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主要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心理过程: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心理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定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更长一些时间。它既不同于动态的心理过程,也不同于静态的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一、心理学的发展简史(理解)(一)心理学的产生冯特(WilhelmWundt)1879年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学科。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具备客观性、可验证性和系统性(二)著名人物及其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2.冯特:构造心理学主张:(1)研究人的直接经验或意识;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由简单的单元构成的。(2)开展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这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先导。评价:对研究感觉有贡献;只研究心理内容本身,研究它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其意义和功用。所以极为狭隘。3.华生: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主张:(1)否认意识,将心理学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的事物——人和动物的行为上。(2)强调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评价:研究范围限定为外显行为,心理学内涵窄化;行为理论被人们广泛应用于行为治疗和行为矫正中。4.格式塔心理学派:格式塔(Gestalt):完型或整体魏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大猩猩“顿悟”实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评价:强调整体和综合的观点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有益。5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主张:(1)重视对无意识的研究(2)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的分析(3)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评价:(1)开辟潜意识心理学研究新纪元,突破了传统的意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2)开创了人格动力学与变态心理学的新领域,促进了自我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的发展。6.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马斯洛、、罗杰斯主张:(1)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2)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评价:(1)第一次把人的本性与价值提到心理学对象的首位;突出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需要的重要作用.(2)忽视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先天潜能的制约和影响也是不对的。7奈瑟:《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主张:(1)重视研究复杂心理现象的内部过程(信息加工过程)。(2)重视客观研究方法,发展出特有的计算机模拟方法。评价: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与邻近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对传统心理学继承和发展,当代心理学表现出融合趋势第二节人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教育心理学所关注的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个体心理发展规律(掌握):第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第二,方向性和顺序性。第三,差异性。第四,不均衡性。二、心理发展的理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综合论(一)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掌握)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被称为“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主张:(1)强调自我成长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出生后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个体自我成长的需求希望能在环境中得到满足,但又不得不受到社会的要求与限制。(2)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八个阶段: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与不信任的心理冲突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怀疑的冲突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停滞的冲突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完整与绝望期的冲突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第一节高等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学校教育条件下教与学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为高等教育服务的,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和教学条件下教与学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点1.高等教育心理学也要反映高等教育的特色,并为高等教育服务。2.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就要遵循个专业人才成长的规律性,从基础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转为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能力、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再是知识的记忆和在掌握,而是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提供可以借鉴的学习指导和教学指导,以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一)教育心理学的萌芽时期教育心理学思想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二)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及初创时期(20世纪初——上世纪20年代左右)(掌握)掌握桑代克的贡献(1)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2)桑代克又出版了三卷本《教育心理学》(3)发表《双生子的测量》,出版《教育原理》和《智力测量》桑代克为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创立和发展进行了大量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工作,也为行为主义统治教育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三)纷争阶段(上世纪20年代——上世纪50年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思想和认知主义的教育心理学思想相互碰撞,出现了流派林立,百家争鸣的局势。(四)兼容阶段(上世纪60年代——上世纪80年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逐渐渗透到教育心理学(五)成熟阶段(上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种理论纷争趋于缓和,学者们汇集百家之长,将行为主义、认知学派、社会文化学派、人本学派几大理论学派的合理内核融为一体,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未来趋势1.综合化2.本土化3.情景化五、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理解)1.帮助教师建构科学的教育理念2.有助于教师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质量3.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4.有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程序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伦理性原则2.实事求是的原则3.系统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一)研究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研究问题2.选择研究设计3.确定并选取研究对象4.制订研究方案(二)心理研究进行中的工作1.挑选被试和被试分组2.研究变量的控制3.注意研究中的真实性4.建立研究档案,及时记录研究资料(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束时的工作1.统计分析研究的结果2.撰写研究报告第三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一、观察法二、心理实验法三、调查法四、测验法第三章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三、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掌握)1.从认知特征看,认知和思维敏锐,追求效率2.从情绪特征看,情感强烈,积极乐观3.从人格特征看,个性张扬,渴望关注4.从信仰追求看,崇尚平等自由,思想活跃5.从人际交往看,现实人际关系良好,网络关系拓展6.从恋爱与性观念看,渴望与正视爱情,性态度呈现开放性特征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内容与途径一、心理健康的标准(理解)(一)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二)接受他人,善与人处(三)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四)热爱生活,乐于工作(五)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六)人格完善和谐(七)智力正常智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八)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理解)(一)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二)学习方面的问题(三)心理危机问题(四)恋爱与性的问题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内容与途径(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理解)1.全体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差异性原则4.预防、调治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第四章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心理健康第一节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二、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理解)(一)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二)促进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1.全面正确地认识教师职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参与教育实践第三节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教师的成长(一)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理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1.拥有丰富而组织化了的专业知识,并能够有效运用2.能够高效率的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3.有很强的洞察力,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三)教师的成长历程(理解)富勒提出的教师成长三阶段理论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第四节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1.对教师职业的认同,热爱教育工作2.具体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3.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够平衡自我与环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4.具有教育独创性,与时俱进5.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真实地感受内心情绪体验,并恰当地控制和表达情绪二、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二)教师职业倦怠表现(理解)1.情绪衰竭2.去个性化3.个人成就感降低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掌握)(一)社会层面(二)学校层面1.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校环境2.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提供教师的业务能力(三)个人层面1.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了解并接纳自己3.悦纳、善待学生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提高情绪调控力,保持平和的心态6.学会休闲和放松第五章现代学习理论第一节大学生的学习一、什么是学习(掌握)“学习”指的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狭义的学习就是指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但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人类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其次,人类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个体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此外,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包含着以下几层含义:(一)学习的对象是知识和经验(二)学习的过程是经历、体验和感悟(三)学习的结果是行为的改变(四)学习结果实现的条件是反复练习和经验(五)学习的质量是追求行为的持久改变二、学习需要学习者的主体性参与人的主体性存在的条件有三个:自为的自律性。自觉的能动性。自由的超越性。学习过程中体现着三个主体性特征:第一,外部行为的自律第二,内部意识的自觉第三,在自律和自觉基础上的自我超越三、学生的学习(理解)(一)学生学习的接受本性(二)接受学习的构建本性(三)学生学习的间接特性(四)学生学习的连续特性四、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与大学的学习特点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责任。按照大学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进行划分,将高等学校划分: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大学的学习特点应该包括以下几点(掌握)(一)自主性(二)专业性(三)多样性(四)探索性五、现代大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了解)(一)自主学习(二)合作学习(三)研究性学习第二节现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