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5正余弦定理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三角形的有关性质;2.正、余弦定理综合运用.(二)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正、余弦定理应用;2.进一步熟悉三角函数公式和三角形中的有关性质;3.综合运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函数公式及三角形有关性质求解三角形问题.(三)德育目标通过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问题时沟通了三角函数与三角形有关性质的功能,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教学重点正、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教学难点1.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性质的结合;2.三角函数公式变形与正、余弦定理的联系.●教学方法启发式1.启发学生在求解三角形问题时,注意三角形性质、三角公式变形与正弦、余弦定理产生联系,从而综合运用正弦、余弦定理达到求解目的;2.在题设条件不是三角形基本元素时,启发学生利用正、余弦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组达到解三角形目的.●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第一张:正、余弦定理内容(记作§5.9.4A)正弦定理:;2sinsinsinRCcBbAa余弦定理:,cos2222Abccba.2cos,2cos,2cos.cos2,cos2222222222222222ababaCcabacBbcacbACabbacBcaacb第二张:例题1、2(记作§5.9.4B)[例1]在△ABC中,三边长为连续的自然数,且最大角是最小角的2倍,求此三角形的三边长.[例2]如图,在△ABC中,AB=4cm,AC=3cm,角平分线AD=2cm,求此三角形面积.第三张:例题3、4(记作§5.9.4C)[例3]已知三角形的一个角为60°,面积为103cm2,周长为20cm,求此三角形的各边长.[例4]在△ABC中,AB=5,AC=3,D为BC中点,且AD=4,求BC边长.●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正、余弦定理的边角转换功能在证明三角恒等式及判断三角形形状时的应用,这一节,我们将综合正、余弦定理、三角函数公式及三角形有关性质来求解三角形问题.首先,我们一起回顾正、余弦定理的内容(给出投影片§5.9.4A).Ⅱ.讲授新课师:下面,我们通过屏幕看例题.(给出投影片§5.9.4B)[例1]分析:由于题设条件中给出了三角形的两角之间的关系,故需利用正弦定理建立边角关系.其中sin2α利用正弦二倍角展开后出现了cosα,可继续利用余弦定理建立关于边长的方程,从而达到求边长的目的.解: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x+1,x+2,其中x∈N*,又设最小角为α,则cossin222sin2sinxxxxx22cos①又由余弦定理可得x2=(x+1)2+(x+2)2-2(x+1)(x+2)cosα②将①代入②整理得:x2-3x-4=0解之得x1=4,x2=-1(舍)所以此三角形三边长为4,5,6.评述:(1)此题所求为边长,故需利用正、余弦定理向边转化,从而建立关于边长的方程;(2)在求解过程中,用到了正弦二倍角公式,由此,要向学生强调三角公式的工具性作用,以引起学生对三角公式的重视.[例2]分析:由于题设条件中已知两边长,故而联想面积公式S△ABC=21AB·AC·sinA,需求出sinA,而△ABC面积可以转化为S△ADC+S△ADB,而S△ADC=21AC·ADsin2A,S△ADB=21AB·AD·sin2A,因此通过S△ABC=S△ADC+S△ADB建立关于含有sinA,sin2A的方程,而sinA=2sin2Acos2A,sin22A+cos22A=1,故sinA可求,从而三角形面积可求.解:在△ABC中,S△ABC=S△ADB+S△ADC,∴21AB·ACsinA=21·AC·ADsin2A+21·AB·ADsin2A∴21·4·3sinA=21·3·2sin2A∴6sinA=7sin2A∴12sin2Acos2A=7sin2A∵sin2A≠0∴cos2A=127又0<A<π∴0<2A<2∴sin2A=12952cos12A,∴sinA=2sin2Acos2A=72957,∴S△ABC=21·4·3sinA=12957(cm2).评述:面积等式的建立是求sinA的突破口,而sinA的求解则离不开对三角公式的熟悉.由此启发学生在重视三角形性质运用的同时,要熟练应用三角函数的公式.另外,在应用同角的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时,应对角所在范围讨论后再进行正负的取舍.(给出幻灯片§5.9.4C)[例3]分析:此题所给的题设条件除一个角外,面积、周长都不是构成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但是都与三角形的边长有关系,故可以设出边长,利用所给条件建立方程,这样由于边长为三个未知数,所以需寻求三个方程,其一可利用余弦定理由三边表示已知60°角的余弦,其二可用面积公式S△ABC=21absinC表示面积,其三是周长条件应用.解: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B=60°,则依题意得2031060sin21260cos222cbaacacbca4020222acaccabcba由①式得:b2=[20-(a+c)]2=400+a2+c2+2ac-40(a+c)④将②代入④得400+3ac-40(a+c)=0再将③代入得a+c=13由588540132211cacaacca或解得∴b1=7,b2=7所以,此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5cm,7cm,8cm.评述:(1)在方程建立的过程中,应注意由余弦定理可以建立方程,也要注意含有正弦形式的面积公式的应用.(2)由条件得到的是一个三元二次方程组,要注意要求学生体会其求解的方法和思路,以提高自己的解方程及运算能力.[例4]分析:此题所给题设条件只有边长,应考虑在假设BC为x后,建立关于x的方程.而正弦定理涉及到两个角,故不可用.此时应注意余弦定理在建立方程时所发挥的作用.因为D为BC中点,所以BD、DC可表示为2x,然用利用互补角的余弦互为相反数这一性质建立方程.