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C.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的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2.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污染A.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瓶盖完全揭开B.发酵瓶先用温水清洗,再用70%的酒精消毒C.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D.榨汁机要用温水进行清洗,并晾干3.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4.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杀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碳源C.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D.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5.右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B.过程①和都③只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6.某同学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发现豆腐腐败变质,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A.用盐腌制时,加盐量太少B.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没有用沸水消毒C.制作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多D.装瓶后,没有将瓶口密封7.下列有关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B.将新鲜蔬菜与煮沸冷却的盐水(盐和清水的质量比为4:1)混匀装瓶C.在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沉淀D.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8.泡菜制作过程中,许多乳酸菌产生大量乳酸,共同抑制其他菌的生长,乳酸积累过多,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生长,以上体现出的生物关系依次是A.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斗争B.种内互助、种间斗争、种内斗争C.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种内互助D.种间斗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9.如图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正确曲线的是A.B.C.D.10.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主要微生物从细胞结构来看A.四种均为真核生物B.四种均为原核生物C.三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D.两种真核生物,两种原核生物11.下列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在37℃恒温下培养24~48小时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12.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III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III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粉状硫10gK2HPO44gFeSO40.5g蔗糖10g(NH4)2SO40.4gH2O100mlMgSO49.25gCaCl20.5gI++++-+++Ⅱ+++-++++III++++++++A.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C.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D.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13.在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时,甲组实验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乙组实验的培养基中的氮源除尿素外还含硝酸盐,其他成分都相同,在相同条件下操作,培养观察,则乙组实验属于A.空白对照B.标准对照C.相互对照D.条件对照14.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1组2组3组4组土壤处理灭菌不灭菌灭菌不灭菌湿润湿润较干燥较干燥A.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经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D.预期结果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15.关于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均需要相同碳源B.常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C.划线分离,可在培养基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单个菌落D.培养基中含有高浓度NaCl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筛选16.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D.培养过程中每周一周观察一次.17.下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旁灭菌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C.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D.在5区域中才能得到所需菌落18.将菊花外植体接种到MS培养基,可以培育出菊花试管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B.将菊花外植体培育成试管苗,其原理是细胞分裂、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同时使用,既有利于细胞分裂,又有利于分化D.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值高,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19.胡萝卜的组织培养过程中进行无菌操作的步骤有①超净工作台②自来水冲洗③酒精棉球擦手④无菌水清洗;⑤次氯酸钠溶液清洗⑥无菌滤纸处理⑦培养基灭菌⑧不经灭菌的培养基.A.①②④⑤③⑥⑦B.①③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⑥⑦D.①②④⑤⑦20.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也容易进行组织培养B.对菊花茎段进行组织培养,不加植物激素也能成功C.接种后的锥形瓶放入无菌箱中,给予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即可D.移栽生根的试管苗之前,先打开瓶口,让试管苗在培养间生长几日二、非选择题(共6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16.下面是某同学自己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验流程示意图。(8分)(1)发酵罐1和发酵罐2中的微生物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要保证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正常进行,除了满足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外,还必须。(2)根据发酵罐1中微生物形态、数量可以判断哪种类型是优势菌种,最简单的方法是,此种方法获得的优势菌种的数量(大于、等于、小于)发酵罐1优势菌种活菌的数量。(3)下图表示纯化菌种的操作过程,过程一是方法,过程二是方法,欲从发酵罐2分离出优势菌种应选用过程,原因是。17.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如臭豆腐、酱豆腐等,该食品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而腐乳本身又便于保存,所以深受人们的喜欢。下面是腐乳制作的流程示意图,根据流程回答问题。(9分)(1)流程图中未写出的程序是_______________。(2)含水量为______左右的豆腐适合用来做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________。(3)制作腐乳的原理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__________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___________可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________。(4)传统制作腐乳,豆腐块上的毛霉来自_________________,现代腐乳生产是在严格__________的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5)影响腐乳的风味和质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两项)18.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习题。(9分)(1)制作泡菜是,所用盐水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_____________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_____________中。(3)泡菜制作中影响亚硝酸含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19.已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回答相关问题:(6分)⑴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①标准管的制备:用________________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密封腌制②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③将每个__________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_______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⑵右图表示的是泡菜中__________趋势。⑶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___________(填“醋酸杆菌”或“乳酸菌”)。20.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9分)(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一方面,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2)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过程中,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的目的是(3)接种环通过灼烧来灭菌,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次(4)为了获得分解多环芳烃菲能力更强的菌株,研究人员又对菌种Q进行了诱变处理,得到突变株K。为了进一步鉴定菌株K并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设计了下列实验,请补全实验步骤:①取9只锥形瓶均分成三组,编号A、B、C②向A、B、C三组锥形瓶中加入的培养液。(2分)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④28℃恒温培养3天后,测定锥形瓶中多环芳烃的降解率。21.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这些纤维素可以在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然后通过相关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转化为酒精或其他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7分)(1)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分解纤维素的酶,该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2)从自然界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有两个关键的操作步骤:一是选择培养,二是鉴别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时培养基中添加的唯一碳源是,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在鉴别培养基中加入了________染液,如果有纤维素分解菌存在,则培养基中以该菌落为中心的周围会出现________。22.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分离能降解苯磺隆菌株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2分)(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________、_______四类,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