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鉴赏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诗歌鉴赏真题回顾2009年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①觉:醒。14.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1分)【答案】香山居士【点拨】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对文学常识的识记一般要求按高考考纲规定的范围来积累,既不遗漏,也不大而无当。15.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3分)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答案】B【点拨】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与语言风格的理解与辨析。此题沿承了08年高考,即对四个选项进行逐联赏析,考点也相似。B项错在“兴旺之景”,颔联之意是:可能由于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的缘故,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此联通过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犬、鸟的传神刻画,在紧扣“早”字主旨的同时,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所以和“兴旺”相差甚远。解答此题时要求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对,用心体会诗人着笔的用意所在。16.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4分)【答案】(4分)“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1分,语言1分)【点拨】此题考查对诗歌细节描写的表现力的鉴赏能力和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清题干,关键有“细微处”,“生活情趣”,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写明有哪些细微处以及由此表现的生活情趣。切忌只描写“新脱冬衣”,“体乍轻”不加分析,或者只泛泛而谈生活情趣。此题考察的角度比较新颖,但答题的基本思路与考察情景关系基本一致,首先分析诗句中描写了怎样的生活细节,然后结合全篇内容,体味诗句所传达的情感。不同的只是本诗不是通过写景传情,而是通过细微的生活变化来传情。2010年[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注]①霹雳:琴名。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分)【答案】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点拨】该题考查学生再现及描写能力。首先依旧读清题干,把握描写村民活动的诗句,明确是“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然后想象画面进行描写,另注意“简要描述”,故不应有议论抒情。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2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答案】B【点拨】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风格的理解与赏析能力。和08年09年的非常相似。但如果不太了解社祭,要选出B项还是有一定难度。“社坛烟淡散林鸦”并不能暗示出季节,只能看出是社祭的场面。“把酒观多稼”则暗示了季节。解答本题时,容易误认为D项中的“清新高雅”与“通俗朴茂”的语言风格的判断是矛盾的。但只要认真分析,曲中因使用了若干典故(如“不羡日夕佳”)而显得“高雅”,但字面意思仍通俗易懂,自然流畅,真情流露,故称“清新,朴茂”。解答此类题目时,容易受认知习惯的影响而犯主观臆断的错误,要多加注意。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化用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趣。【点拨】此题考察联系课内相关课文的比照赏析和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的是诗人厌倦黑暗官场、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而皈依山林,写隐居之乐。这是教材之中,又是背诵篇目,学生自然应该熟悉的。这类和课文直接联系的题目在考察中经常出现。理解本曲关键是要找到诗人透露情感的词语,“日夕佳”之前用了“不羡”二字,表明作者的生活志趣恰恰与陶渊明的隐居不同,再和前尧庙祭神庆丰收的欢乐场景相联系,就可以准确把握作者在整曲中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2011年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注】①引领:伸颈远望。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分)【答案】古体【点拨】本体考察对诗词曲的文体知识的掌握。本题意在考察对古体诗与近体诗在形式特点上的分辨,看似有严格的限字要求,也提示了解答的方向。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答案】A【点拨】此题考查对诗歌手法、结构和语言等方面的赏析能力。要选择出A项,关键要明确何谓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语)。“明月何皎皎”一句中并没用到“比兴”手法,只是写抒情主人公望月而引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可谓触景生情。“比兴”手法最早见于《诗经》,如所学过的《采薇》《蒹葭》等篇中都有,要求准确无误地掌握好古诗中常见的各类表现手法的特点和作用。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答案】“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动作1分,状态1分,情绪1分,情感1分。)