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中的不等式(一)目录前言(一)不等式的概念(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三)不等式的分类(四)常用不等式介绍(五)重要不等式介绍(六)两个重要的工具(七)不等式的证明例题介绍(八)不等式的解法例题介绍(九)不等式的应用例题介绍(十)综述软件(数学公式编辑器,几何画板,lingo,matalab等)正文:一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它是与等式相对的一个概念。为了给不等式一个确切的概念,下面我介绍一下集合论的简单知识。“集合论创始人Cantor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总体,这些东西,人们能够意识到,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1]1AA,AAAaaaAaaa定义:如果是集合的元素,则称属于,记作,反之如果不是集合的元素,则称不属于,记作。[2]2ABABABABABABBAABAB定义:如果集合和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和相等,记作=,如果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中的元素,称包含于,记作(当中还有不属于集合的元素,则称真包含于,记作)。[3]列出集合的元素的方式,一般采用枚举法、描述法和归纳法。其实我们可以将不等式归为一类集合,如下:123123123{}{(,,,...)0(,,,...)0|(,,,...)R}Ufxxxfxxxfxxx不等式或者为一个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一般地,在数学上,不等式表明两个对象的大小或者顺序的二元关系。不等关系主要有四种:,,,,,abababababababababab即小于即大于上述两个属于严格不等。即小于等于即大于等于即不等于将两个表达式用不等符号连起来,就构成了不等式。若不等关系对变量的所有元素都成立,则称其为“绝对的”或“无条件的”。若不等关系只对变量的部分取值成立,而对另一部分将改变方向或失效,则称为条件不等。我们现在就引入集合的几种运算,从集合理论中来对它进行更深刻的认识。3.1{|}3.2{|}3.3{|}xxAxxxAxxxAx定义: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记为AB,而AB或者B;定义: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记为AB,而AB且B;定义:集合A与集合B的差集记为A-B,而A-B且B。根据上面的定义,我们就可以推出下面的运算性质:定理1:设E为全集,则对任意子集A,B,C而言,我们有如下的结论:(1)并的交换律:AB=BA;(2)交的交换律:AB=BA;(3)并的结合律:A(BC)=(AB)C;(4)交的结合律:A(BC)=(AB)C;(5)并对交的分配律:A(BC)=(AB)(AC);(6)交对并的分配律:A(BC)=(AB)(AC);(7)零元:A=A,A=;(8)单位元:AE=A,AE=E。它们的证明可以参看朱梧槚、肖奚安教授所著《集合论导引》25页的证明。要理解不等式,其实质上是“不等”,我们就利用上面的知识来阐释“不等”。当然我们还要一个概念——卡氏积,下面就来介绍卡氏积。首先,我们给出“序偶”的概念。1921年,K.Kuratowsk给出的定义,也是我们现在普遍采用的一种。5,,,,,,,,,,,,,,xyxxyxyuvxuyvxyuvxxyuuvxyxxxxyxxxuuvxuuv定义:={{},{}}。我们利用集合的定义及性质,可以证明得出下面的定理。定理5:且。证明:,则有{{},{}}{{},{}},下面我们分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1)当时则有{}={},即=={{}}={{},{}},于是得到{}{}={},根,,,,,,,,,,,,,,xyuvxyxxyxuuvxuxuxyuvxvyuxuvxuvxxyuuvxxxyxuyvxuxyuvxy据集合的定义,。2)当时则有{}{},于是{}{{},{}},若{}{},则,然后{}{}{},得出;若{}{},则,从而有{{},{}}{{},{}}{{}}即{}={},矛盾。因为且,则{}{},{}{},因此={,,,xxyuuvuv{},{}}{{},{}}。6{,|},ABABABABxyxAyBABxy定义:设两个集合,,则与的卡氏积如下定义,记为,即且上述定义表明卡氏积是由序偶所组成的集合。然而卡氏积这个概念与不等式的关系不大,如果我们将不等式中的“不等”单独地提出来看,其实不等式中核心的部分是不等这个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关系”这个数学概念。因此我们就用上面的所建立的卡氏积概念来定义,如下:1212.1,,ARABRBCAC定义7:设两个集合,B为,则把卡氏积AB的任意子集R称为A与B的元素之间的一个关系,如果A=B,则称为R为A上的关系。[4]根据定义,我们知道关系也是一个集合,那么“不等”这个关系也是一个集合,然而我们限定的不等只是在实数上比较,而不是那种更广义的“不等”。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关系的运算以及分类。先来给出运算的定义:定义7:设则由R和R合成之由到的复合关系被1212121212121{,|&&(&,&,)}()(&&){,,}{,,,,,}RRRRacaAcCbbBabRbcRRRACaAcCaRRcbbBaRbbRcAabcRabaccbR定义如下,并记为,即它表示,并对任意的和,举一个例子,当,则212211221123{,,,,,}{,,,,,}{,,,,,},,,abbccaAARRabaccbRRbbbccaRRRRRABRBCRCD都是上的二元关系,然而显然,,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关系的复合运算是不可交换的。