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38兰亭集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8《兰亭集序》【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指导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认识生命的价值。3、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并进而了解作者对山水钟情的性灵。4、积累文言实虚词知识。【学习重难点】1、依托于文言语言的学习,并进而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2、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变化中寄托的的生命感悟。【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王羲之(321-379),东晋大书法家。字逸少,出生于两晋门阀世家,祖籍琅琊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善书法,被后世称为书圣,其子王献之被后世评家认为是可与其父比肩的书法家,父子并称二王,可视为魏晋书法的代表人物。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2.关于“序”:“序”也作“叙”或称“引”、“前言/引言/序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如《史记•太史公自序》。还有一种叫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3.写作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预习检测】1、初读,规范字音。癸(guǐ)丑修禊(xì)流觞(shāng)游目骋(chěng)怀趣(qǔ)舍万殊齐彭殇(shāng)会.稽(kuài)感慨系之(xì)2、再读,理解大致文意,掌握重音断句。3、结合书下注释,完成下面的练习。⑴解释划线的词: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全,都)②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同“取”,取舍,爱好)③列坐其次(地方)④信可乐也(实在)⑤当其欣于所遇(高兴,欣喜)⑥向之所欣(过去)⑦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造化,自然)(注定)⑧不能喻之于怀(明白,理解)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虚无荒诞)⑩齐彭殇为妄作(把......看成平等)(荒诞的做法)⑵找出下列语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古义:旁边,水边今义:此地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②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③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④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胸前;打算⑤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⑶解释句中的词类活用词: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作名贤德之人;年轻的人和年长的人)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名作动喝酒)③所以游目骋怀(动词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开畅)④固知一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数作动等同,把......看做一样)⑷判断文言句式:①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③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状后)④死生亦大矣(判断)⑸一词多义:之①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②以之兴怀。(代词,指上文的事)③夫人之相与。(的)④暮春之初。(音节助词)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一①若合一契(一起)②其致一也(样)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④一觞一咏(一边...一边...)修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③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⑥修守战之具(整治)2信①信可乐也(实在)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言语真实)③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⑹重点难句翻译: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②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有的人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自由放纵地生活。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就知道,那种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⑺名句默写:(见课本)①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②夫人之相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③向之所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本研讨】一、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有的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舒殊,静噪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不知老之将至”。二、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思路。这是一篇山水游记散文,语言清新洒脱,注意文章中的景语与情语;文章不论记叙还是议论都颇有层次,理清作者的思路;魏晋时期,玄学风行,在山水游记中体悟、探讨人生道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哲学思想。1、阅读全文,理清思路: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层?从文中找出标志每层作者情感基调的字眼。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可分为前后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叙述兰亭宴集的情况,写出了宴集的时间、地点、相聚的缘由、参加人员、集会地的地理环境及景物、当日天气和宴集的感受,是实写,以一“乐”字为基调。第三、四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写宴集以后的感慨,是虚写,这部分则以一“悲”字为基调。2、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记叙了怎样的兰亭盛会?(时间、地点、目的、人物、环境、活动等)明确:首先交代聚会的时间(永和……癸丑……暮春……”)、地点(“……兰亭……”)、目的(“修禊事也”),然后交待聚会的人物(“群贤……少长……”),接着交代环境(“此地有……,又有……”)、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最后交代感受(“……信可乐也”)。3、文中“信可乐也”句“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明确:良辰、美景、乐事、赏心(四美并具)良辰:暮春之初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乐事:兰亭集会,修禊事也;流觞曲水,畅叙幽情;人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赏心:仰观俯察,游目骋怀4、由第一、二自然段的“乐”到第三自然段转“悲”,即“岂不痛哉”,其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第三自然在前面极写宴集之乐后引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兰亭宴集,自然快乐,但终有期限,聚会难而短,分离易而长。由此想到了人生。人生一世,各有所好,有的“晤言一室之内”,有的“放浪形骸之外”,或静或动,“暂得于心”,但随着时境的变化,心境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痛”由此而生。三、问题探究1、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感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本文由“乐”而“悲”,感情曲折深沉。先写景、写事、写情,以一“乐”字作统领,然后写宴集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为核心。由“乐”而“悲”,看似突兀,但却在情理之中。由聚想到散,由宴集而想到人生,顿生感慨;随着时光流逝,生命也终有尽期,感慨之余,产生伤感,“悲”随之而生。作者将目光上移至古人,从古人留下的文章来看,古人亦为人生的变化而兴叹,因此斥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为虚妄,再将目光移至未来、推想后人,未来的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录其所述”并为之作序,目的在于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与共鸣,能够理解作者心中的感触,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与前文的“乐”遥相照应,形成一个整体。2、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贤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不少于60字)四、【课后巩固】1.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诞(dàn)癸(kuí)殊(shú)峻(jùn)B.殇(shāng)稽(jī)骸(hái)晤(wù)C.悼(dǎo)禊(xì)骋(chěng)契(qì)D.嗟(jiē)觞(shāng)湍(tuān)曲(qǔ)水2.下列词语中加黑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全)少长咸集(都)茂林修竹(修整)清流急湍(急流的水)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人之相与(交好)崇山峻岭(高)暂得于己(短暂,一时)C.感既系之(附着)修短随化(变化)终期于尽(至,及)向之所欣(过去,从前)D.喻之于怀(比喻)其致一也(情趣)3列坐其次(排列)列叙时人(一个个地)3.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或取诸怀抱。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B.投诸渤海之尾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告诸往而知来者。4.给下列各句加黑词选择恰当的义项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A.原因B.凭借C.就着D.由于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A.修饰B.整治C.高,长D.美好③曾不知老之将至()A.竟B.曾经C.重叠D.连……都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A.朝向B.奔向C.从前D.假如5.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6.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7.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8.判断下列各句对错,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参考答案:1.B2.B3.B4.①C②C③A5.B6.B7.C8.A五、课后作业:背诵全文【作业】背诵全文;完成《40分钟课时练》六、【课外阅读】《兰亭集序》素材在作文中的运用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适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