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产学研案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协同创新促多赢产学研用合作结硕果——皖西学院霍山石斛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开发工作纪实一、皖西学院及合作方介绍皖西学院:皖西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516人,教职工1070人,专任教师771人。2000年由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和六安师范学校三校合并升本;2004年,获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06年,在我省新建本科院校中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获批安徽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规划单位,跻身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作为安徽省两所试点院校之一,顺利通过审核评估。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近年来,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92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52项;21项成果通过了省科技厅、林业厅科技成果鉴定;共获专利30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2项;现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实验室、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中心、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安徽圣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在六安市开发区投资2亿余元建设“石斛产业园”,专业从事霍山石斛种苗大规模组培与产业化栽培,目前已形成年产1亿株霍山石斛种苗的生产能力,并在霍山县建设“霍山石斛原生态栽培基地”1000亩,已初步形成石斛饮料、石斛浸膏等三个产品。安徽霍山县亿康中药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在六安市霍山县开发区投资5000万元建设年产1000万株霍山石斛种苗的组培工厂,在霍山县建设200亩现代化霍山石斛规范化栽培基地。安徽斛生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在六安市投资3000万元建设年产800万株霍山石斛种苗的组培工厂,并在霍山县建设150亩现代化霍山石斛规范化栽培基地。霍山县长冲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一家进行霍山石斛研究和野外栽植的企业,保留有纯正霍山石斛种质资源300m2,栽培基地20000㎡。霍山石斛作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极危物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的霍山石斛,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独特的药用和养生价值及巨大的开发利用前景。近年来,在安徽省教育厅、林业厅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皖西学院在全力开展霍山石斛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了霍山石斛产业化开发,并取得丰硕成果,有力地促进了霍山石斛产业的发展,是皖西学院在皖西大别山特色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典范之一,在安徽省乃至全国石斛产业化开发领域产生重要影响。二、主要举措和经验(一)“产学研”为媒,介入霍山石斛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作为石斛精品的霍山石斛,仅限产于大别山区霍山及邻近地区。近年来,由于人们掠夺性采挖,致使野生的石斛资源已近枯竭。皖西学院的科研团队经过多方调研发现,由于生长环境要求苛刻、人工栽培处于小规模试种阶段及资源短缺等原因,致使霍山石斛产业化开发存在缺乏优质种植材料、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不清、产业化程度和产品附加值低等三大方面问题。安徽省石斛属植物的规模化种植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要实现霍山石斛的保护与开发,必须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及农业技术,尽快实现石斛的规模化、集约化栽培及产业化开发。经过多年的努力,皖西学院完成了霍山石斛大规模组织培养关键技术突破,解决了霍山石斛种质资源保护问题;建立了霍山石斛规范化栽培技术标准,解决了霍山石斛产业化栽培问题;完善了霍山石斛相关产品制作工艺标准,解决了霍山石斛的质量标准控制问题。这些研究成果为霍山石斛产业化技术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校企合作研发,实现霍山石斛繁育与规模化生产霍山石斛资源保护与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不仅攻克了霍山石斛种苗繁育和栽培关键问题,为霍山石斛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催生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如安徽圣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六安正元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霍山县亿康中药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徽斛生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带动了霍山县长冲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及霍山石斛种植户的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引擎。2010年1月浙江精工建设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成立“安徽圣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六安市开发区建设“石斛产业园”,由皖西学院负责进行种苗组培中心、智能化温室的设计与人员培训,将皖西学院研究成果在该公司转化,共同进行石斛种苗的组培快繁、产品深加工等的开发研究。目前,该公司形成年产1亿株霍山石斛种苗的生产能力,联合皖西学院在霍山县建设“霍山石斛原生态栽培基地”1000亩,成为国内最大的原生态石斛栽培基地之一。吴邦国委员长于2012年6月视察安徽圣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题写了“霍山石斛,中华瑰宝”八个大字。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题词(三)改革原有合作模式,致力于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科学合理的合作模式及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是决定产学研合作成效的重要因素。在霍山石斛产业化开发过程中,皖西学院不断突破原有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及体制和机制制约,改革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高校、政府、科研院、企业广泛参与的协同创新模式。皖西学院联合江苏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省林业高科技开发中心、六安市林业局、安徽圣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外9家单位筹建“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改变省内外石斛研究领域研究力量和科研资源极度分散,无法形成合力攻克石斛产业的共性技术难题的局面。该中心实行“项目带动,成果共享,效益挂钩”,在协同创新体的基本形式、主要构成与任务分工,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的构建,促进协同创新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创建,持续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目前,该中心围绕石斛优质种苗选育与繁育、规范化栽培基地建设、现代化鉴定技术、药效物质基础、药效学机制、新资源食品开发、新药研发等石斛上下游完整产业链研发等方面做了诸多工作。三、重要成效及贡献(一)汇聚了一批专家学者和科研平台,促进了学科建设通过长期研发过程中的广泛交流与合作,目前已吸引和聚集了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澳门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一批省内外专家学者,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在石斛产业化方面聚集了雄厚的研究力量。在协同创新的基础上,还汇聚了安徽省霍山石斛研究院、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诸多省内外重点创新平台;同时还汇聚了皖西大别山药用兰科植物种苗繁育基地,安徽圣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石斛产业化栽培基地。以上要素在支撑石斛行业高端人才培养和核心共性技术研发、转移的基础上,对于皖西学院硕士点立项单位及相关学科建设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二)承担了系列课题并取得标志性成果,提升了科研实力皖西学院以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在该领域独立或合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科技部、安徽省高科技产业化项目、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振兴皖药行动计划、国家林业局、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单位立项的系列课题。皖西学院“霍山石斛产业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通过了省级鉴定,获得六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安徽圣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转化,栽培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开发新产品4个。该成果在有力推进了石斛产业的发展的同时,切实提升了皖西学院在该领域的科研实力。(三)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目前,皖西学院霍山石斛产业化成果累计引来了投资5亿元,已经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近2亿元。该成果发展了山区的石斛产业,促进了山区经济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通过构建石斛产业链,能使整个产业在未来的5-10年内形成10亿的产业规模。石斛产业化开发不仅经济效益巨大,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整合石斛资源,培育石斛文化,打造了安徽石斛品牌,同时石斛产业绿色环保,更是生物保健、生物制药领域的新兴产业。(四)推动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推进了教学改革和应用性人才培养走产学研结合道路,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根本途径。皖西学院在霍山石斛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开发过程中,通过合作各方的紧密协调,理顺了思路,锻炼了教师队伍,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拓宽了应用性人才培养途径,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清晰的创新型、应用性人才培养理念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皖西学院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适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立了“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理论实践并重,校内校外并举,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四、结语皖西学院将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准则和出发点,积极整合皖西学院在石斛研究领域的优势,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业,探索建立适合石斛产业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机制体制。从石斛产业发展前沿和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着手,深入研究石斛上下游完整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注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疗药物,加强成果转化。同时,创建符合国际惯例、具有中国特色、吸引国内外一流人才的科研平台,探索适合于石斛产业发展的科研体制,培养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人才。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