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节一、选择题1.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些事实说明了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A.糖类和脂质B.糖类和蛋白质C.蛋白质和脂质D.蛋白质和核酸解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以及酶具有专一性的特性,可以得知细胞膜中含有脂质和蛋白质。答案:C2.红苋菜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呈紫红色的花青素。将红苋菜的叶片切成小块后放入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A.细胞壁在加温后受到破坏B.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C.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选择透过性D.加温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过细胞膜解析:将红苋菜的叶片切块放入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花青素不能透过细胞膜和液泡膜。加热后,细胞膜和液泡膜的结构被破坏,选择透过性丧失。答案:C3.如右图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a,细胞的识别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植物细胞间可通过胞间连丝结构进行信息传递B.c分子的特点是有亲水的脂肪酸尾部和疏水的磷酸头部C.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与图中b、d有关D.构成生物膜的a、b、d大都是可以运动的解析: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即图中a。植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的,A正确;图中c为磷脂分子,其有亲水的磷酸头部和疏水的脂肪酸尾部,B错误;细胞按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性地吸收、排出物质的过程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磷脂分子有关,C正确;生物膜具有流动性,其原因是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D正确。答案:B4.关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是()①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②具有流动性③具有选择透过性④膜内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⑤物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A.①④②⑤③B.①②④③⑤C.①④②③⑤D.①②④⑤③解析:此题的推理过程是很主要的,由细胞的组成结构分子到分子运动才能体现出结构的流动性特点,再由结构到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功能,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进而得出能进行正常物质运输。答案:C5.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当温度增加到15℃以上,膜质的流动性发生变化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上运动C.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解析:由图示可知,在低温时形成嵌合体的比例较小,温度适宜时比例较高;15℃以上时膜质的流动性明显发生变化;融合比例与时间没有具体关系。答案:D6.下列能够反映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的实例是()①白细胞吞噬病菌③不能吸收蛋白质③变形虫的变形运动④水分子能自由进出细胞⑤细胞融合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⑤解析:细胞膜的结构具有流动性,其原因是构成膜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膜的流动性能保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得以顺利进行,如物质交换、细胞融合等。答案:B7.科学工作者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鼠细胞的膜蛋白后,进行细胞融合实验(如图所示)。该实验说明()A.膜蛋白是可以移动的B.两种细胞的膜蛋白种类相同C.膜蛋白可以起生物催化作用D.膜蛋白能控制某些物质出入细胞解析:本实验通过红色荧光染料标记和绿色荧光染料标记,经过一段时间后均匀分布,说明组成细胞膜的分子是运动的,进而能够说明整个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答案:A8.如右图所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表示细胞膜外表面有些糖分子与膜蛋白结合为糖蛋白B.②和③大都是运动的C.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与物质进出无关D.细胞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解析:图中①为多糖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A正确;②代表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它们可镶在膜的表层或嵌插、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大多是运动的,B正确;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脂溶性物质容易进入细胞与细胞膜的脂质成分——磷脂分子密切相关,C错误;细胞膜使每个细胞与周围环境隔离开,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保证了细胞内各项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D正确。答案:C9.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D.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解析:细胞膜外表面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答案:D10.如图是真核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③在细胞膜上都不是静止的B.细胞识别与①有关C.②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D.③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所有膜面积的两倍解析:③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的细胞膜面积的两倍,但细胞中除细胞膜外,还有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等。答案:D二、非选择题11.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做出重大贡献,他们的研究使我们知道了“闻香识女人”的奥秘。现在我们已知道,一种嗅觉受体细胞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如图为嗅觉受体细胞细胞膜模式图(局部):请据以上材料和模式图回答问题:(1)“闻香识女人”的奥秘在于气味物质分子首先要与图中[]________结合,才有产生嗅觉的可能。(2)图中A具有________,特定的A会识别特定的气味物质分子。(3)脂溶性物质是借助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进出细胞的。(4)图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分子能够运动,导致生物膜具有一定的________。答案:(1)A受体(2)特异性(3)B(4)BA、D流动性12.图1表示某种膜结构以及物质进出膜的方式,图2表示某细胞在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后几种生物膜的面积。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图2(1)癌细胞的细胞膜,与图1相比,含量较少的是[]______。(2)若图1为红细胞膜,则图中箭头[]表示钾离子的吸收过程。(3)请在图2中画出细胞在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后这几种生物膜的面积变化。(4)在合成旺盛的细胞内,可与内质网膜直接相连的生物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透析型人工肾中的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____________性。解析:癌细胞的特点之一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其易于扩散。红细胞吸收钾离子是主动运输过程,是逆浓度进行且需要消耗能量。在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伴随着膜面积的变化,内质网膜面积减小、细胞膜面积增大,作为中介的高尔基体膜面积不变。合成旺盛的细胞,由于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线粒体较多且与内质网膜直接相连,同时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直接相连。答案:(1)C糖蛋白(2)a(3)如下图(4)核膜、细胞膜、线粒体膜(5)选择透过13.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物质结合,使两类细胞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但在37℃下保温0.5h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________物质。(2)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_______等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由此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模型”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成立的。(3)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该融合实验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0℃下培养40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细胞膜的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能与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结合的应是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即题中所谓的“抗原”物质。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后,开始时因温度和时间的关系,不同膜上的荧光性表现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其物质的流动性暂时未得到体现。将融合细胞置于37℃下保温0.5h后,温度适宜,膜上的分子因流动而发生重新排列,表现出荧光点均匀分布的现象,若温度降低,膜流动性减弱,两种荧光混合的现象大大延长甚至不能混合。答案:(1)蛋白质(2)蛋白质膜物质分子能够运动(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一定的流动性(4)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温度过低,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的运动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