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6)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地理课程类型:选修教材来源:人名教育出版社适用年级:高中二年级课时/学分:设计者:背景“环境保护”模块是高中选修部分的第六个模块。本模块的设计体现了“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环境观、资源观的重要内容依托,也是课标“课程性质”中地理学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的具体体现。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单列“环境保护”模块既是基础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以及养成保护环境行为习惯的需要,并且也是地理学发展新趋势的体现。本模块重点介绍了环境、资源、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几乎与高中必修、选修的各个模块都有密切联系,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也有联系。因此,也是高考地理学科经常关注的“热点”知识。目标1、结合教材,说出人地关系的核心,环境及环境问题。2、结合教材案例,说出当代生态环境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特点。3、通过教材案例分析,说出三类主要环境污染的成因、特点及防治。4、结合教材,说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其保护措施。5、结合教材案例,说出自然生态环境及其保护措施及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内容章节与学习内容课时开学第一课分享《课程纲要》1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我们周围的环境1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1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1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水污染及其成因22.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1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2第三章自然资源与利用与保护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13.2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1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4.1森林及其保护24.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24.3湿地干涸及其回复2校外实践:郑州黄河湿地现状探究24.4生物多样性保护14.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5.1认识环境管理15.2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15.3公众参与1期末复习与考试2实施1.课程资源⑴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6)》,人民教育出版社⑵课堂作业单⑶练习册⑷其他资源:网络资源、郑州黄河湿地等2.学习活动班级同学分成8个小组,完成以下活动:⑴每个单元的问题探究:小组进行分工,通过查阅资料,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手抄报的形式在班级分享交流本组的成果。⑵校外实践活动:考察郑州黄河湿地考察前制定本组实践活动方案,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收集材料,考察活动结束后撰写活动报告。评价学期总评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期末考试成绩1.过程性评价(权重30%)过程性评价由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地理校外实践活动表现和期中成绩四部分组成。⑴课堂表现评定的构成要素(满分5分):课堂纪律、学习兴趣、课堂笔记和课堂参与。课堂表现的评定等次:A等5分,B等3分,C等1分。⑵作业完成情况评定构成要素:书写整洁、条理清晰、准确率高和有纠错反思等。作业表现的评定等次:A等5分,B等3分,C等1分。⑶地理实践活动(满分10分)地理实践活动评价规则评价等级等级要素得分A等主动热情参与活动、主动参与制定小组实践活动方案、主动与小组成员合作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问题、实践活动过程材料收集详实、撰写时间活动成果报告内容新颖独到。10分B等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实践活动、配合小组成员制定小组实践活动方案、有自己的实践活动报告。6分C等对校外实践活动不积极、校外实践活动中材料空缺、不能及时完成实践活动报告。2分⑷期中考试成绩(满分10分):期中考试成绩×10%2.期末考试成绩(权重70%)期末考试成绩×70%3.学分认定及处理结果学期总评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获得该模块2个学分,不合格者参加补考或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