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大纲新教材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修订说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是在原国家教委1996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的基础上修订的。自1996年6月至2000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先后召开四次大纲修订工作会议,邀请部分专家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大纲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加快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按照《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要求而修订的。修订的指导思想是理念要新,操作要稳。理念要新主要是指要体现三个面向和全教会议的精神,要体现时代特色,要体现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操作要稳是指在原来《数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总体结构不作大的改动的基础上修订,既要体现改革精神,又不能搞大起大落。在修订过程中认真地研究了天津、山西、江西两省一市自1997年秋试验以来的反馈意见,充分地听取了方方面面专家和学者的改革建议,同时考虑到已编出的教材不宜作大的变动。这次修订的重点是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对教学内容作了部分删减、调整和降低要求。现就修订情况简要说明如下:(一)落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1.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次修订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纳入大纲。它是以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三个基本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要求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为了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本大纲将实习作业从原有的三个增加到四个,并且在教学目标中,提出对各个实习作业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强调要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即一方面应使学生通过背景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鼓励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2.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本大纲将形成创新意识写进了教学目的,放在四个能力之后,对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全过程中,同时又是逐渐形成的,不宜要求过高、操之过急。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有追求新知识的欲望,能够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和研究。为了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本大纲增设了研究性课题,要求每个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平均每个课题安排3个课时的教学时间。研究性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倡导从学生生活实际、生产实际自拟研究性课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要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教学中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介绍数学史实,开展数学活动和日常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测试和评估中要注意评估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作了修改1.删去了较为陈旧的或学生学习困难较大的内容。必修课部分删去了如下内容:命题、数学归纳法与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移到选修II中)、直线方程的参数式、曲线的交点、利用平移化简圆锥曲线方程。选修I中(即原大纲限定选修课供文科、实科选用部分)删去了瞬时速度以及复数单元的全部内容。选修II中(即原大纲限定选修课供理科选用部分)删去了如下内容: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两个重要的极限、导数的定义、二阶导数、二阶导数的物理意义、直接积分法、第一类变量代换法、极坐标、极坐标系中的平面图形的面积。2.调整了部分教学内容,适当降低学习难度,重视了数学文化价值的教学。如极限中只讲描述性的定义,删去了数列极限中了解的定义,并将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与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合并成极限的四则运算,只要求利用法则会求某些极限;将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改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将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用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累积频率分布等改换为总体的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既减轻了学习难度,又突出了重点,也加强了应用;在微积分中增加了微积分学建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以引起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重视。3.适当降低了教学要求。如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这一部分,经修改后教学要求大大降低,有7处掌握级要求降为了解级要求,特别是论证方面,删去了利用有关概念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的问题的要求;将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由掌握级降为了解级要求,淡化了几何论证的要求。又如四种命题、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的概念的教学要求都有所降低,对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几何性质都改为简单几何性质,教学要求也作了相应的处理。4.教学时间更具有弹性。时间变更如下表课程计划安排课时原大纲安排课时修订后安排课时研究性课题安排课时机动课时必修课2802522421028选修I524232317选修II1048472626上述安排,使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时间得到了保证。必修课有10%教学机动时间,由教师灵活掌握安排。高中三年级选修I教学内容为32课时,按每周2课时安排,16周结束课程,再安排3课时研究性课题教学,那么还有17课时(即8周半)作为教学机动时间;选修II教学内容为72课时,按每周4课时安排,18周结束课程,再安排6课时研究性课题教学,那么还有26课时(即6周半)作为教学机动时间;《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规定高中三年级复习考试12周,连同上述教学机动时间,还是有充裕的时间,将高中阶段所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作系统地复习的。