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文件技术部分一、施工组织设计二、项目管理班子配备情况一、施工组织设计a、主要施工方法(一)、钢筋工程1.1施工工艺流程:钢筋合格化验收→钢筋物理试验→钢筋翻样校对→钢筋制作→钢筋运输→扎筋→验收1.2主要施工质量技术措施1.2.1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钢筋均应有标志。进场时分批检验,包括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按规定抽取试样送试验室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表面损伤和锈蚀严重的钢筋,严禁使用。油污、少量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1.2.2本工程的钢筋现场制作,制作好的钢筋必须根据不同的构件部位,不同规格类型编号分类整齐堆放,并挂牌标记,便于查找取用。1.2.3梁筋接头用闪光对焊;柱钢筋接头采用电渣压力焊。钢筋在制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对该批钢筋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1.2.4钢筋绑扎前,应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以保证钢筋直径、位置、间距的准确,钢筋弯钩方向、搭接长度、锚固长度、搭接位置及接头位置应按设计图纸和现行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并放好砼垫块,间距1000mm,呈梅花形布置。1.2.5插筋必须达到设计的长度要求,位置应作准确无误。1.2.6钢筋绑扎完成后,应自检合格后交项目部质检员复核,无误后,即报建设、监理单位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1.2.7按防震要求配制箍筋135°弯角,弯钩平直长度10d。圆盘钢筋采用卷扬机进行钢筋冷拉调直,冷拉以控制冷拉率的方法进行,Ⅰ级钢筋冷接率小于4%。1.2.8钢筋切断机刃口根据切断直径及时调换,钢筋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弯起现象。1.2.9有关施工人员根据配料单成型钢筋进行绑扎,班组负责人必须熟悉掌握施工图要求,并按施工图对照配料单和半成品钢筋进行全面校对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根据项目工程师技术交底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进行绑扎,完工后通过自检合格交项目质量员复核无误,办理隐蔽工程鉴证手续,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操作。1.2.10柱钢筋定位必须准确牢固,严防移位。加强箍按要求放置。1.2.11板筋绑扎后,严禁工作人员直接踩在钢筋上行走。1.2.12梁、柱交接核心区箍筋间距要按设计要求加密,绑扎钢筋前先将柱箍筋套在竖筋上,穿完梁钢筋后再绑扎。1.2.13柱筋施工时,需用电焊焊接定筋和定位箍予以固定,并用钢管扣件归直固定,防止移位。1.2.14单独基础中沿短边方向的受力钢筋一般置于长边受力钢筋的上面。1.2.15现浇柱下单独基础的插筋直径、根数和间距与柱中钢筋相同,下端宜做成直弯钩,放在基础的钢筋网上。(二)、模板工程21施工工艺流程:弹线复核→翻样校对→框架柱支模→承重架搭设→平台支模→清理杂物→验收→拆模2.2主要施工质量技术措施2.2.1本工程采用复合木模,进行现场拼装,其中柱模柱角用海棉嵌实,保证柱角不漏浆,平台板表面刷脱模剂,所有接缝均嵌石膏或粘胶带,保证不漏浆。2.2.2所有支撑体系均采用Φ48×3.5钢管扣件支撑,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确保结构构件位置、形状和尺寸的正确性。2.2.3根据施工图纸做好模板配板设计,包括模板平面分块图、模板组装图、节点大样及支撑系统、位置等,确保工程施工速度和质量。2.2.4支模前根据轴线和标高,用钢尺等分出各构件实际尺寸、位置和标高,弹好墨线,作为支模基准线。2.2.5柱模板安装前,先在其根部面上用1:2水泥砂浆找平,确保模板标高统一,安装后,校正截面尺寸、位置和标高,加以临时固定,最后用垂球校正垂直平整度,与承重架和支撑系统固定牢固,并保证整个支模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要求。