对于关系这个特殊的集合,它的特殊运算性质如下:定理7.1:设则123123123412312132342434,,,RRRRRRRABRBCRBCRCDRRRRRRRRRRRRRR()()它的证明利用集合证明问题的两种普遍方法(利用集合运算规则,或者利用集合的定义)得到,它表示的是关系的运算满足结合律。定理7.2:设,则(1)()(2)()实际上我们看到关系对于并运算满足分配律。现在我们来对关系的运算进行说明,首先定义六个基本的二元关系的特性,依次为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拟反对成性和可传性,然后而我们利用这些特性来对关系分类。关系的这些特性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写成数学语言,现在就列在下面:8.1[],[](,).8.2[],[](,).8.3[],ARRrefRrefaaAaaRARRirrefRirrefaaAaaRARRsym定义:集合上的二元关系按如下方式而被定义为自反的,并记为即定义:集合上的二元关系按如下方式而被定义为反自反的,并记为即定义:集合上的二元关系按如下方式而被定义为对称性的,并记为即[](&&,,).8.4[],[](&&,&,).8.5[],[RsymabaAbAabRbaRARRasymRasymabaAbAabRbaRabARRimasymRi定义:集合上的二元关系按如下方式而被定义为反对称性的,并记为即定义:集合上的二元关系按如下方式而被定义为拟反对称性的,并记为即](&&,,).8.6[],[](&&&,&,,).masymabaAbAabRbaRARRtraRtraabcaAbAcAabRbcRacR定义:集合上的二元关系按如下方式而被定义为传递性的,并记为即上面所列举的特性对于“不等式”中的不等关系是成立的,由于等式与不等式相对应,先给出一个简单的关系——等价关系。][&][&][&1.9traRsymRrefRAARRRARRA,即并记为上之等价关系,被定义为满足下述条件,则上二元关系:如果集合定义我们现在能够理解“=”是等价关系,因为“=”满足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那么,“不等”的性质在下面作出详细的介绍:,,,有,即,)反对称性,当;(,则,)自反性,因为(满足偏序的几个条件,。现在来验证,,记作,则,其中,若的定义:关系在面给出)来表示。下,,这里用(上偏序关系,不是全序上的整除关系正整数集合这一点:这里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全序一定是偏序,—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全序关系,显然我们能我们经常用表示)或者关系:上的全序被定义为如果满足下述条件,则上的偏序关系:非空集合定义概念:们定义一个称作全序的表示偏序关系。下面我我们经常用关系:上的偏序被定义为如果满足下述条件,则上的二元关系:非空集合定义nmnkmmnNnmNmnnnnnNnnmnmNkmknNnmNNNbabaAbAabaAARARAtraRasymRrefRAARARA||,,2|,11|||,|||&(&2.9][&][&][&2.9,1==1=,|,|,|||,,|,||nlmklNklklklnmmsnmmsmknslmsklnnsns有,,则,,故。(3)传递性,如果,即,,有,,则,即因此满足传递性。下面我们来举例子说明不是全序关系,3,7|,7,3|,不满足全序关系的定义。根据上面集合理论,我们经常使用的“不等”关系显然的是属于全序关系,现在我们给出一个称为严格全序关系的定义:9.3[][]9.4(&,,ARARAARimasymRtraAAAAabaAbAababba定义:非空集合上的二元关系,如果满足下述条件,则被定义为上的严格偏序:&&定义:非空集合上的严格偏序,如果满足下述条件,则被定义为上的严格全序:&&或)现在我们可以将不等式大致地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或“”表示的不等式,它显然的是属于严格全序关系;另一类是用“”或“”表示的不等式,它属于全序关系。因此我们就可以定义不等式了,即两个代数式满足全序关系。根据上面的介绍,可以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1cacbbababa则传递性:若对称性:上面两个性质是直接可以利用全序关系之直接得出,而我们特别的注意到全序关系的特殊性,因此我们有:.abbaab若,,则()下面对于运算有另一些性质:。则乘正数保序性:若;则加法保序性:若bcaccbacbcaba,0,)4,)3我们可利用这四条性质导出更多的式子,例如下面一些:111),0,;2),,;3)0,0,;4)0,,,.nnnnabcacbcabcdacbdabcdacbdabnNabab若则若则若则若则我们列举两个例子来进行证明:从而结论成立。则得到矛盾。利用第一个结论得到如果因为就是要证明做一种转化,令对于另一个结论,我们依次类推可以得到于是,就有)得到结论,再利用基本性质),子)是正确的,由基本性)先要证明,得到结论。加上同理可以得到,两边再得到上)两边同时加再利用基本性质)得到,可以利用基本性质是明显,因为,,0,,,,,,2,,434,0,3,-4,0-)11122nnnnnnnndcdcdcdcbdacbababdbcbcacacacbcbcbcacc三不等式的分类在世界上,不等关系远远多于相等关系,而我们知道关系是可以进行分类的,下面我们介绍几重分类方式,以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记忆及应用。我们知道,对关系进行分类,我们需要对集进行全面的了解,而不等式是如此之多,但我们很容易的得出一种分类方式,及利用全序与非全序得到两种不等式,根据它们自身的性质,其中区别是全序具有”关系不成立,对于“则即当baabba,,。然而这样的分类并没有怎样在学生学习有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