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导读第一次作业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077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导读第一次作业1.简述数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答:纵观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数学科学是使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它提出了大量的富有创造性并卓有成效的思想。本世纪的数学成就,可以归入数学史上最深刻的成就之列,它们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工业技术时代发展的基础。数学科学的这些发展,已经超出了它们许多实际应用的范围,而可载入人类伟大的智力成就的史册。数学科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力与想象力于一身的一门科学。这个领域已被称作模式的科学。其目的是要揭示人们从自然界和数学本身的抽象世界中所观察到的结构和对称性。无论是探讨心脏中的血液流动这种实际的问题还是由于探讨数论中各种形态的抽象问题的推动,数学科学家都力图寻找各种模型来描述它们,把它们联系起来,并从它们作出各种推断。部分地说,数学探讨的目的是追求简单性,力求从各种模型提炼出它们的本质。2.试述教育部对于新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新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答:(1)、明确区分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课程标准应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应是基础性的,不应被任意扩大、拔高。(2)、突出学生的发展,科学制定课程标准。传统的教学大纲以学科的内容体系来表述课程的知识点和教学要求。对能力要求往往采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抽象的表述方法,这样,使得教师对于如何具体把握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应达到什么程度缺乏明确的要求。课程标准不但对于知识内容、技能和能力有具体要求,而且对于学生学习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过程方法等方面也都有明确要求。(3)、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程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科学热爱和不断追求的精神。(4)、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新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正确处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采用自主生动的学习方式。(5)、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家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并多样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探求新的评价方式,使得这些方式更具有可操作性、方法简明易行,第一线教师容易便于使用。(6)、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的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继续完善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3.试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4.试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框架和内容结构的特点。答:与以往的高中数学课程相比,新课标之下的数学课程突出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选择性。《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条件,制订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分4个系列:系列1、2是必选课。其中系列1是为那些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立的;系列2是为那些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立的。系列3、4是任选课,是为对于数学兴趣高并希望进一步学习更多数学知识的学生而设立的,内容反映的某一方面重要的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打好数学基础、提高数学素养、提高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数学视野,更多地了解数学的价值。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摸、数学文化的内容。此类内容不设专门章节,而是渗透到各章节、各模块内容中。但是建议在高中阶段至少要安排学生进行一次比较完整的数学探究活动、一次数学建摸活动。“数学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通过具体的数学内容教学、通过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途径,使学生在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本质的基础上逐渐地产生某些普遍性的数学观念、形成一种可以指导更广泛范围内的思想模式与行为规范。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对于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必修课程分5个模块,选修系列1、2也由模块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教学时数36学时。选修系列3、4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专题1学分,教学时数18学时。●开课时间顺序:设想的开课时间顺序是上表中从下到上,大致在高一年级开设必修数学1—5;高二年级开设选修N-1,N-2;高二年级开设选修N-3—N-10。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形调整课程开设的顺序与数量。5.对第3讲3.1节中两个有关函数概念教学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说明自己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有关教学理念的理解。案例3.11、已知f(x)=(m-1)x2+[1-lg(m)]x+1是偶函数,求f(10)、f(-3.1)、f(2)的大小顺序。2、已知f(x)=ax2+bx+c(a0)对任意x都有f(2-x)=f(2+x),求解不等式f[lg(x2+x+1/2)]f[lg(2x2-x+5/8)]。3、设函数y=1-2a-2acosx-2sin2x的最小值为f(a)。(1)求f(a)的表达式。(2)若f(a)=1/2,求a并对此a求y的最大值。案例3.1分析案例1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成果,将简单的函数作反复的迭加、复合,制造人为的困难和障碍。这样的题形不符合新课标的目标要求。案例3.2一个圆台形物体的上底面积是下底面积的1/4,如果该物体放置在桌面上,下底面与桌面接触,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强是200帕。若把物体翻转过来,上底面朝下与桌面接触,问物体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图4圆台形物体案例3.2分析我们认为实例B作为函数概念教学的内容,这是一个构思很好的实例,它好在以下三个方面:1)函数概念存在于问题背景之中题目条件中没有明显地给出函数关系,但是要求学生首先判断所要求的变量“桌面压强y”应是“接触面积x”的函数。2)体积—质量—压强;代数—几何—物理强调了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这些联系是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所亲历和感受到的。利用几何中求体积的知识,学生能够发现当物体的重量(此时的重量实际上是由体积决定的)不变时,“桌面压强y”与“接触面积x”成反比,因此y是x的反比例函数。3)问题可以进一步扩展本题可以进一步作扩充:问“桌面压强y”作为“接触面积x”的函数,与物体的形状是否相关,也就是说如果物体并不是规则的圆台时,本题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这样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对函数的本质有更加深入的认识。4)把案例1与案例2对比不难看到:函数教学中两种理念、两种结果。案例1中的函数都是一些人工制造出来的很不自然的函数,烦琐迭加使得形式非常困难,但是实质上没有丝毫的创造性,新课程摈弃这样“繁而不难、缺乏启发性”的练习题。而案例2中的函数概念生动形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关系,解题过程既要求一定的想象力,又要求对函数概念有正确的理解。新课程要求这样贴近学生生活与知识面的学习内容。●作为数学模型的函数函数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让学生体会函数能够作为反映现实世界客观规律的数学模型。《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函数的教学建议中要求:“在函数应用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体验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体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及其在刻画现实问题中的作用”。077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导读》(第二次作业)6.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某一具体内容,以此内容完成一项探究性教学设计,并对你的教学设计进行简单的点评分析。答:教学设计:椭圆的标准方程“探究式”教学。教材:苏教版《数学》选修系列2-1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椭圆的标准方程》是继学习必修2圆以后又一二次曲线的实例。从知识上说,它是对前面所学的运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又一次实际演练,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和双曲线、抛物线的基础;从方法上说,它为我们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这两种圆锥曲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椭圆的标准方程是圆锥曲线方程研究的基础,它的学习方法对整个这一章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二)对教学目标的阐述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会根据条件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能用标准方程判定是否是椭圆;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寻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帮助学生领会观察、分析、归纳、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在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合理表述、科学抽象、规范总结的思维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进行推理的能力和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进一步认识数学的理性与严谨,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增强学生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情趣,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逐步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本教案的设计着眼点是让学生集体参与、主动参与,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观察、猜想、归纳等合情推理,鼓励学生多向思维、积极活动、勇于探索。所以,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增强学生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情趣,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是本节课要达成的情感目标。(三)重、难点的分析与突破据以上教材、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为本课的难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将外界的新信息不断搭建在已有知识上的过程,是认知结构发生重组和改造的过程。本课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突破重点,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循序渐进、逐层推进的方法,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先用彗星光临地球这一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