2.2.6梁模板安装时,首先在梁底部搭设承重架、搁栅,安装底模和侧模,复核轴线和标高、截面尺寸无误后,进行加固,保证模板系统特别是节点处不会发生变形、位移和胀模。搭设承重架时,先搭设纵横两方向框架梁承重架,再搭设每一轴线跨内次梁与平台承重架。并使框架承重架与次梁及平台承重架有效连接,加强整体稳定性。2.2.7板式楼梯支模前根据楼梯段的斜长用钢管排架搭设楼梯平台的支撑,再搭设梯板支撑系统。支模时先立梯口梁和平台梁模板。再铺设梯板和平台板底模,整个模板系统校正复核无误后进行固定。2.2.8模板安装过程中要进行钢筋、预埋件的技术复核及隐蔽工程验收。2.2.9拆模时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确定拆模方案,防止出现事故。按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的顺序进行,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结构砼质量,拆下的模板应及时运走,并清理、修复。2.2.10框架梁模板拆除时保留梁下一部分立柱支撑,待砼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从跨中向两端拆除。2.2.11模板在拆除过程中必须加强保护,逐块递下,不得抛掷,拆下后及时清理干净,修复受损部件,板面刷好隔离剂,并按规格分类堆放,便于周转使用。2.3质量控制要点(1)弹线翻样校对;(2)支模;(3)承重架搭设;(4)拆模(三)、砼工程3.1施工准备工作:3.1.1制定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对象、结构特点,结合具体条件,制定砼浇筑的施工方案。3.1.2机具准备及检查。3.1.3保证水电等安装工程及原材料的供应。3.1.4掌握天气季节变化情况根据工程需要和季节施工特点,应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所必需的抽水设备和防雨、防暑、防寒等物资。3.1.5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3.1.6检查安全设施、劳动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3.2主要质量技术措施3.2.1按照各施工部位,砼强度要求并根据所使用的原材料先到试验室统一试制砼配合比单,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未经技术人员同意不得随意加减用水量。雨期施工根据粗细骨料的含水量,随时调整用水量和粗细骨料的用量,夏季施工高温时用冷水淋洒粗细骨料,降低砼出筒温度,延长初凝时间,冬期施工清除骨料冰块。3.2.2集中搅拌所使用的材料及外加剂必须符合规定,使用前进行原材料复验,合格后才可使用。砼中宜掺用高效减水剂,减少用水量,减少水灰比,改善砼的和易性。3.2.3浇筑前,模板内的杂物和水要及时清除干净。3.2.4浇筑柱砼之前,宜在柱底部先铺一层20厚同设计强度的水泥砂浆。3.2.5分层浇筑砼或采用推移式浇筑时,必须在下层初凝前继续浇筑上层砼。每层砼的浇筑厚度宜控制在300mm以内。3.2.6浇筑砼时,自由浇筑高度不应大于2m,垂直模板浇筑砼时,不要在一处上连续卸落,应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3.2.7砼振捣时间宜为15-30s,振至砂浆上浮后,表面不再出现气泡为止,插点间距以40cm为宜。3.2.8砼浇筑完后,表面无蜂窝、孔洞、露筋,施工缝无灰渣等现象。3.2.9砼浇筑完后12小时内盖草包和浇水养护,草包应轻放,避免拖拉损坏。在浇水养护时间内,砼应保持湿润状态,开始浇水时,不得冲坏砼面。砼养护时间不小于7天(掺外加剂时不应小于14天)。3.2.10当砼强度大于1.2MP时,才允许上人。3.2.11试块组数应满足每100m3不少于一组,每台班不少于一组(坍落度测试次数同试块)。3.2.12试块制作完成后应送入试验室进行标准养护,另外加做一组留在现场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作为拆除模板时强度依据。3.2.13砼由工地现场随机取样测定砼坍落度,砼入模坍落度满足各个部位规定。3.2.14浇捣砼时予先搭设支架,严禁人员在钢筋上走动。一旦钢筋骨架发生变形或位移,应及时纠正。砼板和块体结构的水平钢筋,应设置足够的钢筋撑脚。钢筋骨架重要节点应采取加固措施。3.2.15砼浇筑后表面无蜂窝、孔洞、露筋,施工缝无灰渣等现象。。3.2.16板浇筑后的砼面层必须进行二次抹面,防止产生干缩裂缝,并立即覆盖、浇水养护。3.2.17后浇带的施工:应待两侧砼浇筑完毕并养护后六个星期,砼收缩变形基本稳定后再进行,洗缝前应将接缝处砼表面凿毛,将缝内杂物清理干净,再浇水充分湿润。