。二、真题回眸1.(2010·江苏)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转辗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植物体内。答案(1)吸碳;(2)“略施魔法”;(3)光合作用。(4分)2.(2009·江苏)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地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集聚就快,发展就快。“洼地效应”指:分析:本题考查下定义能力。语言形式大致符合下定义格式。答题信息集中在第一、三句上,要点为:环境优势(好环境)、生产要素、集聚发展。答案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3.(2008·江苏)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不超过15个字)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战略环境评价:、、。分析:根据文意,此段文字可分为两个内容:即环境影响和评价过程。而“评价过程”又包括“书面报告”和“应用于决策之中”。答案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应用于决策(或“应用”“应用于决策之中”)4.(2007·江苏)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入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但也因此使部分肿瘤细胞进入血液,随着循环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此时,如果对病人肿瘤部位加热,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而热休克蛋白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1)第一阶段:(不超过15个字)2(2)第二阶段:(不超过15个字)(3)第三阶段:(不超过20个字)分析:根据文意,这段文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肿瘤也就溶解了”,第二层到“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第三层到最后。答案(1(2(3)热休克蛋白训练免疫系统消除肿瘤残部。问题存在:做设定角度式压缩题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提取时漏掉要点,而漏掉的那点往往较隐蔽。做题时一定要依据提取方向,准确锁定范围,全面提取。技巧点拨:1.压缩语段题一般都有字数限制。要善于根据这一条件判断要概括的层次等级。2.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文字信息,然后提取、概括。往往有一个要点较隐蔽,作答时应细心查找。3.下定义式压缩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概念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等方面信息,用判断句形式表述出来。抓本质特征,找一个上位概念,是做题的关键。这种下定义、解释概念含义题做起来有两个关键,一是这个概念的本质特征不可疏漏,一是判断句式的表述形式不能出现主宾搭配不当、多层定语语序不当等语病。另外,下定义不可用否定句或比喻句。4.提取关键词题。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一般由名词、动词充当。做题时先要审视原文段,从中提取主要信息,组合成一句话,然后从中提取关键的词语即可。总之,无论哪种题型,一定要“读”在先,读清题干要求,读懂材料内容。对阅读的语段共几段几句,段、词间的关系怎样,可以切分为几个层次,哪是主要信息,哪是背景信息,这些问题都二、文言文措施建议:一、要对实词、虚词有个系统的梳理,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及字词的推断能力。所以,我们在高三一轮复习的时候,就要对高一、二的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复习,增强学生的语感,加强学生的推断能力。二、对于信息的筛选,要看清题目要求,如“直接”还是“非直接”等,根据要求来进行推断,一般来讲,这条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排除法进行推断比较容易。三、文章的内容概括1.要了解错误类型:曲解文意游离话题混同因果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杂糅事件故意拔高以偏概全2.要认真对应原文,养成好习惯。四、翻译3A、解题方法1.整体把握文意。这是准确翻译的前提,绝对不可小视。翻译规定的文句前,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要抓住文中的主要信息,什么人,什么事,事情涉及的人、事、地、时、大概过程等,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2.抓住翻译的关键人常说,打蛇打七寸。七寸是蛇的要害,打在那里一下子就能把它打死。文言文翻译也是如此,考生必须抓住翻译的关键,否则,就徒劳无功,白忙活一场。文言文翻译需要抓住三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三是句子大意。(1)抓关键词在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文言句子中的关键词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尤其是有多种意义和用法的虚词)。翻译的时候,考生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就能得分。反之,关键词语翻译错误,或不准确,那么这个分就遗憾地丢掉了。(2)抓特殊句特殊句式(包括固定句式)的翻译,也往往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之一。考生如果不能识别某个特殊句式,不知道它的特殊顺序、固定译法,那么就不能准确翻译这个文言句子,因此丢分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3)注重句子大意在高考评分时,有句子大意分,所以,我们在平时训练的时候,要养成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以及与文中所表达的意思相吻合。3.掌握具体的技法文言文翻译的常见技法可总结5个字:换、留、删、补、调。三、诗歌鉴赏拿到一首诗应按以下几步完成鉴赏:读、辨、析、答。一、读什么——题目、作者、题材、体裁和注释1.题目:交代写作时间、背景、地点、缘由、情感等,是解题的关键。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标题往往能揭示诗歌的内容与情感,提示诗歌的类别。2.作者:作者的经历、艺术创作特点常是解题的关键,我们要学会知人论世。3.题材:常见的诗歌题材主要有: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哲理诗、羁旅诗、闺怨诗、送别诗等。每一类诗歌都有常见的思想感情,或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享乐;或表达对官场的厌恶;或反映战乱造成的民生疾苦;或陈述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或抒写寄情山水的闲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流露青春易逝年华老去的伤感。分类复习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旨。4.注释:考题的注释会交代人物,时代,解释典故,从而暗示文章的主旨、表达的情感。评价古诗词要读懂作品。一定要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来理解诗歌。我们必须学会透过语言、形象去揭示作品的内容以及作者所持的观点态度。二、辨什么——辨别意象、诗眼、基调、风格流派1.意象: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数不胜数,学生要熟悉常见意象的一般象征意义,如折柳代表离别,落花伤春、望月怀远、秋风寂寥、松柏延年、归雁思乡、梅兰竹菊喻君子……这些内容要注意在平4时积累。2.诗眼:全诗的主旨所在,如杜甫的《江村》一诗中,一个“幽”就领起了全诗。3.基调:即诗人在作品中借助意象表达的喜、怒、哀、乐感情。对此把握不准会影响对全诗的主旨的理解。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景象壮阔,但全诗表达的是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之情,其基调是悲凉的,此联恰为以乐景衬哀情。4.风格流派:诗歌风格是指诗人作品中呈现的艺术特点,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辛”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杜牧的俊爽等。不同风格的诗人在创作中选取的意象不同,写作的内容也不同。三、析什么——主要指分析技巧。如抒情方式、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等。(具体事例不再一一列举)四、答什么——1.整理好答题思路:首先逐字逐句读透文本,搜寻意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诗句,最后依据题目要求从手法、作用、主旨、情感等角度来组织语言答题。2.注重答题的模式(各校要对学生训练相关题型的答题模式,引导学生有效答题,不无谓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