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公开课)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东坡肉定风波苏轼学习目标1、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古诗词鉴赏方法①看题目②看注解③看作者(知人论世)④抓关键字词(情语)⑤找意象⑥析手法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同行xíng吟啸yínxiào芒鞋máng料峭qiào萧瑟sè一蓑烟雨suō1.看题目①定风波——词牌名。这首词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作于黄州。注释②苏轼被贬黄州后,准备在沙湖买田终老。这首词是去沙湖看田归途遇雨后所作。2.看注解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著名散文有《赤壁赋》《石钟山记》等。B.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C.《定风波》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D.《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成名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自觉功成名就”错。这时,作者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3.古典诗词鉴赏之知人论世整体感知概括内容解读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时间:1082年三月七日--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地点:沙湖道中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事件:遇雨、已而遂晴故,交代写作缘由。整体感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吟咏长啸着悠然地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上片:风雨中,踏雨吟啸,怡然自乐下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微凉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下片:风雨后,蓦然回首,一片云淡风清鉴赏分析上片思考:面对穿林打叶的大雨,抒情主人公是怎样的态度?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赏析探究“莫听”“超然物外”“何妨”“谁怕”向风雨挑战“吟啸且徐行”潇洒安闲泰然自若思考: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赏析探究心情的轻松,无官一身轻“竹杖芒鞋”闲散江湖“马”奔波官场“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轻”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赏析探究“风雨”表层义:自然界的风雨,深层义: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任”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理解词句的含义思路:表层义+深层义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河南浙江山东江苏浙江湖北山东浙江安徽江苏河北广东海南苏轼飘泊的一生上片小结上片借写自然界的风雨以象征政治场上的风雨,表现了作者履险如夷,不为忧患所动摇的修养。鉴赏分析下片思考:“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中“微冷”“相迎”并举,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体验?明确:作者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赏析探究“料峭春风”人生的逆境政治的风雨“山头斜照”人生的希望思考:“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一句写出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明确:词人认为无论是雨还是晴都无所谓。人生也是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窘困也好,通达也好,都无所谓。这是词人面对仕途失意的旷达胸襟。赏析探究“风雨”和“晴”人生的逆境和顺境名利的失和得官职的降和升下片小结下片进一步深化主题,在表现自己外在形象的基础上进而写其对人生经验的深刻体会,表现自己忧乐两忘的胸怀。总结:《定风波》记叙了诗人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寄语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作业布置:背诵全文,完成优化指导。课堂练习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①,屋居终日似乘船②。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③?戏马台南追两谢④,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注]①万里:指黔州与京城距离之远。黔: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一带。一漏天:言当地天气恶劣,连绵阴雨,似乎天整个漏了。②屋居终日似乘船: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③华颠:即白头。④“戏马台”句:台为项羽所筑,在今江苏铜山县南,晋时刘裕北征至徐州彭城,九月九日会将佐群僚于戏马台,赋诗而乐。当时著名诗人谢瞻、谢灵运各赋诗一首。问: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①表达了诗人即使在被贬的艰辛生活中,也不会向命运低头的豁达心胸,表现出誓与古人比肩不服老的豪迈气概。(2分)②“几人黄菊上华颠”作者用反问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莫笑”、“君看”也全是自负口吻。(2分)③最后三句借用典故(晋朝诗人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末句中“拍肩”化用郭璞《游仙诗》中“右拍洪崖肩”)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还要骑马射箭,吟填诗词,其气概直追古时风流人物,将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2分)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