解:设BC边为x,则由D为BC中点,可得BD=DC=2x,在△ADB中,cosADB=,2425)2(42222222xxBDADABBDAD在△ADC中,cosADC=.2423)2(42222222xxDCADACDCAD又∠ADB+∠ADC=180°∴cosADB=cos(180°-∠ADC)=-cosADC.∴2423)2(42425)2(4222222xxxx解得,x=2所以,BC边长为2.评述:此题要启发学生注意余弦定理建立方程的功能,体会互补角的余弦值互为相反数这一性质的应用,并注意总结这一性质的适用题型.另外,对于本节的例2,也可考虑上述性质的应用来求解sinA,思路如下:①②③由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可得35DCBDACAB,设BD=5k,DC=3k,则由互补角∠ADC、∠ADB的余弦值互为相反数建立方程,求出BC后,再结合余弦定理求出cosA,再由同角平方关系求出sinA.师:为巩固本节所学的解题方法,下面我们进行课堂练习.Ⅲ.课堂练习1.半径为1的圆内接三角形的面积为0.25,求此三角形三边长的乘积.解:设△ABC三边为a,b,c.则S△ABC=Bacsin21∴bBabcBacabcSABC2sin2sin又RBb2sin,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abcSABC41∴abc=4RS△ABC=4×1×0.25=1所以三角形三边长的乘积为1.评述:由于题设条件有三角形外接圆半径,故联想正弦定理:RCcBbAa2sinsinsin,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与含有正弦的三角形面积公式S△ABC=Bacsin21发生联系,对abc进行整体求解.2.在△ABC中,已知角B=45°,D是BC边上一点,AD=5,AC=7,DC=3,求AB.解:在△ADC中,cosC=,14113725372222222DCACADDCAC又0<C<180°,∴sinC=1435在△ABC中,CABBACsinsin∴AB=.265721435sinsinACBC评述:此题在求解过程中,先用余弦定理求角,再用正弦定理求边,要求学生注意正、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3.在△ABC中,已知cosA=53,sinB=135,求cosC的值.解:∵cosA=53<22=cos45°,0<A<π∴45°<A<90°∴sinA=54∵sinB=135<21=sin30°,0<B<π∴0°<B<30°或150°<B<180°若B>150°,则B+A>180°与题意不符.∴0°<B<30°cosB=1312∴cos(A+B)=cosA·cosB-sinA·sinB=651613554131253又C=180°-(A+B).∴cosC=cos[180°-(A+B)]=-cos(A+B)=-6516.评述:此题要求学生在利用同角的正、余弦平方关系时,应根据已知的三角函数值具体确定角的范围,以便对正负进行取舍,在确定角的范围时,通常是与已知角接近的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比较.Ⅳ.课时小结师: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进一步熟悉了三角函数公式及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综合运用了正、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有关问题,要求大家注意常见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的总结,不断提高三角形问题的求解能力.Ⅴ.课后作业(一)书面作业1.课本P132习题5.95.2.在三角形中,三边长为连续自然数,且最大角是钝角,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答案:2,3,43.已知方程a(1-x2)+2bx+c(1+x2)=0没有实数根,如果a、b、c是△ABC的三条边的长,求证△ABC是钝角三角形.(二)1.预习内容课本P132~P133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2.预习提纲(1)解斜三角形在实际中有哪些应用?(2)实际中的解斜三角形问题如何转化为纯数学问题?●板书设计§5.9.4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四)1.常用三角公式2.三角形有关性质3.学生练习①sin2A+cos2A=1①面积公式S=21absinC②sin2A=2sinAcos②角平分线定理③sin(A+B)=sinAcosB+cosAsin③互补角正弦值相等④cos2A=1-2sin2A④互补角余弦值互为相反数●备课资料1.正、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余弦定理是解斜三角形中用到的主要定理,若将正弦定理代入得:sin2A=sin2B+sin2C-2sinBsinCcosA.这是只含有三角形三个角的一种关系式,利用这一定理解题,简捷明快,下面举例说明之.[例1]在△ABC中,已知sin2B-sin2C-sin2A=3sinAsinC,求B的度数.解:由定理得sin2B=sin2A+sin2C-2sinAsinCcosB,∴-2sinAsinCcosB=3sinAsinC∵sinAsinC≠0∴cosΒ=-23∴B=150°[例2]求sin210°+cos240°+sin10°cos40°的值.解:原式=sin210°+sin250°+sin10°sin50°在sin2A=sin2B+sin2C-2sinBsinCcosA中,令B=10°,C=50°,则A=120°.sin2120°=sin210°+sin250°-2sin10°sin50°cos120°=sin210°+sin250°+sin10°sin50°=(23)2=43.[例3]在△ABC中,已知2cosBsinC=sinA,试判定△ABC的形状.解:在原等式两边同乘以sinA得:2cosBsinAsinC=sin2A,由定理得sin2A+sin2C-sin2Β=sin2A,∴sin2C=sin2∴B=C故△ABC是等腰三角形.2.一题多证[例4]在△ABC中已知a=2bcosC,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证法一:欲证△ABC为等腰三角形.可证明其中有两角相等,因而在已知条件中化去边元素,使只剩含角的三角函数.由正弦定理得a=BA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