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地理总复习资料汇编第1页(共20页)第一部分大气环境考点搜索:大气热力作用天气系统气候判读气象灾害1、大气的组成低层大气组成体积(%)作用干洁空气N278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O221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CO20.03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03很少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起着保护作用水汽很少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固体杂质很少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2.大气的垂直分层垂直分层高度分布主要特点原因对流层低纬17~18km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②对流动动显着;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热源为近地面。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强烈;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显着。中纬10~12km高纬8~9km平流层对流层顶到50~55km①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②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③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臭氧吸收紫外线;上热下冷;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高层大气对流层顶到2000~3000千米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3.大气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有选择性的。又由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大基础知识记背(新课标)高中地理总复习资料汇编第2页(共20页)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少的。反射没有选择性,散射具有选择性。(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8℃,实际为15℃。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提高了33℃多。(3)太阳辐射透过地球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面和大气之间进行一系列能量转换。如上图,其过程包括:①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而削弱,只有一半左右的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面。②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外放出地面辐射。③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释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4、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①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②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③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④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新课标)高中地理总复习资料汇编第3页(共20页)⑤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⑥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①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②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6、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7、气温的时间分布:(1)气温的日变化:(2)气温年变化:(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8、气温的空间分布:(1)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2)气温的水平分布:①纬度分布: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这是一般规律,∵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说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气温变化不大。∵南半球海洋比北半球广阔得多。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大气温度最大值正午12点(H最大)午后1点(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候)午后2时左右(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候)最小值夜日出前后太阳辐射大陆海洋最高值6月7月8月最低值12月1月2月(新课标)高中地理总复习资料汇编第4页(共20页)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同一纬度上,一月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记法】:一(月)陆南,七(月)陆北(海洋相反)。世界最低温在南极洲大陆上。④7月世界最热在北纬20°-30°的沙漠地区。1月北半球最冷在西伯利亚。9、气温年较差:(1)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2)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3)气温年较差低纬小,高纬大(∵低纬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小;高纬相反)(4)注意: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①纬度(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②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③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④天气状况(白天晴天比阴雨天气温高,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10.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高(压)高(空)低(压)低(空)](3)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①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②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③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④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来自海洋的气流——湿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4)热力环流实例: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新课标)高中地理总复习资料汇编第5页(共20页)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③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11.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形成风的三个力的关系作用力概念方向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沿垂直于等压面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由地球自转产生的使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的力与风向垂直摩擦力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作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与风向相反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2)风向与等压线关系:①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②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12.气压带和风带(1)大气环流:①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②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①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②情况: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新课标)高中地理总复习资料汇编第6页(共20页)③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④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窗口要避开东南方向;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窗口要避开东北方向。(3)气压带与风带影响下的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受控气压带与风带大气运动状况降水多少与类型赤道多雨带赤道低气压带上升为主多对流雨为主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为主少、大陆东岸例外温带多雨带西风带和副极地低压多锋面气旋活动多、锋面雨与气旋雨极地少雨带极地高气压带下沉为主少(4)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13.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分布影响下气压带、风带特点:①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②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为亚速尔高压。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大西洋为冰岛低压。(2)季风环流①.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②.东亚季风最显着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③.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新课标)高中地理总复习资料汇编第7页(共20页)④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旱涝灾害频发,宜兴修水利。14、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雨带的推移、旱涝灾害(1)雨带的移动:①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②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止锋)③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④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2)雨季: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3)旱涝灾害:①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②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③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15.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2)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新课标)高中地理总复习资料汇编第8页(共20页)(3)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注意: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16.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的特点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1)低压(气旋)系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