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物理知识点及考点主要针对于小高考高一必修一(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质点和物体质点:把物体看成有质量的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恶意忽略不计时,可视物体为质点。考点:质点的概念及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2参考系和坐标系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做为标准的另外一个物体。注: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坐标系:要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建立坐标系。分为直角坐标系、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三位空间直角坐标系。考点:参考系的概念及与运动的关系能正确分析和建立坐标系第二节:时间和位移1、时刻与时间间隔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考点: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区分2、路程和位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注: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位移的概念,能区分位移和路程,位移和路程的计算。3、标量和矢量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如路程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如位移考点:矢量、标量的概念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速度和速率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速率: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分类:速度分为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分为平均速率、瞬时速率决定因素: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速率由路程和时间决定方向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速率无方向2联系:速度和速率的单位相同(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考点:速度、速率的概念、方向与计算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打点计时器的使用3、会数据处理4、画速度—时间图像5、能看懂s-t图像和v-t图像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用a表示2tvvat03、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速度变化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程度的物理量,是一过程量注:关于加速度的八个“不一定”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物体速度很小,加速度不一定很小;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负加速度不一定小于正加速度;加速度不断减小(增大),物体的速度不一定减小(增大)物体速度大小不变,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2、判断物体是加速还是减速运动方法一:根据v-t图像,看随时间的增加,速度的大小如何变化,若越来越大,则为加速运动,反之则为减速运动。方法二:根据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间的关系,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为加速运动,反之为减速运动。考点:加速度的计算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区别及联系。加速运动与减速运动的判断。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实验原理和步骤2、数据的处理3、由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方法一:依各相邻计数点间的加速度求方法二:逐差法求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2)特点:速度均匀变化(3)由v-t图像说明凡是倾斜的直线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4)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两种情形:a与v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增加a与v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减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设初速度是0v,末速度是tv则atvvt0(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两种特殊情况:当a=0时,公式为v=0v,做匀速直线运动当0v=0时,公式为v=at,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的应用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微分思想2、公式推导:2021attvx方法一:用v-t图像推导(面积)方法二:用公式推导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20tvvv注:该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4、逆向转换: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5、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可用基本公式法、平均速度法和图像法来解决问题考点:用v-t图像描述位移掌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并能灵活运用。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axvvt22022、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基本公式: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atvvt04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2021attvx速度与位移的关系:axvvt2202平均速度公式:20tvvv,x=20tvvt注:公式使用时,均为矢量,要选取正方向。灵活选取公式求解(无谁想谁法,即题目中没有出现哪个物理量则找也未出现这个物理量的公式),共涉及五个物理量,知道其中的三个物理量,可选取两个公式求另两个量。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a、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2aTx又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b、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2tv=20tvvvC、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xv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0v与tv的关系为:2xv=)(21220tvv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式:设t=0开始,以T为时间单位,则:a、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1v:2v:3v:…=1:2:3:…b、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12(::5:3:1::321nxxxC、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3:2:1:::222321xxxd、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1(::)23(:)12(:1::::321nnttttn6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方法:(1)基本公式法(2)2aTx5(3)平均速度法(4)比例式法(5)图像法7、“追及”“相遇”问题。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公式的灵活运用运用公式、推论解决实际问题。“追及”“相遇”问题的求解。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条件:只受重力;由静止释放。特点: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为g,一般认为大小为9.82sm规律:所有符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推论都可以直接使用,只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2、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方法:方法一:利用2aTx则2Txg方法二:利用公式221gtx求解。方法三:利用速度公式v=gt求解方法四:利用多次求的瞬时速度,画出v-t图像,根据图像斜率求得。考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第六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下落的快慢有物体的重力决定。2、伽利略的逻辑推理,猜想和验证。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的定义,作用效果,图示,分类2、重力3、重心的确定。说明:这一节内容初中已经学过,所以高中不会细讲。第二节:弹力1.弹力的产出条件:(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6(2)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2.弹力方向的判断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3、常见的几种弹力的方向(1)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2)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3)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补充:物体间点面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面,点线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线,两物体球面接触时其弹力的方向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4.弹力的大小(1)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其中k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仅与弹簧的材料有关,x代表形变量。(2)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考点:掌握几种常见的弹力弹力方向的判断利用胡克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节:摩擦力定义:两个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的物体,当他们之间有相对滑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时候,在他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1.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一定”(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2)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3)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2.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来求解3.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考点:摩擦力的存在、方向及计算第四节:力的合成1、力的合成: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72、合力和分力的关系:合力与分力是作用效果上的一种等效替代关系。3、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4、共点力: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作用与物体上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交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共点力。5、求力的合成的方法:三角形定则你、平行四边形法则、正交分解法考点:合力的求解平行四边形法则,正交分解法的应用。第五节:力的分解1、分力:几个力如果它们产生的效果跟原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叫原来那个力的分力。2、力的分解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正交分解说明: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考点:会用作图法求分力。拓展: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顺序:先重力,再接触力,最后分析其他外力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1)分析物体受力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2)受力分析时,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确定每个力的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实际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当做是物体受到的力(3)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4)物体的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确定(5)受力分析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考点:力学计算题中会受力分析。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3)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4)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5)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考点: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及应用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82、实验误差分析、注意事项3、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F=ma考点:利用F=ma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2、公式:F=ma3、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揭示了a与F、m的定量关系,特别是a与F的几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相对性、独立性(2)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决定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3)加速度是联系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无论是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还是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