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排课方案2006年3月一、课程资源二、排课原则三、编排说明(附)泉州一中2006年高中新课程开设计划表一、课程资源(一)学校设施设备资源泉州一中可远溯到明成化五年(1469年),当时被贬为泉州提举市舶使的罗伦状元在此聚徒讲学,明嘉靖八年(1529年)改建“一峰书院”,1942年在原址上创建了晋江县立中学,1953年被省教育厅授予“省重点中学”后更名为泉州第一中学。1994年5月被省教育厅授予“省一级达标学校”,2003年通过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省级验收。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评估标准基本配齐。学校校园面积4370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万6千平方米,建有教学楼、科学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艺术楼,天文馆、300米塑胶运动场等。高中部有多媒体教室18间,计算机教室3间,电子阅读室1间,物理实验室6间,化学实验室6间,生物实验室5间,音乐教室3间,美术教室4间,图书馆藏书9.3万册,校园网与互联网联接,广播电视系统覆盖所有教室。学校与福州三中、龙岩一中、华光摄影学院、九二旅及刺桐社区等多个单位建立了联系,涵盖众多社会领域。(二)学校教师和可利用的师资资源学校学科师资配备齐全,其中政治9人,语文23人,数学23人,英语22人,物理16人,化学15人,历史7人,地理8人,生物7人,体育7人,音乐2人,美术2人,计算机6人。专任教师共164人,其中高级教师56人,省优专家1人、省级骨干教师15人,市级骨干教师10人。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中,50岁以上20人,36-50岁49人,35岁以下达78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5%(见下表)。大多数教师胜任选修模块教学。学校多年来坚持开展三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焕发了教师的改革热情和勇气,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提升了教师实践先进教育思想、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各科组专任技术人员分布情况:(不含借聘人员)科组人数级别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生物物理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美术电教合计高级257842824446一级29545232221340二级39985354112252未评2221119合计923232215716877226147各科组专任教师学历分布表:科组学历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生物物理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美术电教合计研究生112本科922212115614776226138专科212117合计923232215716877226147(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近年来坚持开展高中课程改革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累累。学校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普通中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的子课题“泉州一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以及泉州市“研究型课程的实验与研究”等课题和项目的研究;而学校每年举行一次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内容丰富的校本选修课和各种社团活动,为新课程作了前期的准备与热身,积累了必要的经验。学校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在泉州市率先成立了“学生科学院”、“学生人文学院”以及“心理咨询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也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四)校风和办学特色学校创办伊始,便以“敦品力学”为校训,教育教学屡创佳绩,精英辈出,声誉远播。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有中科院院士王启明、欧阳钟灿、吴新涛,还有举不胜举的政要名流、商贸实业家、教授专家、知名作家、以及活跃于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英才遍四海”。学校2005年秋全校在校生约2240人,43个班,其中高一招生14个班,756人。学校教育教学效果显著。2001—2005年高考成绩始终保持“全面开花、重点突破”的优良传统,成为泉州市民眼中的“泉州地面上培养本科及优秀生最有效率的中学”!继2001年程熹同学获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福建赛区一等奖第一名、全国一等奖第5名(为泉州历史上最佳成绩)之后,2004年郑亚洁同学获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福建赛区一等奖第一名、全国赛二等奖,被保送上北京大学继续深造;2005年庄海容同学获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福建省一等奖;黄何同学获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大赛获高中网页组福建省第一名、全国第13名;黄思婧同学获15届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金牌(福建省前6名、泉州市区第一名);蒋智智同学获第八届“新概念”全国作文大赛二等奖,等等。二、排课原则1.课程编排遵循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精神、原则和要求,并立足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2.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11周。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课时,一般按周4课时或2课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或两个学段内完成。每周按5天计算,周总课时35节,每天7课时,每课时45分钟。课外活动1小时,主要安排班团活动、体艺活动、科技活动和社团活动。