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艾灸淮安中医院刘永涛灸法又称“艾灸”,以艾绒为主要原料,点燃后置于体表的一定穴位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经络,益气活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灸法1、温散寒邪2、温经通络,活血散瘀3、回阳固脱4、消瘀散结5、预防保健6、美容《孟子》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说。二、灸法的作用(一)温散寒邪所谓”寒邪”,就是引起疼痛或不适的寒气灸法属于热疗法,可以驱散寒邪,消解寒冷“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在中医上,艾灸常被用来灸治因寒邪所致的、偏于阳虚的各种病症(如因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久痢、久泻)以及因虚寒引起的痛经等症。二、灸法的作用(二)温经通络,活血散瘀艾叶味辛而性温,最适宜于温经散寒在中医临床上,艾灸常用于治疗因寒湿而引起的疼痛,如因寒气而引起的肩周炎、腰痛、坐骨神经痛及四肢关节疼痛等。二、灸法的作用(三)回阳固脱通过艾灸的温热驱寒,不但可以驱散寒邪,而且能够阻止阳气的消散,具有回阳固脱之功中医临床中,可用于治疗遗尿、脱肛、阴挺、崩漏等病症。二、灸法的作用(四)消瘀散结“瘀”指瘀积不通,多由寒邪而致,艾灸能散寒,故能消瘀;“结”指的是由于气血瘀滞形成的结块,一般可以通过温化来消解用治乳痈初起、瘰疬、手术后刀口周围形成的包块以及寒性疖肿未化脓者二、灸法的作用(五)预防保健“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六)美容三、常用灸法(一)艾炷灸1直接灸:将艾炷直接放置在施灸的方法(1)化脓灸:用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直接放置在腧穴进行施灸,局部组织经烧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的灸法。因灸疮愈合之后,多有瘢痕形成,故又称瘢痕灸。化脓灸(2)非化脓灸法:主要是麦粒灸(稍大的艾炷亦可)。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灸后不引起化脓的方法。又称为无瘢痕灸。非化脓灸2间接灸又称为隔物灸、间隔灸、间接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衬垫某些药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具有艾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1隔姜灸(1)操作方法:(2)临床应用2隔蒜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3隔盐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4隔附子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二)艾条灸法1悬起灸(1)温和灸(2)雀啄灸(3)回旋灸视频2实按灸(1)太乙针灸(2)雷火针灸(三)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三)温灸器灸五、艾灸时的注意事项(一)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1体位选择:以体位自然,肌肉放松,施灸部位明显暴露,艾炷放置平稳,燃烧时火力集中,热力易于深透肌肉;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患者能坚持施灸治疗全过程为准。2施灸顺序: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二)灸的禁忌1禁灸病症: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疔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2禁灸部位: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粘膜附近,均不得施灸。(三)其他注意事项灸前要与患者讲清灸治的方法及疗程,尤其是瘢痕灸,一定要取得患者的同意与合作。瘢痕灸后,局部要保持清洁,必要时要贴敷料,每天换药1次,直至结痂。施灸前,将所选穴位用温水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灸后保持局部温度,防止受凉,影响疗效。除瘢痕灸外,要防止灼伤皮肤、尤其幼儿患者。如有起泡时,消毒后,挑破水泡,再涂上龙胆紫。灸后不适者,如身热感、头昏、烦躁等,可适当活动身体,饮少量温水,或针刺合谷、后溪等,可使症状迅速缓解。注意安全,防止烧坏衣服、被褥等物。四、艾灸常用穴位介绍介绍穴位之前,先说明一下中医中寸的取法一、拇指同身寸:是以大拇指指骨关节之横纹宽度作为1寸量取穴位的方法。其方法是令患者将拇指翘伸,余四指握紧,以拇指指骨关节宽度为1寸;二、一夫法:又称横指同身寸。其方法是令患者将2~5指并拢,以中指中节近端横纹为标准,四指横度为3寸。四、艾灸常用穴位介绍中脘、下脘、神阙、气海、关元合谷、足三里、命门四、艾灸常用穴位介绍中脘腹中线上,脐上4寸主治:胃脘痛、腹胀、吐呕、呃逆、吞酸纳呆、完谷不化、疳积、肠鸣泄泻、便秘、失眠、产后血晕四、艾灸常用穴位介绍下脘腹中线上,脐上2寸主治:胃脘痛、呕吐、呃逆、消化不良、肠鸣泄泻四、艾灸常用穴位介绍气海腹中线上,脐下1.5寸主治:绕脐腹痛,脘腹胀满、水谷不化、便秘、腹泻、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病、痛经、闭经、崩漏、产后恶漏不止、胞衣不下、体虚四肢无力四、艾灸常用穴位介绍关元穴位置:腹中线上,脐下3寸主治:中风脱症、虚痨、腹痛、胃下垂、脱肛、疝气、小便不利、尿闭、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止、糖尿病、眩晕。四、艾灸常用穴位介绍中脘(脐上4寸)、下脘(脐上2寸)、神阙(脐窝中点)、气海(脐下1.5寸)、关元(脐下3寸)四、艾灸常用穴位介绍合谷穴位置:第一、二掌骨之间,约位于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耳聋、咽喉肿痛、失喑、口眼歪斜、痄腮、臂痛、半身不遂、发热恶寒、咳喘、胃痛、腹痛、便秘、小儿惊风、瘾疹、疟疾。四、艾灸常用穴位介绍足三里位置: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四、艾灸常用穴位介绍命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腰膝酸软疼痛、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遗尿、尿频、月经不调、头晕、耳鸣、耳聋、水肿、哮喘谢谢!淮安中医院欢迎您前来参观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