浇筑其处的砼宜选用补偿收缩的砼,其强度等级与两侧砼等级高一级,而且宜选择在气温较低的季节施工。后浇带砼浇筑后,其养护时间不少于4个星期。3.2.18由于本工程由框架组成。对于框架结构:按分层分段施工,水平方向以结构平面的伸缩缝分段,垂直方向按结构层次分层。在每层中先浇筑柱,再浇筑梁扳。(四)、砌体工程:4.1施工工艺流程:弹线找平→立皮数杆→摆头角→拉通线→砌砖→清理4.2主要施工技术措施砌体工程各类砌体墙体除按设计说明要求外,尚需注意:4.2.1砌块在砌筑前要提前1-2d浇水湿润,多孔砖含水率宜为10-15%;4.2.2砌筑前应将砌筑部分清理干净放出墙身中心线及边线,浇水湿润,基层表面高差超过30mm处用C15以上细石砼打平后可砌筑,不得仅用砂浆找平;4.2.3在墙体的转角处及交接处立起皮数杆,在皮数杆之间拉准线,依据准线逐皮砌筑;4.2.4多孔砖水平缝和竖向缝宽度宜为10mm,但不小于8mm,也不大于12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不得小于80%,垂直灰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使其砂浆饱满。4.2.5墙体中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不得遗漏,防止今后凿洞开槽。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应砌筑平拱或设置过梁;4.2.6墙体砌筑前,应将砖、水泥、砂等送去材料检测中心检验合格后,开具设计所需砂浆配合比,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施工规范要求,以及监理单位要求,对材质、砂浆进行取样,制作试块,并设专人养护、送检;4.2.7砌筑砂浆应保证有较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确保墙体灰缝的饱满度和砖墙粘结牢固等质量要求;4.2.8组砌方法采用“三一”法砌砖,并立好皮数杆,定出门窗洞标高,单面挂线,反手操作。砌筑时要上跟线,下跟棱,做到三皮一吊,五皮一靠,随时检查、纠正墙体偏差,保证符合施工验收评定标准和质量要求;4.2.9组砌方法要正确,上下错缝,搭接砌筑,灰缝应饱满、密实,严禁集中用于一处;4.2.10埋入砖砌体中的拉结筋,应设置正确、平直,拉结筋外露部分在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4.2.11砌筑时,门窗洞口位置留置准确,所有门窗过梁均采用现浇钢筋砼过梁,过梁在砖墙上的支撑长度不小于240mm,当支撑长度不足时,应接过梁与柱、墙直接连接。门洞两侧预埋防腐木砖,门洞高度小于2m时,每侧三块,上面距过梁底三皮砖留置,下面为第四皮砖留置,中间居中放置;4.2.12墙体砌筑完毕后,班组在自检基础上,项目部质检员对墙体应全面细致检查,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4.2.13纵横墙交接处或转角处如不能同时砌筑则应留斜槎,斜槎长度不小于高度的三分之二,如留直搓,应接规范设拉结筋(外墙和内墙交接处不允许留直槎),在处理接槎时,预先将老砂浆清理干净,砖要湿润,灰缝要平直,不得有错缝、通缝;4.2.14按设计要求设计拉结筋,并与砌体连通顺、牢固、座浆饱满;4.2.15对出入口处门档做好保护措施,以免碰坏;4.2.16对于设有防潮要求的部位,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4.3质量控制点:(1)弹线找平;(2)立皮数杆;(3)摆头角拉通线;(4)清理。(五)、内外墙面工程1)抹灰工程:5.1工艺流程平顶:平顶清理→贴灰饼→括底糙→统一平顶四角→弹线修正→抹面灰→抹面层墙面:墙面清理泛水→做水泥护角及窗台抹面、贴灰饼及冲筋→抹底灰二遍成活→修正墙面及阴阳角→抹罩5.2主要技术措施5.2.1表面的灰尘、污垢、油渍、碱膜等均应仔细清除干净,并洒水湿润,砼表面应预先进行剥皮斩毛处理,用SN-Z型增毛剂扫毛一遍。5.2.2一般按照“先上后下”的原则进行,以便做到减少修理,保护成品。5.2.3抹灰前,门窗及立墙交接处的缝隙、孔洞应用水泥砂浆分层嵌塞密实。5.2.4在墙面上用2m托线板进行挂线做贴饼,用1:2水泥砂浆做好门窗及阴阳角的侧边,然后做竖筋刮糙。5.2.5墙面基底凹凸不平或抹灰层较厚处必须用水泥砂浆分层垫平,每层厚度不宜大于2cm,必要时可使用钢丝网加固。5.2.6底层抹灰应分层压实粉平,使其粘结牢固,中层应待底层稍干后方能进行操作,并用刮尺和木蟹打平整。5.2.7罩面应待中层达到六七成干后进行,先从阴、阳角开始,铁板压光应不少于两遍,厚度不大于2mm。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