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历史第五分册知识提纲2高二历史第五分册知识提纲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虎门销烟(1)鸦片走私的危害摧残身心健康;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严重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2)林则徐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6月;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战争背景:①中国自身的衰落:“康乾盛世”过后,清王朝逐渐衰落。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危机四伏。∥统治者仍然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闭关锁国。②欧美国家的发展:同一时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却异常迅速:A19世纪前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B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它在远东地区主要侵略目标。③鸦片贸易:19世纪40年代前,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2.《南京条约》(1)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40年6月(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2100万元洋银;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协定关税)。٭《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开创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也发生变化。3.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1)鸦片战争对经济的影响对华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和农产品;破坏自然经济的基础的同时也促进中国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2)鸦片战争对思想文化领域影响: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开始萌发。魏源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修约”交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56年10月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实质: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天津条约》主要内容为:①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O口通商;②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④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⑤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北京条约》主要内容为:3①《天津条约》完全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④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中国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4课洋务运动1.总理衙门的建立(1)主导力量——洋务派,洋务派代表人物主张兴办洋务的官员被称为洋务派,其代表人物,在朝廷有奕忻、文祥,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了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2)主导机构——总理衙门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别称“总署”、“译署”,由奕忻担任总理大臣。总理衙门主管一切需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务,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2.从“自强”到“求富”洋务运动主要内容开办军事工业:第一个军事工业——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筹建新式海军:初步建成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三支海军,后又建立了北洋舰队。兴办民用工业:第一个民用企业——李鸿章在上海的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培养新式人才3.京师同文馆(1)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李鸿章创办上海广方言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2)派留学生出国学习:容闳率幼童赴美٭洋务运动的原因、结果和影响原因: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与西方列强交涉的过程中,清政府中一批手握实权的廷臣疆吏耳闻目睹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深受刺激,战后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购置外洋船炮,兴办军工企业。②一些中下层士绅(早期维新思想家)也要求效法西人,取其所长,以求自强(注意自强的双重含义)。朝野上下,形成了一股倡办洋务的思潮。结果:北洋海军覆灭,标志洋务运动破产;影响:进步性——推动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局限性——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仅学习科技和工艺制造,不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目标。经营管理上也存在弊端。第5课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1、近代民族资本的产生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早期民族工业的特点:①由于有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外国资本在中国享有种种特权,早期民族工业在与它们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同时,民族工业还受到官府的束缚和压制。因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②另一方面,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许多民族工业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又不得不寻求外国资本的庇护,或攀附官僚势力,所以它们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又有较强的依赖性。2.西学东渐办学兴教、翻译西书是西学传播主要渠道。江南制造局附设的译书局,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等4学堂附设的翻译机构,编译西书。3、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2)主张经济:大力兴办民族工商业政治: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教育:废八股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黄海海战٭(1)甲午战争的原因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要求殖民地制定了以侵华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借口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2)甲午战争的时间、经过及结果爆发: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在牙山口外的丰岛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并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起攻击,挑起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这次战争史称“甲午战争”。经过:丰岛之战----开始;黄海海战----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辽东半岛之战;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覆没。结果:1895年,清政府派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赴日议和。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2.《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1)内容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杭二州;允许日在华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2)影响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第7课戊戌变法1、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与日本议和,请求变法。-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2.《时务报》和《天演论》《时务报》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维新报刊。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是首次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鼓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3.百日维新(1)概况时间:1898.6.11——1898.9.21开始:光绪颁布《定国是诏》结果: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2)内容:政治上,广开言路,改订律法,澄清吏治;经济上,提倡实业,开矿筑路,改革财政;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等。٭(3)影响: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宣扬进化论与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有力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文化。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辛亥革命奠定思想基础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1.瓜分狂潮5(1)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攫取侵略权益的方式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倾销商品、加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形成了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1897年,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租借”胶州湾,并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首开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恶例。(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当德、俄、英、法、日等国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与西班牙进行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战争结束时,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已经划定。为了维护和扩大本国在华侵略权益,美国政府于1899年向英、俄、德、法、日、意等国提出了有关中国“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租借地和所有既得利益,同时主张各国在华“机会均等”,使中国成为全世界商业的一个开放市场。“门户开放”政策是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在扩大美国在华利益的同时,强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促成了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2.八国联军入侵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以下层民众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在山东、河南、直隶等地逐渐蔓延开来,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侵略军在廊坊、杨村等地,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围攻阻截,伤亡惨重。6月21日,清政府下令向各国宣战。3.《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内容:①赔款4.5亿②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③拆除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的所有炮台,允许各国在此沿线战略要地驻兵④严禁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影响:继《马关条约》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深渊。第9课清末新政1..变法上谕的颁布(1)新政的措施:改革官制、派游学订刑律、废科举、办学校、编练新军(2)新政的评价:进资本主义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2、预备立宪“预备仿行宪政”:1906年9月3.“皇族内阁”-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组建所谓的“责任内阁”,又被称为“皇族内阁”第10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中国同盟会(1)孙中山创立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2)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意义: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同盟会所确定的“三民主义纲领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同盟会成立为标志,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了新阶段。1905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2.武昌起义1911年,湖北革命党人经过精心策划,准备在武昌发动起义。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发难,其他各营纷纷响应。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接着,起义军控制了武汉三镇,起义取得胜利。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6(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3)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1912年2月,清帝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②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③但是,辛亥革命以同旧势力的妥协而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经济)贫穷、落后、(政治)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最终又失败了。④辛亥革命的失败,给中国先进分子以巨大的刺激和深刻的启发,使他们觉悟到必须另谋新的救国救民之路。第11课20世纪的国际冲突1.列强支配下的世界(1)20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形成:经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各国间经济联系加强;地区分工初步显现——出现了欧美工业国和亚非拉农业国的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