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鉴赏形象教师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8页◎第2页共8页高三语文诗歌学案之鉴赏诗歌形象教师版班级:姓名:设计人审核人:时间:2015.11鉴赏人物形象【解题建模】1、提问方式:该诗(词)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诗(词)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该诗描绘了怎样的诗人形象?变式提问:诗(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词)中刻画的的某形象又怎样的特征?2、解题思路①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②结合诗作分点说明、概括。③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指出作者抒发的感情)。3、答题模式这首诗塑造(刻画)了一个的形象,这可以从句中看出,这句通过的描写展示出;(这个形象)是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的情感。鉴赏景物形象【解题建模】1、提问方式:①诗歌(或某一联、或上阕等)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一幅怎样的画面)?②某句或某几句诗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是什么?(景色特点有何不同?)③这首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写景描写的诗句;第二步用生动形象的文字翻译(修饰语);第三步用一句话概括画面(一般采取“何时何地怎样的景色(画面)的格式”)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图景,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事物形象【解题建模】1、提问方式:这首诗(某一联、几联)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摹画面?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景物的某个特点?这首诗景物的某特点体现在何处?2、答题思路:①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对象。②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像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③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态度剖析诗人所寄托的感情。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沧浪亭怀贯之苏舜钦沧浪独步亦无悰【注】,聊上危台四望中。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注】悰(cóng):欢乐;乐趣。(1)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赏析。(5分)(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2分)诗人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这是因为友人离去产生了一种若有所失的空虚之感。继而登高四望,则属于寻觅怅望,自我排遣。(3分)【评分标准】答出形象特点得2分,有具体分析得3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2)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秋色”“日光”以及“红林”“翠竹”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清幽萧疏的氛围,表现出对友人深沉的怀念。(4分)另外,用语形象,富有动态。不说霜林自红,而说秋色入林;日光穿过竹间,竹色更显玲珑。(回答为拟人手法也可以)(2分)【评分标准】答出“情景交融”并简析得4分,用语特点得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解析】(1)试题分析:这是诗人登沧浪亭怀念朋友之作。一开始就出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形象。他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正是因为友人离去产生了一种若有所失的空虚之感。继而登高四望,则属于寻觅怅望,自我排遣。由于心境寂寥,望中的景色也偏于清冷。霜林自红,而说秋色入林,在拟人化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秋色已深。竹色至秋依然青翠,而日光穿过其间,更显得玲珑。林红竹翠,本来正宜会集朋友把酒吟诗,但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颈联两句写景,比兴意味很重,零落的秋景中带有人事象征,因而自然地过渡到末联,引起诗人惋惜聚散匆匆,慨叹无人伴其醉吟。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分析时,首先要了解颈联是哪两句?然后在根据句子进行分析。这首诗的颈联是“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抓住关键词“酒徒”“燕”可知,诗人把“酒友离散”比喻成燕子;比喻句一般都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根据关键词“凋零”可知,颈联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眼前景象的萧条,触景生情,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更加重了。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生查子独游西岩①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1)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5分)(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6分)【答案】(1)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2分)词人虽然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2分)“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1分)(2)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溪边住”,对我深切关怀;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去”,更是视“我”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第3页共8页◎第4页共8页亲密融洽。(3分)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3分)【解析】(1)试题分析:这首词以物写人,故侧重的是词人的品质;答题时,找出描写物的关键词,结合注释,展开联想和想象,“偃蹇”表现的是青山高耸,傲慢的形象;“天高处”表现的是明月的高洁;由此可联想到词人以青山、明月自喻,来表达自己傲岸高洁的形象。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着词中的关键词句,从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的角度分析。青山“劝”,明月“听”,很明显,词人将青山明月人格化,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明月与我之间的融洽,性格的相似;而从意境角度,明月高悬的清辉,溪水的清澈渲染出凄清的氛围,与词人被罢官后的孤寂、忧愤相一致。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赠内人①张祜禁门②宫树月痕过,媚眼唯看宿鹭窠③。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④救飞蛾。【注】①内人:大内(皇宫)中人,指宫女。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②禁门:宫门。③窠:巢穴。④红焰:指灯芯。(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宫女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2)细读第一句,说说诗人是怎样借景抒情的。(5分)【答案】(1)一位凄凉孤寂、青春虚度又善良美貌的宫女。(2分)“媚眼”表现少女的美貌,(1分)身在禁宫,与世隔绝。“唯看”体现出女子的孤寂,凄凉,只有枝头的一窝栖止的飞鸟才可以陪伴她。(2分)“斜拔”“剔开”“救”一系列的动作体现出少女的善良,不忍心飞蛾扑火死去。(1分)(2)借景抒情:借守备森严的宫门,种植在宫中的树木,烘托出了宫禁森严、重门深闭的环境气氛。(2分)借“月”,点明时间,烘托了暗淡朦胧之感。(1分)抒发了在月下伫立凝望之人的百无聊赖,寂寞凄冷。又从“月痕过”暗示了光阴的流逝,青春的虚度。(2分)【解析】(1)【试题分析】诗的第二句写“内人”仰首凝望鹭窠的动作,飞鸟尚可自由飞出宫禁,也有温暖巢穴,自己何时才能走出宫门,重回故乡!凝望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幸福的憧憬。诗歌的三、四两句中“内人”斜拔玉钗、拔救飞蛾的动作显示了这位少女的善良心地,当她看到飞蛾投火时感伤自己的命运好似飞蛾,便剔开红焰,救出飞蛾,既是对飞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出于自我命运的哀怜。本题可据此回答。【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2)【试题分析】“禁门宫树”,点明地点,烘托出了宫禁森严、重门深闭的环境气氛。月痕”,点明时间,给人以暗淡朦胧之感,而接以“过”字,则暗示月下之人在百无聊赖之中伫立凝望已久。本题可据此回答。【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类题的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满庭芳苏轼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①来过余,因为赋此。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②,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③,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钮④。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注]①陈慥:字季常,亦为苏轼好友。②桧:即圆柏。一种常绿乔木,雌雄异株,果实球形,木材桃红色、有香气。③摐摐:形容雨声。④钮:油灯。(1)请结合上阕内容,简要分析王长官的形象特征。(5分)(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6分)【答案】(1)王长官是一个饱经沧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3分)“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在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以比拟的方式将王长官高洁的人品与长江共论;“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二句,喻王长官其人品格之高,通过“苍桧”的形象比喻,其人傲干奇节,风骨凛然如见。(2分)(2)①“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三句是说,倘非王先生送陈慥来黄州,恐终不得见面,语中既有词人的自谦,也饱含作者对于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2分)②“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充满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2分)③“居士先生老矣”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2分)【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答题时先概括形象特点,然后结合语句具体分析,最后要分析形象的作用。“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在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以比拟的方式将王长官高洁的人品与长江共论;“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二句,喻王长官其人品格之高,通过“苍桧”的形象比喻,其人傲干奇节,风骨凛然如见。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重点在于对诗句的理解。词的上半阕主要是刻画王长官的高洁人品,下半阕则描绘会见王长官时的环境、气氛,以及东坡当时的思绪和情态。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秋日三首(其一)霜落邗沟①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②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注】①邗(hán沟:今扬州至淮安的一段运河。②菰(gū)蒲:菰,茭白。蒲,蒲草。(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画面由哪些景物构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3分)(2)请对第四句中的“忽”字进行赏析。(3分)第5页共8页◎第6页共8页【答案】(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明秀美的水乡夜色图;(1分)画面由落霜、河水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