【点拨】本题考察诗歌中对形象刻画的赏析能力和情感把握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注意题干提到的两关键词“动作”和“感情”,关键要分析出诗中用了哪些动作描写传达出人物内心的怎样丰富的感情,尤其要深入分析为什么能这样传达。不能只是列举几个动作之后简单地贴上表达了思乡怀人之情的标签。本题的参考答案中对答题的语言做了细化:区分了“动作”与“状态”,“情绪”与“情感”。解答这类题目和解答考察情景关系的题一样,重点在于分析出描写与传情之间的密切联系。32012年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1分)【答案】津亭【点拨】本题考察对诗歌中相关意象的识辨能力。此处经常考察的是对古诗基本常识掌握,此题则倾向于考查对作品的理解。标题常常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篇中则处处有对题目的照应。本题题干中已经列举了与“江”有关的“江林”、“客船”等意象,在找出“津亭”意象当属不难,但如果不知“津”是渡口,还是容易出错。其实教材中已学过“月迷津渡”等诗句,这说明平时的学习积累非常重要。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答案】D【点拨】本题考察对诗歌艺术手法、结构章法和语言风格等鉴赏辨析能力。本题的错误项都比较明显,A项错在本诗没有明显的用典,B项错在这是一首写景诗而不是咏物诗。C项错在对仗并不工整。本题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比较多,需要近进行比较全面过的掌握。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色2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1分)【点拨】本题考察结合指定诗句从情景关系角度鉴赏古诗的能力。题干规定了鉴赏的角度“情景关系”,所以答题的思路也很好明确。描绘了怎样的景?通过这个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情和景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但此题还要注意两联之间的差异。对“景”的表述要注意对景象特点的概括。对情感的揣摩可以通过作者选择的物象,使用的修饰词语等去还原作者的情感体验,如此诗中的将“江林”喻为“秀风”,云日用“相鲜”来形容,尤其是颔联中的“那”,喜悦之情情不自禁。2013年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王维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14.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考查点】1.1识记课文中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识记与理解格律诗对仗【解题思路】本题实际上检测考生对古诗词中“对仗知识”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这道题的设计较过去简单的“知识性”填空来说,应该说是有进步的。因为辨析、确定“律诗”有几联对仗,既涉及到“对仗”的有关知识,又涉及近体诗——律诗的有关知识,选择正确的选项,必须要正确运用这些知识才可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对仗主要包括词语和句式互为对仗两个方面——词语同类、句式相似。根据律诗的特点,要求颔联和4颈联必须对仗,因此选项A可以不看诗直接排除。再聚焦到诗本身,首联属于对仗:句式相似,词语一一对应。尾联第一组词“自怜”、“一倍”就不对应,故选C。【参考答案】C。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典贴切,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B.颔联流露出诗人因家贫待客不周的歉意。C.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D.全诗的语言清晰流畅,不见雕琢的痕迹。【考查点】作为选择题,考查点涉及2项。A、C、D项涉及的考查点:3.2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三个选项主要是考查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鉴赏。B项涉及的考查点:2.4概括文章内容,把握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本项主要考查内容理解。【解题思路】先要审题,此题要选“不正确”的一项。只要确定其中一个选项分析理解错误或缺乏事实依据,即可直接确定答案。“松菊荒三径”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句,表达了一种隐士的追求,这一点与诗人王维的追求完全一致,所以说A项的分析完全正确。首联的用典是课本知识的迁移。颔联虽提到“贫家”,但并没有哪个词语表现出“待客不周的歉意”,故B不正确。首联、颈联侧重写景,颔联侧重叙事,尾联侧重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故C正确。D是对该诗语言风格正确的表述。【参考答案】(3分)B16.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4分)【考查点】3.1赏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解题思路】本题实际侧重考查炼字赏析能力。“赏析”指欣赏与分析,单个字的赏析要发现这个字运用的好处。换句话说,就本题而言,考生必须感受并分析出“过”字的表现力。关于“炼字”赏析,一般可以从以下维度思考:这个字在句中描摹的景物情状是什么?流露出的情感是什么?这个字有没有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对上下句有没有结构上的作用?鉴赏时要指出手法、手法的作用以及描摹的情状后,再分析其中蕴含的丰富感情,并指出这样用词形成的效果。在本题中,“莺啼过落花”可以理解为黄莺啼叫着飞过落花,也可以理解为黄莺的啼叫穿过落花等。“过”有多重意义的理解,因此用了双关的手法。另外,我们还可以关注景物本身的特点以及下一联的抒情,“自怜”、“惜”是一种感慨、悲伤的情绪,“黄发暮”、“年华”点明了抒情的对象,进而确定了情感的特点。【参考答案】示例:“过”字看似平实自然,实则巧妙(1分),它将黄莺、啼叫声、落花组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多重想象空间,如黄莺啼叫着飞过落花,黄莺的啼叫声穿过落花等(2分),进而引发诗人伤春惜时的感慨(1分)。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