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湖南师大教科院方明军2关于考试形式与题型2014年考试改革后:考核方式:闭卷题型及分值分布:1、单选题(30分/2*15)2、简答(30分/10*3)3、论述(20分/20*1)4、案例分析(20分/20*1)3考试内容分析教育学的一般理论与知识高等教育的(热点)问题分析高等教育学的一般理论与知识4教材思路是什么?高等学校社会职能怎么办?为(了)什么高等学校主体教师和学生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高等学校管理运行及保障条件5第一章:绪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发展6高等教育发展:成长中的高等教育扩张中的高等教育萌芽阶段:机构:雅典大学稷下学宫(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孔子、老子(世界公认的早期高等教育思想家)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汉代太学、唐宋书院书院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从萌芽走向雏形的标志成型阶段:高等教育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完善阶段:大学三大职能逐步完善;形式与结构发展第一章绪论成长中的高等教育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一个在政府提倡下,活泼宽松、充满自由气息的文化、学术研究中心,是中国封建官学的范本。中国古代书院9高等教育发展:成长中的高等教育——扩张中的高等教育特征: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多元化第一章绪论扩张中的高等教育10认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的性质: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分支学科2、总体上看属于应用性学科第一章绪论本章客观题练习•1、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提出大学应具有的新职能是:•A.教学的职能B.科研的职能•C.服务社会的职能D.引领社会的职能•2、高等教育完善阶段的特征,一是职能的完善,二是:•A.教育内容的完善B.教育手段的完善•C.形式与结构的完善D.与普通教育的衔接•3、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的是:•A.精英化B.中心化C.职业化D.多元化12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高等教育价值高等教育本质及属性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大学走近社会中心13认识教育的本质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尚未形成定论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2、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3、教育就是使个体社会化4、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14高等教育的概念及本质特征高等教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各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也存在不同的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的表现)1、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2、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3、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15高等教育的价值—地位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基本的价值)本体价值:1、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社会价值:1、社会化2、社会选择3、社会流动几种主要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基本主张与代表人物个人本位价值观知识本位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辨析概念:自由教育、人文教育、普通教育(通识教育)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16高等教育的价值—地位高等教育的载体——大学走近社会的中心(一)大学走近社会中心的历程:经济形态制约着大学的地位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二)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殊作用:大学促进经济发展的表现1、大学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2、大学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知识库”和“思想库”3、大学还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17高等教育内外部基本关系高等教育的外部关系:与整个社会及其他子系统的活动的关系(一)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1、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制约高等教育发展2、社会制度制约高等教育发展3、文化传统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广泛影响(二)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1、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2、为社会制度建设服务3、为文化发展服务高等教育的内部关系: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一)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是物质前提、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与条件、教育起主导作用(二)高等教育引导与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1、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引导专门人才成长2、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整体指向大学生成长3、和谐自由的教育环境提供大学生发展的广阔空间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本章客观题练习•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这一观点的主要理论基础是:•A.人本主义人性观B.马克思主义人性观•C.孟子的性善论D.董仲舒的性三品说•2、高等教育在其性质任务上的特征表现为:•A.基础广博性B.高等专门性•C.复杂系统性D.职业针对性•3、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是:•A.追求真理,创造知识B.发展全人•C.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D.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本章客观题练习•4、大学走近社会的中心可能在()社会阶段实现。•A.农业社会B.工业社会•C.知识经济与后工业社会D.原始社会•5、在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际关系•6、高等教育,是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A.科学教育B.人文教育C.专业教育D.通识教育20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高等学校培养目标高等教育目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素质教育21我国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概念辨析: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我国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2002年十六大报告的表述,最科学最完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依据: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22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目的的几种价值取向:1、自由教育目的2、职业教育目的3、普通教育目的4、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目的辨析概念:自由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教育、普通教育(通识教育)区分:高等教育的价值观与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层次标准)2、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政治标准