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超导教学目的:知道超导现象及其应用前景重点:超导的特点难点:超导的应用教学过程:超导现象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1853—1926)在做低温实验时发现,当温度降到4.2K的时候,水银的电阻突然变为零(图13-12).随后人们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数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为超导现象,导体由普通状态向超导态转变时的温度称为超导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用TC表示.高温超导由于导线具有电阻,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焦耳热.这会带来电能损失,使设备发热.超导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希望.所以,这个现象发现后不久就在世界范围掀起了超导研究的高潮.可是直到1986年上半年,尽管发现许多纯金属及合金都具有超导现象,但是临界温度最高仅为23K.由于获得这样的低温需要复杂的设备,所以超导现象很难在技术中应用.1986年7月,有人发现一种新的合成材料——镧钡铜氧化物,其超导转变温度为35K.1987年2月,美国休斯顿大学的研究小组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小组,又几乎同时获得了钇钡铜氧化物超导体,将超导转变温度一下提高到90K.这意味着将超导从液氦温度(4.2K)提高到比较容易实现的液氮温度(77K).为了与原来在液氦温度下的超导相区别,人们把氧化物超导体称为高温超导体.跟金属超导相比,氧化物超导除了TC较高之外,制备也比较简单.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末又一次在全世界出现了超导研究的热潮.此后,人们不断研制出新的超导材料,到1992年初,已经开发出70多种超导氧化物,将超导转变温度提高到125K左右.但是,关于超导的研究还远没有结束.125K的转变温度对于实际应用来说,还是太低了,超导的理论研究也远不够成熟.超导的应用前景超导在电子学方面的应用是最现实的,也是最有吸引力的.例如灾害性天气预报等大型课题,要求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大、计算速度快.但是这样的计算机体积庞大,耗能多,而且需要冷却系统,因此应用受到了限制.考虑到电流在超导体中传输时不发热,所以超级计算机的一些部件可以利用超导体制作,放在低温环境中.这样体积和能耗可以大大缩小,使得目前个人计算机一样大小的设备能够发挥巨型计算机的作用.超导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可能会引起一场革命.如果采用超导电缆输电,不但可以避免输电线上的电能损失,而且不需要高压,从而避免高电压带来的意外事故.在发电机、电动机的内部,用常规导线制成的线圈,由于电流的热效应,电流不能太大,因此产生的最大磁场受到限制.用超导材料制成的线圈,电流可以很大,产生的磁场可比常规磁体强得多.因此,同样大小的超导电动机、超导发电机,功率要比常规设备高出很多.超导体在其他领域,如能源、交通运输、地质勘探等,也都有重要应用.同学们可以自己找些有关报刊书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