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特征有何地理意义?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从海陆位置来说,位于亚欧大陆西部,是亚欧大陆向西伸出的一个大半岛,北、西、南三面为海洋所包围。从经纬度位置看,最北端到北纬71°08′(诺尔辰角),最南端到北纬36°附近(马罗基角),绝大部分土地在北纬45°~70°间,即中纬度偏北的位置。这种中纬度大陆西岸的位置,在大气环流系统中属于西风带,因此使欧洲大部分地区终年盛吹西风。各地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其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的东欧型气候为主;最南部为亚热带气候,而缺失热带类型气候;北部边缘伸入北极圈,属极地苔原气候。欧洲的大陆轮廓呈一支离破碎南宽北窄的梯形,半岛和岛屿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3.82%,为世界各大洲之冠。海岸线十分曲折,陆地与海湾犬牙交错,再加上欧洲面积不大(l,016万平方公里),这就使欧洲各地距海都不远,东欧距海最远处也只有1,600公里左右,因此更加深了海洋对大陆的影响,加强了欧洲气候的海洋性。海岸曲折、海湾众多,也为发展海上交通和渔业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欧洲的地形有何特点?与其地质构造有什么关系?欧洲地形具有许多独特性。首先是世界上最低平的一洲。全洲平均海拔高度只有300米,是各大洲中最低的。高度在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总面积的60%,平原面积所占比重之大,在各洲中也首屈一指;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面积很小,仅占全洲总面积的2%,最高山峰厄尔布鲁士峰海拔5,633米。第二,在欧洲地形的分布上,平原东西横贯中部,西起大西洋边,东到乌拉尔山西麓,尤其是波罗的海东岸至黑海西岸一线以东,平原占绝对优势,地形比较单一;山地只分布在大陆边缘,东为乌拉尔山,西北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为阿尔卑斯山系。整个地势是北低南高,欧洲中西部最明显,北部为平原,中部为丘陵和中等高度的块状山地,南部为高山地带。第三,在第四纪冰期时,冰川作用形成的地形特别发育,面积也广,尤其是大陆北部为大陆冰川中心,冰蚀地形和冰碛地形遍布。南部阿尔卑斯山脉为山地冰川中心,高山冰川地貌显著。现代欧洲地形的这些特征是欧洲的地质构造在长期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内、外营力相互矛盾斗争、发展演变至今的结果。欧洲大陆形成的历史是以北部的古陆台为中心,经历次地壳运动,陆台不断扩大,地槽不断缩小的过程。欧洲的地质构造单元可分为四个:即北欧和东欧的前寒武纪陆台构造;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不列颠群岛和德波平原的加里东褶皱构造;西欧南部、中欧中部的海西宁褶皱构造和中欧南部及南欧的阿尔卑斯褶皱构造。欧洲地形与地质构造关系密切,北部和东部的陆台地区一般表现为起伏不大的平原,如东欧平原、中欧平原等;中部老褶皱带大多呈块状山地、丘陵或高原,如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欧块状山地、法国中央高原等;南部年轻褶皱带一般成高大山地,如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等,褶皱带中的山前拗陷或向斜地区,则表现为平原或盆地,如巴黎盆地、波河平原、多瑙河中、下游平原等。第四纪冰川对欧洲地形的影响如何?在欧洲的地质发展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次冰川,但古冰川的痕迹已不存在了,只有第四纪的冰川的痕迹至今仍能见到,对欧洲现代的地形形成影响最大。欧洲第四纪的冰川中心有二,即以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为中心的大陆冰川和以阿尔卑斯山脉为主的山地冰川。据研究,欧洲的第四纪冰川共发生四次,即群智、明德、里斯和武木。群智冰期最老,距今约有100万年;里斯冰期冰川最厚(中心2,000多米,阿尔卑斯山上约厚有1,000多米),覆盖范围最广,包括整个英国、中欧海西山地北麓,东欧基辅—伏尔加格勒一线以北;武木冰期距今最新,约一万年左右,所留下的痕迹最新。由于冰川作用的结果,在距冰川中心较近的欧洲北部地区以侵蚀作用占优势,形成峡湾、槽谷、羊背石等冰蚀地形,有的地方也有冰碛——冰水地形,湖泊众多;在距冰川中心较远的东欧和中欧地区,则以堆积作用为主,到处散布着各种形态的冰碛丘陵和冰水沉积地形,以及无数大小湖泊;在南部阿尔卑斯山脉等高山上,形成陡峭的角峰和宽阔的U形谷及一系列冰碛湖等典型的山地冰川地貌。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有什么显著差异?东欧平原又称俄罗斯平原,指苏联的欧洲部分而言,面积约500多万平方公里,是欧洲最大平原。在构造上是俄罗斯陆台的一部分,在前寒武纪基底上覆盖了厚薄不一的自古生代至今的地层,基本上呈水平分布。在地形上是一个广大平缓而稍有微波起伏的丘陵性大平原,丘陵性高地与面积不大的低地相互交错。平均海拔高度175米,最高463米(提曼山),但大部在200米以下,只有东南部里海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为海积平原。在第四纪冰期时,东欧平原曾遭到四次冰川侵袭,冰川活动是形成东欧平原现代地貌的主要原因之一。北部和西北部以冰川侵蚀地貌为主,地表起伏不平,多湖沼;中部为主要冰碛区,冰碛丘陵间夹有沼泽低地;南部为冰水沉积区,多泥沙质平原,地势较平坦,冲沟、坳沟、阶地较发育。西西伯利亚平原,介于乌拉尔山与叶尼塞河之间,哈萨克丘陵以北,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90%的面积海拔不到100米。在古老的海西褶皱基底上平铺着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层,是世界上最广大而低平的海积平原,也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具有纬向自然带结构的地理区。鄂毕河纵贯中部,由于比降小,水流缓慢,加上冻土层广布和河流上下游各段结冰与融冰期不同,形成广大面积的沼泽。阿尔卑斯山系的分布特色及其原因是什么?阿尔卑斯山系在构造上为一年轻的阿尔卑斯褶皱带,广布于中欧南部和南欧广大区域内,其延续部分还可伸展到亚洲和北非。阿尔卑斯山系为一高峻的弧状山系,以南欧高大的阿尔卑斯山为主体,向东西分出四支延伸。向东一支过维也纳后成一向东凸出的弧形山脉——喀尔巴阡山脉,过铁门后折向东成巴尔干山脉,越黑海接克里木山脉和高加索山脉;向东南一支为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构成巴尔干半岛的西部骨架,越爱琴海连接小亚细亚的山地;向南伸出的一支叫亚平宁山脉,构成亚平宁半岛骨架,西折经西西里岛,与北非的阿特拉斯山相连;向西伸出的一支叫比利牛斯山,横亘于法国和西班牙两国之间。阿尔卑斯山系所以具有如此独特的走向,是与其形成的地质构造有关。当第三纪古地中海的沉积地层受到非洲板块和欧洲板块挤压而发生褶皱时,褶皱具有逆时针的旋扭构造性质,才使阿尔卑斯山系具有独特的走向;另外散布在古地中海中属于南北两大古陆的边缘碎片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