)3、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时代标准)4、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2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素质教育马克思主义给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1、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内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2、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的组成1)面向全体学生2)全程培养学生3)全面发展学生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24高等学校培养目标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两种人才培养模式:通才教育(以美国为代表:通识教育、普通教育)专才教育(以前苏联为代表)我国:主张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的模式四种:1、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2、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3、不分专业模式;4、产学研结合模式;确立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依据。论述:假如你是一位大学校长,你认为应如何确立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依据:1、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2、高等教育性质和任务;3、高等学校的定位、层次;4、高等学校的类型、特点;5、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本章客观题练习•1、()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2、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为核心的教育实践。:•A.专业能力B.思想素质C.创新精神•D.广博知识•3、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正确指导思想应该是通才教育与()结合。•A.专才教育B.人文教育C.科学教育D.通识教育26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高等教育结构现状高等学校职能结构—功能—职能现状优化27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高等教育结构类型结构分类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国内外高等教育结构现状国外:重点关注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我国:重点关注科类和专业结构、形式结构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1、层次结构调整:建设少数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2、科类专业结构调整:实现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3、形式结构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4、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23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高等教育结构分类层次结构科类结构高等教育结构地区结构微观结构宏观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2129高等学校的职能高等学校基本职能的历史演变(关注标志性事件与人物)(一)培养人才——18世纪以前高等学校的职能(二)发展科学——19世纪初高等学校的新职能(三)直接服务社会——19世纪末现代高等学校的新职能高等学校的职能体系及其关系1、培养人才:本体职能2、发展科学:附属职能3、服务社会:派生职能4、职能的新发展:引导社会、创造新职业、国际合作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本章客观题练习•1、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调整目标是:•A.与产业结构一致B.与技术结构一致•C.发展高职教育D.与区域结构一致•2、将高校按管理体制不同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这构成了高等教育的:•A.形式结构B.能级结构•C.层次结构D.水平结构•3、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划分属于:•A.科类结构B.形式结构•C.层次结构D.地区结构本章客观题练习•4、大学把直接服务于社会作为自身的职能,肇始于()•A.英国B.德国C.美国D.法国•5、在美国,高等学校的学位有():•A.学士、硕士、博士B.硕士、博士•C.协士、学士、硕士、博士D.协士、硕士、博士•6、对高等学校职能体系的认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高等学校最早的职能是发展知识•B.高等学校的职能是逐步完善的•C.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最根本的职能•D.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派生职能32第五章: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大学生主体性发展高校教师素质与角色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33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与角色特征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与高等学校的职能相对应)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一)文化素质:1、专业知识2、科学基础3、教育智慧(内涵)(二)心理素质:1、情感品质2、意志品质3、个性品质(三)道德素质:1、热爱学生2、为人师表3、学而不厌4、团结协作(四)能力结构:1、教学能力2、科研能力3、组织能力高校教师的角色特征:(一)大学生增长知识和完满心灵的导师(二)大学生热爱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楷模(三)人类文化创新和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第五章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34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内涵:是教师与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师生交往而形成,并影响师生交往的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关系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关系理论:1、教师中心论:代表赫尔巴特2、学生中心论:代表卢梭、杜威3、主导—主体论4、双主体论理解教育主体的“一体两面”性质第五章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35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论述:如何营造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教育质量的前提是调动“一体两面”的积极性1、调动教师的积极性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创设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1、民主与平等2、交流与理解3、自由与宽容第五章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本章客观题练习•1、关于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正确的认识是:•A.教师中心论B.学生中心论•C.主导-主体论D.教育主体的“一体两面”•2、理想的师生关系不应是:•A.权威与服从B.交流和理解•C.自由和宽容D.民主和平等•3、关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赫尔巴特主张:•A.学生中心B.教师中心•C.师生都是教学中的主题D.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第六章高等学校教学高等学校教学学科与专业设置课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设计教学改革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38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概念辨析:学科与专业学科分类:1、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学科(学科层次分类)2、我国学科门类:本科12大类;研究生12大类(知识分化)专业设置与调整:2012年调整为基本专业352;特设专业154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