二.新高中教材《数学》(试验修订本)介绍这套供试验用的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是根据原国家教委1996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它在1999年进行了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它在1999年11月进行了修订,以下简称《新大纲》)编写的。全套书共三册。其中第一册和第二册是必修课本,分别供高中一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必修课使用;第三册是选修课本,它分为两个分册,供高中三年级选修课使用,分别相当于《新大纲》中的选修课·水平Ⅰ和选修课·水平Ⅱ。自1997年秋季开始逐年供书,1999年秋季供齐。与这套教科书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同步供书。从2000年初起,这套教材将根据修订后的大纲进行修订。现将教材修订本的情况介绍如下:(一)编写的指导思想新编高中数学教材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高中《课程计划》中提出的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议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处理好社会需要、学科发展,以及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识规律等关系,既要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又要能适应不同学生需要,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打好基础,使全体学生在高中阶段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此,我们在新教材的编写中着重注意了以下几点。1.认真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和《新大纲》的精神,新教材要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学生,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既要为所有的学生打好共同的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因材施教。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有利于学好最必要的基础知识,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教材的份量和要求要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学生,处理好需要与可能、提高质量与减轻负担的关系,要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确定和编排好教材内容。2.新教材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数学课程的改革我国中学的数学教材历来有编排上重视学科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文字上重视表达严谨、准确等优点,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近年来又比较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但是也应看到,我国的数学教材仍存在着诸如内容陈旧、知识面窄、结构单一、应用重视不够等缺点。对于这些缺点,在编写新教材时应当认真研究和改进。然而,教材改革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推进改革,同时又要步伐稳妥,改革要考虑到面向21世纪的社会需要,又要考虑到我国的教学实际。3.新教材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推动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下工夫我们以往编写的数学教材,对学生学习的规律研究得不够,缺少启发性和趣味性,不便于学习阅读。有的学生只把数学教科书当作习题书,或查找公式用,这种情况必须改变。新教材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编排内容。教材在内容的呈现上要注意联系实际,注意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二)新教材的主要特点1.精简、更新教材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新大纲》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删减了传统的初等数学中次要的、用处不大的,而且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与此同时,增加了一些为了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有着广泛应用的,而且又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这次删减的内容主要有代数中的幂函数、指数方程、对数方程、一些三角恒等变形的公式、反三角函数、三角方程,立体几何中的棱台、圆台等。增加的内容主要有简易逻辑、平面向量、空间向量、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知识等。新编数学教科书是严格按照《新大纲》中这些精简、更新的规定编写的。例如原来高中数学教材中三角函数及其相关的内容共有三章,即三角函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和简单三角方程,合并为三角函数一章,由原来的72课时压缩为36课时(不包括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举例)。因此,新编的三角函数一章中,从内容到讲法,以及部分定理的证明,繁难的恒等变形、偏怪的例习题等,都大大地进行了删减。这样处理,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三角函数的主要内容能够掌握好,同时也是为了更新知识,使得更有用的新内容能够进入中学数学课程里。新编数学教科书更新了传统内容的讲法和部分数学语言。例如,比较广泛地使用集合语言、逻辑联结词、国家标准计量符号。使用向量处理某些传统内容,利用向量证明余弦定理等,既简捷又容易接受。按照《新大纲》的9(B)方案,新教材中利用空间向量讲性质定理,某些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问题,颇具特色,从而使教材具有新意。新编数学教科书还注意引导教师更新教学手段。由于科学计算器已列为初中首选的计算工具,这就为高中用科学计算器处理复杂计算问题作好了过渡。新编教科书从计算指数幂开始,就比较广泛地要求使用科学计算器。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作为数学的辅助教学手段。例如,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演示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规律,三角函数曲线周期变化规律等,既直观明了,又能反映变化的过程,对深刻理解数学基础知识都十分有好处。2.重视处理好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使新教材具有层次性《新大纲》规定以必修课为主,实行必修课、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模式,为处理教材的灵活性提供了依据。新的高中数学教材为了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既要注意培养全体高中生数学素养的需要,也要注意不同爱好和特长的特殊需要,既要注意必修课知识体系的完整,也要考虑到必修课时有限、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尽相同,知识处理上不宜要求过高,不必过分追求体系完整、深化。选修课是在共同的必修课基础上,针对学生不同需要、不同去向而分出的不同层次的课程,要注意与必修课的衔接和配合,又要有所区别。例如在必修课中,函数对所有学生来说内容相同,要求也没有差别,而在选修课中,水平Ⅰ与水平Ⅱ对函数的应用函数变化率的内容和要求就大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