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核心价值,构建知能体系鞍山市教师进修学院祝世峰2016年8月29日aszsf4@126.com——高二语文知能序列与教学建议高二语文的教学内容(参考)上学期:必修五+《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下学期:“中外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先秦诸子选读》高二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必修1、2:感性积累、体系搭建必修3、4:知识体系逐渐形成、能力养成必修5:总结、提升、衔接阶段(知能体系完成,与选修、两考挂钩)选修:实践、巩固、升华阶段(知能体系完善,与高考知能体系熔接,在实践中巩固,拔高)体系的回归今年8月18日的《人民日报》(11版)专访文章《新教材,新在哪?》——温儒敏关于初中小学即将启用的“部颁本教材”答记者问体系的回归记者:和其他版本语文教材比较,“部编本”的框架体例有何不同?温:现有各种版本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题单元结构,多照顾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语文教学的规律。选文也往往只顾一头,只考虑所选课文是否适合本单元主题,难于照顾到本单元应当学习哪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必要的梯度。“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体系的回归记者:部编教材怎么处理语文教学中知识体系的问题?温:这套教材注意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很活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尊重。但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知识体系被弱化。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部编本”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改进,就是让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体系的回归这套新教材的编写一开始就注意这个问题,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哪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有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则配合课文教学,以补白形式出现。努力做到“一课一得”。现在不是强调“语文核心素养”吗?“部编本”语文教材就已经在努力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但这是“隐在”的,不是“显在”的,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练。体系的回归今年8月18日的《人民日报》(11版)专访文章《新教材,新在哪?》——温儒敏关于初中小学即将启用的“部颁本教材”答记者问初中小学教材的变化,对高中来讲是一个重要信号。待高中课标修订完成后,必然带来教材、高考的相应变化。核心价值文本的核心价值:教学文本最本质的内涵意蕴以及文本最显著最独特的形式表现特点(文本最有用的东西)教学的核心价值: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学生对学这一内容最期待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文本核心价值对学生心智发展所蕴含的最大教学可能性和最丰富的教学意义。(学生最需要的东西(不一定是想要的))核心价值文本核心价值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主要依据。教学核心价值是确定教学难点的主要依据。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定文本最有用的和学生最需要的,并把它们变成他们最想要的。文本核心价值联结成线就是序列,联结成网就是体系。核心价值目前高中在“核心价值”凸显方面的现状:1.必修凸显不够,选修更是缺少这种意识,而且没有上出选修样子(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关系)。2.选修教学现状:必修化、随意化两个极端。必修化: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缺失,教学方式的开放性缺失,评价机制的多样性缺失。随意化:由于文本的核心价值的缺失,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开放变成随意,不仅在选修教学中,甚至在必修教学中也有出现。高二教学的“体系”参考小说阅读必修五小说单元的教学要点:1.在必修三小说学习的基础上,本单元重点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最终形成要素俱全的基本能力框架。2.相对必修三小说单元来说,对小说要素的解读提出更高的要求。深入到情节、环境的细致探讨,人物的细腻剖析,对主题进行多层面的挖掘。3.强调读者的感受评价,接近高考小说探究题的实际。选修中小说的教学要点:1.《外国小说欣赏》主要是在工具层面深化,也有拓展。小说选修教学以这本教材为主。2.《中国小说欣赏》主要是在人文层面拓展。《中国小说欣赏》作为必修课的补充拓展材料是不错的,可以比较。高二教学的“体系”参考必修三必修五《中国小说欣赏》中国古典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情真意切释猜嫌》《李逵负荆》等中国现代小说《祝福》《边城》《小团圆媳妇之死》《围炉夜话》外国小说《老人与海》《装在套子里的人》高二教学的“体系”参考必修三必修五《外国小说欣赏》人物1.理解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如林黛玉、祥林嫂性格的展开)2.分析常见的人物刻画手法及其效果。(特别是语言、肖像、心理描写(《老》独白))3.学会多角度概括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不同视角(贾宝玉、林黛玉)、侧面烘托(王熙凤))特别是学会通过情节和环境(贾府)欣赏人物形象。1.在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心理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林教头》)2.理解人物的典型意义。(《套中人》超越时空的典型意义,物件、人物的隐喻、象征作用。)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体会小说刻画人物的特色。4.理解人物性格与其身份阶层的关系。1.理解作家尊重笔下人物,按照人物自身的生活逻辑和情感走向来写的特点。2.理解西方小说习惯以描绘人物的心灵世界来描写人物的特点。3.