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域生态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域生态问题)【课题】黑吉辽蒙农牧交错带-区域生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学习目的】1.能根据经纬线能够判断大兴安岭,记住大兴安岭两侧的气候、自然带的差异,能够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2.能根据图表资料,学会统计图阅读方法。学会分析黑吉这农牧交错带的存在的生态问题和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基本知识】考点一:大兴安岭两侧自然条件的差异。一个自然地理环境要素______改变,引起其他要素变化,这反映了陆地环境____特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400mm等降水量线东南部400mm等降水量线西北部区域自然地理区位特征气候类型温度带干湿区地形区水文(流域区)植被◆方法总结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一是随海拔高度上升,气温降低;二是地形对气候阻挡作用。2考点二:区域生态问题的分析1.根据我国北方农耕区变化示意图和气候资料分析下表是农牧交错带周边省区明清时代人口密度对比(人/km2)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明代0.091.301.600.03清代1.510.225.00.4清代该地区农耕生产向西北推进的地理原因有哪些?该地区耕地大规模开发,可能给当地造成哪些影响?2.分析区域内的人类活动。3从以上图表可知: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在增加是____________。草地覆盖度从减少到增加变化的年份是____________。该区域草地覆盖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从内蒙古东部地区侵蚀类型图可知:I地区土壤以________侵蚀,II地区土壤以________。◆方法总结生态问题的成因:当地的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特征)、人口增长过快和不恰当的人类活动统计图表读图步骤一般是:(1)读图名:该图反映什么数据;(2)读坐标:坐标的含义、向哪个方向延伸;(3)读数值:坐标点数值、最大值、最小值、重要转折点数值考点三: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1.填写下表:2.填写下表地区原因治理措施人口增长过快1、2、北部牧区1、2、3、1、南部农区1、2、不合理灌溉1、2、3、4、4◆方法总结: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②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等;③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等;④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⑤农业经营方式,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性农业基地等。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树立品牌,提高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巩固练习】1.我国北方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较20世纪末有所减少,沙漠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已得到初步抑制。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材料一:陕西省榆林地区区位示意图。材料二:1990~2010年榆林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示意图。(1)榆林地区地处我国_____高原和_____高原的交界,处于____气候向____气候的过渡地带。(2)榆林地区北部主要受_______(外力)作用的影响,而南部主要受_______的侵蚀作用。(3)试分析1998年以前榆林地区的人地关系矛盾及其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4)1998年以来,榆林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综合整治,试指出其治理的措施。52.晋陕蒙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左图是“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材料二:右图是“乌金三角”地区河流某水文站某时段水文监测的情况(1)这里的“乌金”是指一里______。“乌金三角”地区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_____生产基地。(2)“乌金三角”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处于____________的过渡地带,地表形态遭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外力作用的交错地带,呈现典型的________分布规律。(3)根据材料二,“乌金三角”地区雨季的降水特点是____________。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4)分析“乌金三角”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工业生产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5)分析“乌金三角”地区在开发建设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3.宁夏盐池县马儿庄乡地处我国自然环境敏感地带,年平均气温8.9℃,年降水量306.87mm。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材料一:马儿庄乡示意图。6材料二:1955~2005年马儿庄乡人口与耕地的关系,草地植被指数与羊只数量的关系资料(草地植被指数是指草地植被覆盖率与草层高度的乘积)。(1)马儿庄乡的地形、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2)1955~1995年间,马儿庄乡草地植被与羊只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反映了草原生态存在_____________的环境问题。(3)马儿庄乡地区人们最主要生活饮用水源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4)在50年代,马儿庄乡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经过50年的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经历了从_______业向______的转变,引起这种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5)为了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马儿庄乡应如何进行国土综合治理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7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3)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4)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知识点归纳】1.范围: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为界,范围北起大兴安岭西麓的呼伦贝尔,经内蒙古东南、冀北、晋北直至鄂尔多斯、陕北。2.过渡性特点——以水分变化为基础,体现出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1)气候过渡性: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温带季风气候区向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过渡(2)自然带过渡性:温带森林带向温带草原带过渡(3)农业过渡性:农耕区向牧区过渡(4)地质作用过渡性:风蚀和水蚀交错3.土地利用类型的两种变化情况及原因:(1)林地、草地减少,耕地增加——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把林地、草地等开垦为耕地;(2)耕地减少,林地、草地增加——退耕还林、还草。4.环境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水资源短缺、沙尘暴、生物多样性减少等。5.环境人口合理容量小的原因:科技发展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人口素质低下;对外开放程度低。6.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人口过度增长,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不合理灌溉所产生的问题。8参考答案考点一:气候;整体性;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暖温带;中温带;半湿润区;半干旱区;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外流区;外流区;内流区;温带森林区;温带草原区;考点二:1.清代正处于气候变化湿润期,趋向温暖,降水量增大,为农耕地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人口快速增长,粮食需求量大,人地压力大。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2.耕地;2000年;2000年以前过度开垦;2000以后退耕还林。风力;流水考点三:1.草场载畜量增加(过度放牧);耕地面积扩大(过度开垦);草场退化;不合理灌溉;植被遭破坏,夏季多暴雨,地势起伏大;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土地退化。2.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进行合理生态移民;过度放牧;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减少沙化;植树种草,建设“三北防护林”;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过度开垦;退耕还林,建设南部水土保持林。退耕还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先进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喷灌;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耐旱作物;合理排灌,减少土地盐碱化;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巩固练习】1.(1)①内蒙古②黄土高原③温带大陆性④温带季风(2)①风力②流水(3)①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粮食等压力不断增大;②毁林开荒;③开垦草原,过度放牧;④本地区地处气候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⑤人地关系紧张,人口——粮食等——环境呈现恶性循环。引起①北部荒漠化②南部严重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环境问题(4)①退耕还林、退耕还牧;②植树造林、种草;③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和结构;④建设三北防护林和南部水土保持林;⑤开展开部治沙、南部打坝淤地等保持水土工程。2.(1)煤炭能源(煤炭、重化工)(2)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暖温带向中温带季风、森林向草原)流水风力(不分先后)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3)降水集中,以暴雨为主流量大,含沙量大(成正相关关系)(4)煤炭丰富;临近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5)开发煤炭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加剧土地的沙漠化、荒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产业结构偏重,工业三废污染严重;重工业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3.(1)地势平坦、高原(2)①草地植被指数越低,羊只数量越多;②过度放畜;草地质量不断降低;草场退化;草地承载力下降(3)①地下水②气候属于干旱、半干旱;无河流(4)①草地②畜牧业③农业、畜牧业兼有(混合农业)④人口增长过快(5)①控制人口数量;②退耕还林、还牧;③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合理轮牧;④合理排灌,减少盐碱化;④发展滴灌等农业技术,节约用水;⑥调整农业结构;⑦植树种草,减少沙化。4.(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3)降水;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4)生态保护的需要;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乳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9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