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机制研究长期以来,我国兵员征集的主体一直是农村和城镇待业青年,文化程度普遍不是很高。随着新时期部队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一现状与部队对高素质兵员需求急剧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毕业生走进兵营服义务兵役也有了坚实的基础。因此,2005年10月底,国务院、中央军委冬季征兵令宣布:全面开展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工作。在2008年征兵令中,第一次明确将兵员征集的主体,由农村和城镇待业青年调整为各级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2009年我军更是首次大规模从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中直招士官,至年底共征集了13万名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目前,从高校毕业生中大规模征集兵员已经成为我军兵员补充的常态。新形势下兵员征集主体的调整,迈开了我军向教育要人才的新路子,有利于优化兵员结构,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一、2009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工作进展概况建国以来,我国分别实行过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征兵,2013年前征兵时间是1990年6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的,形成了每年11月份征新兵、12月份退老兵的“先补后训”机制。高校毕业生作为重要征集对象,是根据全国征兵制度,按照国家兵役部门的统一部署,分步骤实施的,其预征工作作为首要一步涉及到方方面面,以毕业生为中心,从每年4月份始直到年底正式参军入伍,甚至到入伍后次年2月左右的学费补偿等政策落实,时间跨度较长,工作量非常大。四年来,全国教育系统联合总参谋部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超常规推动,鼓励一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自觉参军入伍,一大批高校毕业生走进军营,给部队带来了新的变化,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自2001年8月修改后的《征兵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当年冬季开始从高校试点征集2000余名大学生入伍,到2009年全国13万大学生报名参军,年度总量扩大了近60倍。如今,部队的每一个班排几乎都有大学生士兵。【1】从四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入伍征集情况看,每年参加预征的人数有限,占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比例较少,且预征对象流失情况严重,最终确定应征参军人数更加有限。究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一些地方和高校对我国实施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政策的必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征集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政策措施,从思想上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战略上来;一些地方和高校认为鼓励毕业生应征入伍只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权宜之计,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将预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军地合作不够紧密,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工作经费没有保障,工作安排不够到位,在心理上存在观望因素,在行动上存在被动等靠行为,在效果上存在应付交差现象。甚至有人认为当兵是自觉自愿的事,参军报名多少无所谓。二、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政策的渐进决策模型理论分析(一)渐进决策模型理论的基本内涵渐进决策模型最初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政策科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C.E.Lindblom)提出的。渐进决策,是指决策者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经验基础上,采用渐进的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系列修正调试,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换言之,在林德布洛姆看来,渐进决策模型下的公共政策是对过去政策的调整,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按部就班原则在林德布洛姆看来,政策制定要以现行政策为基础,不能重打鼓另开张;决策过程是决策者基于过去的经验对现行决策进行相应的完善与修改。他把决策过程视为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前提是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也就是强调决策过程的连续性。2.渐变调试原则林德布洛姆认为,决策者应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要针对存在问题有所作为,突出对现行政策的补充与完善,弥补其不足。同时,他还强调决策目标与实施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要注意反馈调节,在试探和摸索中前进。所实施的决策方案也并不是另开炉灶的新方案,而是对现行政策作出的不同程度的调整。3.稳中求变原则林德布洛姆认为,公共政策不能是大起大落的,那样会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为了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决策效果的科学性,就必须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系列小变达到大变之目的。与其他政策模型相比,在决策形式上,渐进决策过程效率虽然不高,但随着其带来的大量微小变化,逐步积累可以形成影响到整体的大变化,从而逐步实现最终的目的。渐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验、不断反馈与调整的过程,有利于避免因决策严重失误所产生的持久性效果。渐进决策模型理论的本土化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基本核心是稳中求进,基本方法是“走一步、看一步”。(二)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政策与渐进决策模型理论关联分析一个成熟的决策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时期内、一系列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决策者视不同、不同形势的需要而不断补充,通过先行先试来不断完善。这不仅是人们认识的规律,也是决策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实施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政策体现着渐进决策特点,是我国征兵制度发展与完善的现实需要。1.征兵制度的发展体现着“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原则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建立的,经过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浴血奋战,逐渐发展壮大,为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武装力量和安全保障。而作为我国军队基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其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军以及国防的现代化建设。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征兵政策着重于工农家庭出生的学生,征兵对象文化程度较低,1986年至1995年初中生和高中生所占比例保持在95%以上(其中县直机关城市户口从1990年开始,必须是高中生),高小生控制在5%以内。