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2:竖向承重结构:框架结构(不包括无剪力墙或井筒的板柱结构,也不包括异性柱框架),剪力墙结构(hw/bw=4柱,4hw/bw=8短肢剪力墙,hw/bw8普通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其他3水平承重结构的类型:普通肋形楼盖(单向板肋形楼盖,双向板肋形楼盖,井式楼盖与密肋楼盖),无梁楼盖(实心,空心平板)4下部结构选型:柱下独立基础,交叉梁基础,筏形基础,箱型基础,桩基础,复合基础5对抗风有利的平面形状是简单规则的凸平面(圆形,正多边形,椭圆形,鼓形)不利的较多凹凸的复杂形状平面(V形,Y形,H形,弧形)6平面不规则类型:扭转不规则(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的1.2倍)凹凸不规则(平面凹进的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7竖向结构布置满足的要求: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又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8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小于0.7,与相邻上部三层刚度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于0.89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力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手剪承载力的65%10:竖向不规则的类型:侧向刚度不规则(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一层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向下传递)楼层承载力突变(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80%)11:在确定埋置深度时,应考虑建筑物的高度,体型,地基土质,抗震设防烈度12: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伸缩缝只设在上部结构,基础可不设伸缩缝,伸缩缝处宜做双柱,伸缩缝最小宽度50mm。沉降缝不但要将上部结构断开,也要将基础断开。当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的第二跨内。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沿全高设置,当不作为沉降缝时,基础可不设防震缝。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100mm。13:基本雪压:从建站起到1995年的最大雪压或雪深资料,经统计得出50年一遇最大雪压(重现期为50年的最大雪压)14:基本风压:取当地50年一遇,10m高度上的10min平均分压值来确定。15:风压高度系数uz取决于粗糙度指数A类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类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C类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16:风荷载体型系数的一般规定:圆形平面建筑取0.8;高度比H/B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建筑取1.3;下列建筑的风荷载体型系数为1.4(V,Y,弧,双十字,井字形,L形和槽型,高度比H/Bmax大于4,长度比L/Bmax不大于1.5的矩形,鼓形17:基本烈度是地区在今后50年期限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就是中震18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19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住且质量与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20: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的的底部剪力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的的底部剪力的80%21下列情况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或影响:9度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7度和8度抗震设防的大跨度或长悬臂结构,带转换层结构的转换构件,连体结构的连接体。22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构件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23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23;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由结构类型,高度,烈度决定24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25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26裙房与主楼相连,一般指主楼周边外扩不少于三跨的裙房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裙房可按自身的结构类型确定抗震等级。27高度不大于150m的常规高度高层建筑的整体弯曲变形相对影响较小,层间位移jiao的限值按不同的结构体系在1/1000---1/550之间分别取值。但当高度超过150m时,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有较快增长,所以超过250m高度的建筑,层间移角限值按1/550作为限值。28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29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应采用铰接。抗震设计时砌体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左右设置2根直径6mm的拉筋,6度时拉筋宜沿墙全长贯通,7.8.9度时拉筋应沿墙全长贯通30:边框架梁I=1.5I0,中间框架梁I=2IO,梁的线刚度i=EcI/l0,柱的线刚度i=EcI/Hi31三角形荷载的等效均布荷载q’=5q/832:高层框架结构竖向荷载内力计算的方法:分层法,迭代法和系数法33:水平荷载的内力计算方法:反弯点法,D值法,门架法。反弯点法适用于梁的线刚度与柱的线刚度之比不小于3的框架结构水平荷载内力与变形计算。34柱的反弯点高度取决于框架的层数,柱子所在的位置,上下层梁的刚度比值,上下层层高与本层层高的比值以及荷载的作用形式35框架结构的侧移由梁柱杆件弯曲变形和柱的轴向变形产生的。框架结构属于剪切型变形,剪力墙结构属于弯曲型变形36抗震设计时,框架角柱应按双偏心受压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设计,剪力设计值应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数37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规定: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宜延伸到计算嵌固端。38短肢剪力墙是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39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侧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侧覆力矩的30%的剪力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