3.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其中,综合实践有23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每人在选修一中至少获得22学分,在选修二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分至少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最多可取得180个学分。4.系列之间、模块之间、专题之间有递进关系的课程应按顺序开设,没有递进关系的课程,可同时并行开设,以便学生选择。相同的模块在高中三年的不同学段至少应重复开出两到三次,以便学生选修、换修或重修。5.必修模块尽量在高一年级和高二第一学期第一学段开设,以利于在高二、高三尽可能多地开设选修课。选修模块一般情况下在必修模块修完的基础上开设。若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没有必然逻辑关系的,亦可与必修模块同时开设。6.每位专任教师一个学段最多只能同时开设两个模块,以保证开课质量。7.必修课以行政班为基本单位上课,选修课以教学班为单位上课。8.学生按学校开出的课程选课,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选课要求,学校整合后开班人数一般达30人即开课。同一学段选择同一模块的人数超过70人即应分班开课。9.学生选课以学期为单位。即一次选定本学期内两学段所有想修习的课程。学生选课在期末进行,学校在下学期开学前基本完成排课。10.每门课程的周课时数为偶数,如每周2课时或每周4课时,选修课最好2节连排。11.应满足学生每学年在选修二(校本选修)获2个以上学分的需要,三年每人共需6个学分(108学时)。三、编排说明(一)语文1、5个必修模块安排在高一和高二第一学段依次开出,以体现其内在逻辑性,也便于学生集中时间完成必修课的修习,有利于学生在高二高三修习选修课。每个模块36课时,2学分。必修课可获得10学分,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2、选修课程五个系列安排在高二第二学段至高三第三学段开设,学生可以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4个模块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的10学分,共计可获得18学分,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再从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模块获得6学分,一共可获得24学分。3、学科周课时数安排为4课时,尽量做到两节连堂。允许在同一学段选修一个或两个模块,以满足希望在语文上深造的学生的需要。(二)英语1、必修课程按模块1—5(即英语1—英语5)顺序从高一第一学段至高二第一学段开设,每个模块2个学分,36课时(每周4课时),学生修满必修课程可获10个学分。2、选修课系列Ⅰ的6个模块(即英语6—英语11)按顺序从高二第二学段至高三第三学段开设,每周4课时。选修课基本学分为6学分,最高为16学分。3、选修课系列Ⅱ作为与水平等级没有直接关系的拓展型、兴趣型选修课程,安排在高二第三学段至高三第三学段开出,由学生任选或不选。选修二的每个模块用两个学段开设,每周2课时。(三)数学1、必修课程5个模块从高一第一学段至高二第一学段依次开设,每个模块每周4课时,可获10学分,达到毕业要求。2、选修课程系列1两个模块(即选修1—1,选修1—2),系列3中两个专题在高二第二学段至第四学段开设,一类文科生选修,可获6学分,使一类文科生达16学分。3、选修课程系列2中三个模块(即选修2—1,选修2—2,选修2—3)和系列3中的两个专题在高二第二学段至高三第一学段开设,理科生选修可获8学分。4、选修课程系列4的专题在高二第四学段至高三第三学段开设,二类文科学生再选四个专题,获得4学分,使二类文科生达20学分。理科学生选修四个专题得4学分,共获22学分。为满足这类学生要求,高三第一学期数学周课时为8课时。(四)政治1、政治必修课为4个模块,安排在高一至高二依次开出,每周2节,每个模块开一学期。2、选修6个模块安排在高二至高三第一学期开出,每学段可开两个模块,每个模块重复开出一次,以利文科学生选择。(五)历史1、3个必修模块从高一依次开出:历史1、历史2在高一开设,每个模块用两个学段完成,每周2课时;历史3在高二第一学期第一学段开设,每周4课时。修完三个必修模块共获6学分,理科生修满6学分即可。,2、6个选修模块从高二第二学段至高三第二学段开出,每周4课时。每学段开2个模块,选修l一4可重复开设。选修5、6只开一次。文科生至少选修3个模块,获6个学分。理科生则依个人兴趣任选或不选。(六)地理1、必修课程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在高一第一学段至高二第一学段依次开出。高一每周2课时,每个模块用两个学段完成。高二第一学段开一个模块,每周4课时。修完三个必修模块可获6学分,达毕业要求。2、7个选修模块安排在高二第二学段至高三第三学段开出,每周2课时,每个学段可同时开出2个模块,每个模块用两个学段学完,以供有志于从事相关专业的学生任选,修满2个以上模块,获4个以上学分,加上必修的6学分,总共可获10个以上学分。(七)物理1、必修物理l、物理2两个模块在高一开出,物理1每周2课时,每学期学一个模块。物理2在高一第三学段开出,每周4课时。共4学分。2、选修模块在高一第三学段至高三第一学期分别开出:①文科学生须从选修l一1模块、选修l一2中选一个模块,获余下2个必修学分,总获6个必修学分,达毕业要求。安排在高一第四学段至高二第一学段完成。每周2课时。②理科学生可从选修2和选修3中依次任选相同系列的模块或不同系列的模块,获更多学分。因此,在同一学段中,可同时开出两个系列的选修模块。(八)化学1、化学l、化学2两个必修模块在高一开出,每周2课时,每学期一个模块,可获4学分。2、6个选修模块在高二第一学段至高三第一学期分别开出。①文科学生在高二第一学期两个学段选修“化学与生活”模块,每周2课时,可获2学分,共修满6学分,达到毕业要求。.②理科学生可从高二至高三开出的除“化学与生活”外的4个选修模块中选学两个模块,共4学分,共修满8学分即可。③报考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从高二至高三开出的5个选修模块中再选学四个模块,获8学分,共修满12学分。(九)生物1、生物三个必修模块在高一第三学段至高二第四学段开出,每周2课时,每学期一个模块。修满三个必修模块获6学分,达毕业要求。文科学生修完三个必修模块,获6学分即可。2、生物三个选修模块在高二第三学段至高三第二学段依次开出,高二每周2课时,高三每周4课时,供理科学生选择,以便获得更多学分。同时,也可在高二面向文科生开设选修二。(十)信息技术l、必修模块安排在高一第一、二学段开出,2学段1个模块,每周2课时,合格可获得2学分。2、从选修模块的5个模块中选修1个模块,获得2个必修学分,加上必修模块获得2学分,共4学分,达到毕业要求。3、选修模块l一5可以任意选修,安排在高一第三学段至高三第二学段,其中模块l“算法与程序设计”安排在高二第l学段,以便与数学课程相并衔接。每个模块每周2课时,一学期完成。4、建议有兴趣的学生多选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