【3】从1996年开始,入伍对象要求城市户口必须是高中生,农村户口高中生所占比例不得少于40%。征兵对象从学历层次、文化程度等多方面存在着循序渐进的特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2.征兵制度的发展体现着“按部就班、渐变调试”原则2001年冬季征兵期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征兵命令,重新修订了《征兵工作条例》,规定指出:“依法可以缓征的正在全日制高等学校就学的学生,本人自愿应征并且符合条件的,可以批准服现役,原就读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留其学籍,退伍后准其复学。”同年,在部分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中开展了新兵征集试点工作,一批在校大学生应召入伍,携笔从戎。当年冬季,全国高等院校2000多名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从此拉开了从大学生中征集新兵的序幕。2002年,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征集新兵工作的通知》(参联字〔2002〕1号)进一步推动了此项工作,该年入伍大学生人数达到近3000名。2006年冬季征兵的征集对象明确规定:“应具备高中(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尽量多征集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企业单位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青年职工(含工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事业单位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非学历教育民办大学的在校生、高等学校接收的无学籍学生及在各类高考补习班学习的青年也应征集”。3.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体现着“稳中求变、稳中求进”原则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对《兵役法》的修正,明确提出征集对象向高校毕业生倾斜。2011年10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对《兵役法》的第三次修正,把大学生义务服兵役纳入法律的总体框架之中。围绕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工作,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征集工作的通知》,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专门出台了包括学费代偿在内的八项优惠政策,许多地方和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从源头改善军队兵员结构,提高军队战斗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安排工作时,强调要大力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各省教育系统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超常规推动。“应征入伍”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亮点词语,成为新时期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据报道,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报名超过13万名。【4】这无疑是值得载入国家和军队发展史册的重要事件。此后四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人数和参军人数逐年提升,学历层次和兵员质量也逐年提升。三、加大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工作相关建议在当前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要求进一步提高的大背景下,应进一步加大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吸引更多高素质、专业化、信息化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一)进一步提高做好毕业生参军入伍工作的认识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是一项战略性决策。征集工作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从政策制订、宣传动员到具体实施、服务跟进、政策落实,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各地兵役部门、教育部门、高校应进一步深化对做好这项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的战略部署上来,扎实开展,务实推动。特别是教育部门、各高校应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大学生入伍利国利军利校利民”的工作理念,充分认识到大规模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是党中央、国务院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教育发展形势,实现军队人才需求与国家人才培养相融合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教育系统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二)加强毕业生参军入伍服兵役普法宣传许多国家把大学生服兵役作为基本政策,甚至用法律形式来强制和规范。由于国情不同,我国没有国外一些国家那么严厉。韩国的义务兵役制度较为严格,凡是拥有韩国国籍的满18岁以上的韩国男性都有为国家服兵役的义务,基本上没有选择余地,服兵役的时间因不同的兵种多少有些差异,一般就是22个月。兵役期间,兵役人员要完全中断正常的日常生活,在军队里过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接受各种各样的专门训练。【14】俄罗斯国防部前几年对兵役制度进行了调整,把全国300万在校大学生纳入了正常的征集范围。【15】借鉴国外做法,我国各地兵役部门应广泛客观地开展《兵役法》、《国防法》等法律法规以及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广告宣传,抢占有利的舆论阵地,解决长期各和平环境下全民国防意识弱化问题,营造参军是义务、参军很光荣、参军能成才的深厚氛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及爱国主义教育,普及兵役法规和入伍政策,引导大学生树立“参军入伍既是有志青年的崇高追求,又是公民义不容辞的光荣义务”的观念,自觉树立投身军营、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三)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毕业生征集工作强大合力为适应大学生入伍服兵役常态化、经常化的工作局面,各方应加强统筹协调,有必要建立地方政府、征兵部门、军队、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等相互协调、运转有序的长效工作机制。应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入伍征集工作进行深入调研总结,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预征报名与征兵地点、时间节点、政策落实补贴等现实情况,提出完善意见和措施,进一步发挥渐进决策“渐变调试、稳中求变、稳中求进”的政策决策优势。(四)完善入伍政策,增强毕业生参军吸引力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既是履行义务,更要靠政策吸引,核心是通过优抚待遇营造一种安心服役的环境。如美国实行的征兵办法是“募兵制度”,国家给予军人丰厚的薪水和诸多优惠,平均年薪是3万多不到4万美元,学历高且精通射击、游泳、跳伞等一些军事技能的士兵,又可以多得到较多的工资。军人服役达到一定年限(约20年)就可拿到退休金。【16】结合我国国情,从全国层面看,应进一步细化现有优先征集、学费补偿、退伍安置等优抚政策,加强政策督促检查,确保落到实处。同时,要遵循劳动价值规律,适当提高大学生士兵津贴、优待金、安置补偿金等标准。(五)加强职业生涯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军军人作为一个职业,有着自身的职业特性,并非每一个人都适合当兵。高校毕业生参军,既有儿时既定人生志向的驱使,也有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背景下的一种策略选择。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加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