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上海市扬子中学郁新春摘要: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的特点,从分析目前高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面存在“表面化、浅层次、单向式”忽视情感互动的问题,着手探索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特点、策略和模式,通过对实践中获得的定性定量资料的分析,初步得出要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需要教师树立现代教学观,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需要教师对探究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避免互动的华而不实;需要教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信等相关能力。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概念理解与确定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互动”从狭义来讲,指在一定社会背景和具体情景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对师生互动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上,需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首先,师生互动是存在于师生间,在师生间发生的一种人际互动。其互动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并且师生双方在互动中是同等重要、互为主体的。其次,师生互动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间的双向、交互的影响。这种交互作用和影响又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师生正是在这样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再次,师生互动包括师生间的一切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的具体情景可能是千变万化的,既可能是发生在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是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活动中。因此,师生互动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包括发生在多情景中的、具有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互动体系。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获取知识、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体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是一项涉及学生与教师双方的实践活动,师生互动更是“二期课改”背景下探究性课堂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二、目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当然,要使“师生互动”理念真正渗透到教学中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据我们调查,目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事实上师生间互动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和学生小组、教师和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个体、学生小组、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而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二)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包括认知方式的相互影响情感、价值观的促进形成,知识技能的获得,智慧的交流和提高,主体人格的完善等等。但由于现行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更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于是,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严重缺乏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等过程。(三)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热闹,实际上只是表象,实际效果并不好,既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还常常看到,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与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四)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一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的成员型互动。在分析课堂中的师生角色时,我们常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把师生关系定为主客体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不管是主体、客体,都是分离、对立的。因此在许多学生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的课堂中,师生互动大多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一服从”影响,教师常常作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强势地位。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灵活多变的,它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探究性课堂教学的特点对师生互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课题拟结合物理探究性教学的特点,从高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师生互动,提高互动的效果着手,从一个新的维度来对师生互动的实践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出在不同类型的教学中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为物理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实践研究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三、高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教师角色师生互动的真正实现,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课堂中要想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教师应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一)信息源:教师的信息源角色除了提供适当的情境作为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载体外,更多的是当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与所要解决的物理问题之间有较大的距离时,及时提供解决该物理问题的新的信息或知识,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中探究获得新知。(二)媒介体:使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起到媒介作用,及时架设探究知识的桥梁;在原有探究方法不能解决新的情景时,引导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新方法;融合学生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不同观点、不同理解,并从中发现或提炼出智慧的火花。(三)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共同设计者和参与者: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中探究方法的指导者,但同时教师又作为学生的一员,与学生共同设计探究方案,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四)教学节奏的调控者: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及时对探究内容作出选择,并对探究深度进行调控,使整堂课的探究活动具有比较合理的时间分布,从而使探究活动详略得当,并营造出探究活动的高潮。总之,在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教师角色应该是积极主动,这也是决定师生互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四、高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一)教学设计上下功夫,突出探究特色,形成互动风格。1.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学生互动受性别、性格、空间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性别相同,空间位置较近的学生之间容易产生互动,互补型性格的学生之间也较易发生互动。适当遵循互动规律,有利于建立积极适宜的互动。如在进行“物体平衡”一节课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考虑到学生对平衡知识比较熟悉,我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平衡的例子,学生热情空前高涨,结果举出几十个例子,在此基础上,我适时引导,学生得出平衡的稳定性与重心的位置有关,接着再进一步探究,最后总结出物体的三种平衡: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和随遇平衡。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并且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效果很好。再如,在“探究棉纱线能承受最大拉力”中,我将每四个学生分成一小组,充分让学生讨论、设计,学生设计出许多种方法:有同学利用共点力平衡测量棉纱线承受最大拉力(如图1),有同学利用力矩平衡测量棉纱线承受最大拉力(如图2),有同学利用机械能守恒和圆周运动向心力测量棉纱线承受最大拉力(如图3)等等,在设计完成后,让每个小组汇报设计方案,其他小组对该方案进行评价、质疑,这种分小组讨论的互动方式是广大教师用的比较多的,它可操作性强,学生参与面大,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效果好。这些做法有利于学生个体间发生互动,了解他人学习方式,模仿他人行为,增进彼此感情,提供互相借鉴的机会。在设计合作学习活动时,要兼顾到组与组之间的影响,教师对小组的影响,小组对成员个人影响,以此开发多种互动渠道。2.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证明,在鲜活、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所以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在如何创设鲜活的情境多下功夫。情境创设可以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入手,可以从物理史话入手,也可以从新闻热点以及科技发展入手。例如:在讲“力的分解”这一节时,传统的教法是介绍力的分解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分解的。但什么是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如何?学生往往觉得很抽象,很难理解,所以不能灵活掌握力的分解方法。如果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就知道力的效果原来是这样。在课堂上讲解三角支架的力的分解时,用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铅笔的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手指上,铅笔的另一端尖贴在手掌心,当将一重物挂在橡皮筋和铅笔相接的一端时,然后问学生有什么样的感觉?说明了什么问题?或者更简单一点的方法是:左手撑在左腰,让右手用力往下拉,这个可以一个同学独立完成,也可以两个同学合作完成,都可以感受到压的效果。生动活泼的情境,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思维活跃,对所授内容接受度高,理解也会更透彻,往往会产生“触类旁通”之感,或“触一发动全身”的现象。所以课堂上老师准备丰富的材料、设计丰富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带到课堂上来,使课堂上的每个人都作为信息源,让学生在充斥信息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发生互动。3.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既定程序作一蹴而就的验证。当教师把“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抛掷给学生,就如把学生投置于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但在茫然四顾之际又必须加强联系找到救生之路。此即为学生扩大了互动空间和互动需求。例如在高三的物理复习中,“小灯泡电阻的伏安特性图线探究”,这节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我是这样安排的:(1)利用小灯泡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计算电阻后再用多用表测小灯泡电阻,结果测量出来的电阻值与计算的电阻值差异较大,学生先是疑惑自己是否测量出错,发现操作完全正确后就开始思考两次测量中电阻的状态有何不同,对这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2)学生设计实验电路图,组织讨论,最后得出两个实验电路图供学生选择(如图4),并引导他们了解最优电路图里使用了滑动变阻器分压器接法。(3)学生将实物图连接,得到一组数据,作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图线(如图5)。这种先发散后收敛形式的课学生一般是比较喜欢的,参与程度也是很高的,效果也比较好。(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敏感性,有效利用载体,寻找互动契机教师既作为一方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产生互动,同时又应该是课堂互动的调控者。因此,教师应提高教学敏感性,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一切互动因素,调整互动、促进互动。1.彰显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促进互动。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是热情的,上进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课堂中,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很多学生会由于害怕被别人发现错误而掩饰、遮盖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有的学生本来有自己的想法却随大流人云亦云,有的学生本来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让大家讨论。于是错过了一次次的思维碰撞的机会,一次次互动的契机。因此,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多鼓励外,老师可以想办法同学生共同创造一些课堂制度:如奖励发表异议的、鼓励大胆发言的、批评讥笑别人错误的等等,形成开放的课堂风格,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暴露真实的思维、愿意表达真切的情感体验、大胆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促进师生间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2.突出物理的实验特色,有效利用载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是每个物理教师一种离不了的教学手段,物理实验教学既能产生引人注意的问题,又能提供种种感性的材料,引发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维。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常有探究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