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中学高三历史限时练(文)编号:LSST-必修1-04使用时间:2016-8-12组编人:段小田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1课时)一、选择题1、阅读中国某时期的一幅历史地图。与此图所反映的历史现实相符的是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B.汉初采取了郡县制与封国制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D.唐朝时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2、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①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唐中期设节度使④宋太祖派文官做地方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元史·地理志》中说,“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的表述错误的是()A.现河北省地域是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的“腹里”B.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C.行省之下,分别设道、府、州、县D.西藏归宣政院管辖5、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6、《汉书》载:“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这次改革()A.废除了分封制度B.削弱了封国势力C.体现了儒学独尊D.改行三省六部制7、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笼络皇亲国戚B.增加财政税收C.削弱王国势力D.推动民族交流8、西汉初年实行封国制,与先前的西周分封制相比较A.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B.都是帝王分封子弟镇守一方C.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9、汉武帝、宋太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设立二府三司,分割削弱相权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10、唐朝中央政府“三省制”从决策、审议到执行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11、史学家们在总结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原因时,曾归结为“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其中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完善体现在()A.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管理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12、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13、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B.加强中央集权C.分割宰相职权D.改革科举制度14、“三司之职……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这段引文描述的是下列哪一时期的官制()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5、秦皇、汉武、宋祖均被认为是比较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是因为他们都()A.提高丞相地位B.重视儒家思想C.强化中央集权D.大力发展工商业1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建水中学高三历史限时练(文)编号:LSST-必修1-04使用时间:2016-8-12组编人:段小田高二历史第3页(共6页)高二历史第4页(共6页)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17、隋唐时官方对曹操的评价以肯定为主,认为他是大英雄;到了北宋则完全相反,从官方到民间对他的评价都以否定为主。形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促进思想解放B.宋代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C.理学发展为官方统治哲学的结果D.宋代市民文学发展的结果18、有史书记载某朝代政治制度时说:“计财之任虽三司之职,日生烦务、常程计度、薄书期会,则在有司。至于议有系于郡国之体、事有关于安危之机,其根本在于中书、枢密院,非有司可得而预也。”材料反映了该朝代()A.中枢部门根据行政的程序环节分工设立B.中书、枢密院掌控国家最高决策权[来源:学科网]C.三司、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权力相互掣肘D.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19、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A.皇权被削弱B.相权得到加强C.中书省独揽大权D.中书省职能专一2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21人在任上正常死亡,3人被免职,2人因罪自杀,3人下狱处死。汉武帝这样做的基本用意是A.分割丞相的权力以加强集权B.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局面C.重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D.显示皇权至上不可僭越22、《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腹心之臣矣。”由此可见,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皇权B.加强中央集权C.巩固国家统一D.解决王国问题23、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24、史学家们在总结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原因时,曾归结为“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其中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完善体现在()A.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管理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25、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26、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解释律令条文。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A.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7、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28、宋太祖“选儒臣(文人)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A.宦官专权B.后官干政C.地方威胁中央D.外戚干政29、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30.“(宋)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________。”句中横线部分文字可能是A.中书门下B.户部C.三司D.通判31.汉武帝、宋太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设立二府三司,分割削弱相权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32、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①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②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③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④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③33、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所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B.封建皇权逐步走向强化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D.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34、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建水中学高三历史限时练(文)编号:LSST-必修1-04使用时间:2016-8-12组编人:段小田高二历史第5页(共6页)高二历史第6页(共6页)二、材料题:35、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材料二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据钱穆《秦汉史》整理材料三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请回答:(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6分)。36、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就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材料二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请回答:(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什么?(6分)(2)据材料二,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具体措施有哪些?(4分)(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4)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总结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高三限时练答题纸(历史)(8月12日)班级姓名考号成绩35、(1)(2)(3)36、(1)(2)(3)(4)建水中学高三历史限时练(文)编号:LSST-必修1-04使用时间:2016-8-12组编人:段小田高二历史第7页(共6页)高二历史第8页(共6页)3-1答案36.答案:(1)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相互分工,相互制约。(2)特点:分化事权(或分割相权)。措施: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3)职责不同: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4)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总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35.答案:(1)封建: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2)威胁:经济上,诸侯王铸造钱币,实施商品专卖,严重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