理解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娜塔莎》《素芭》)高二教学的“体系”参考情节1.学会给人物分类,并理清人物关系。(《林》《祝》)2.围绕中心事件梳理小说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林》《祝》)1.学会划分情节结构,理清情节发展脉络。(《林教头》概括情节要点)2.把握各情节的内部关系。(铺垫、伏笔、照应、过渡、推进、突转等。)1.理解情节的生发是由矛盾冲突的变化决定的。2.理解细节使情节丰满的作用3.认识情节发展中波澜的制造(摇摆)效果。4.理解“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的情节设计对小说戏剧性和生动性的强化。5.认识矛盾冲突的制造与化解的技巧。(突发事件,危机爆发后的新危机)(《清》、欧亨利小说)必修三必修五《外国小说欣赏》高二教学的“体系”参考必修三必修五《外国小说欣赏》环境1.概括小说所表现的社会环境特点。(《林》)2.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命运)和主题的作用。(《林》《祝》)自然环境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对气氛的渲染作用和对主题的烘托强化作用。(《林教头》)1.认识场景(场景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及其分类。2.体会场景的作用:奠定基调、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导引人物出场、揭示人物性格、作为象征(暗示主题)(《老》)。3.体会自然环境的衬托作用、情节间的过渡和节奏调整作用。4.认识场景的实与虚。(现代主义小说弱化真实场景的倾向。)高二教学的“体系”参考必修三必修五《外国小说欣赏》主题1.通过把握人物性格及其命运来确定主题。(《老》《祝》)2.通过理解典型环境来确定主题。(《林》)1.通过对作家的情感倾向和创作意图的揣摩,确定小说主题。(《边城》)2.学会通过把握人物形象来确定小说主题。(1)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林教头》《套中人》);(2)复杂的人物性格揭示多层面的主题;(《套中人》)(3)通过对人物群像的剖析达到对主题理解的完整。(《边城》)3.通过情节(矛盾冲突的产生、发展、解决)表现主题。(《林教头》)4.通过环境(烘托、强化)(《边城》的风景、风俗)分析小说主题。1.认识主题与母题。2.认识主题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作家主观与作品客观呈现)、确定性与模糊性。3.理解小说实现主题的几个原则:形象大于思想、忌鲜明、喜朦胧。4.理解小说主题的当下与永恒的统一。高二教学的“体系”参考必修三必修五《外国小说欣赏》语言及其他1.区分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体会不同作者的语言风格,(《老》)体会人物语言与人物身份性格的关系。(《林》《祝》)2.理解并赏析小说中含蕴深厚的语句。(《祝》)理解并赏析小说中含蕴深厚的语句。(《边城》)1.理解与小说叙述者相关的一些概念:叙述的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人称(不同人称的表现效果,人称和视角的关系),(《桥》《林》《小团圆》)腔调(叙述者的态度倾向、讲述与显示的不同(《桥》与《套中人》))。2.理解小说“结构”具有的“容器”特点;了解结构的线性推进、横断面展现、心理时序展开等构成方式。(《半张纸》)3.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作用,理解节制与蓄势的情感控制方式。4.理解虚构对于小说的重要意义,理解事实和真实的区别、虚构和真实的关系,理解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虚构的常用手法:想象、夸张、拼接、变形等。)必修教材文言文单元和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的体裁对应关系必修体裁写作特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传记必修一(3篇)记叙散文(史传)以中心事件为主《项羽之死》(史传)《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必修四(3篇)人物传记(史传)以中心人物为主非传记必修二(3篇)山水游记(杂记)在记叙描写中融入抒情和说理《过小孤山大孤山》《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必修三(3篇)议论散文议论技术精湛《六国论》《伶官传序》《庖丁解牛》《种树郭橐驼传》《侍坐》必修五(3篇)抒情散文因事而发,情中寓理《祭十二郎文》《阿房宫赋》《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项脊轩志》高二教学的“体系”参考文言文教学可为适应本地学生学习基础需要,以文言基础知识能力为系列化的主线,而不是教材中以时代或文体写作特色为系列化主线。1.增加学生直接接触文言文本的机会,加强教材(包括选修)文言诗文的诵读,强调熟读而成诵的自然过程,非高考考查篇目也应以熟读为目标,以形成牢固的文言语感。2.建议在必修和选修教学过程中进行史传文语境高频词的分类积累总结(实词400个左右,常见副词50个以上),像学习英语单词一样记牢它们,从而打下文言文实际阅读能力和笔译能力的坚实基础。3.强化文言文思想内容在立德树人方面所起的作用,汲取文言篇目中的精神营养,挖掘古人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可以在每一文言文单元学完后对其思想内容加以梳理,以期成为学生的思想资源和写作素材。高二教学的“体系”参考4.默写篇目越早过关越好,学习背诵古诗文的技巧。充分挖掘初中50篇段的价值,将它作为文言文基本词汇的载体和诗歌鉴赏体系建构、提升诗歌鉴赏能力的例题,让识记水平和阅读能力同时提升。5.《先秦诸子选读》主要是积累思想。前面的概论文章认真读一读。6.必修改变讲授为主的方式,建议以“以文促言,文言相生”的方式解决文本问题。7.选修采用“诵读+自主阅读”的方式,充分发挥预学案作用,课堂只完成自学成果验收和释疑、提高工作。8.重视古代文化常识(如姓氏、名号、称谓、避讳、职官、科举、典章、礼仪、风俗、天文、历法、地理、艺术、文娱、饮食、器用等方面)的集中学习和课堂渗透,集中学习应以老师编成材料让学生自学为宜。高二教学的“体系”参考古诗词鉴赏(必修)(概况)体裁能力要点必修1必修2词1.意象组合对表情达意的一般作用,一般的情景关系。2.赋比兴的体认及各自作用。3.叙事诗“叙事—形象—主题”的赏析路径。4.诗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5.诗歌的情感表达: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6.系列表现手法的体认与鉴赏。诗歌语言的赏析途径。先秦至南北朝诗歌必修3必修4唐诗1.能用散文化语言描述诗意。2.独立读懂文面获得初步认识的方法。3.读懂深层意蕴(复杂隐微的意义和情理)。4.系列表现手法的体认和鉴赏。5.诗歌语言的赏析途径。6.培养解读诗歌的正确习惯。a.用心诵读,慢慢读,细细品;b.不遗漏任何可知信息;c.感情投入与联想想象。宋词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