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软实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软实力评价与提升研究XXX(20110XXXX)(青岛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XXX班学号20110XXXX)摘要:我国已经正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并逐步推进。与此同时,伴随着高校招生人数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也迎来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这毫无疑问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伴此而生,大学生就业软实力也开始一遍遍的被提起。随之,软实力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把大学生的软实力视为选用人才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虽然当今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是德育道德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仍然是一项坚持不懈、任重道远的长远工作。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提出了在大众化条件下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路与对策。通过调查大学生软实力的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运用软实力提升的理论方法,指明大学生软实力提升的路径。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提升在找工作的时候,我们常常听到招聘人员说到一句话“我们招聘的对象不会仅仅根据应聘对象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找到那个更适合我们公司的人才”。这句话道出了,目前企事业单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对应聘者要求的新的标杆。也说明了随着就就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如今大学生软实力已经越来越受到高校及用人单位的重视。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不再仅仅看重专业好、外语强等硬实力,将软实力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比如勤奋、刻苦、敬业、团队精神等等。所以,高校在学生教育培养计划上,要紧密结合各个专业的就业方向和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将大学生软实力的培养贯穿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同时,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自身应当重视软实力建设,做到除却专业知识的建设学习,还有各方面人文素质发展的均衡。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涵义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幸亏大学扩招,要不很有可能没有大学上”。那么,什么是大学扩招,这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又有着怎样的联系?高校扩招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自1999年开始,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生)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高校扩招是社会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有力手段,是教育本身均衡和协调发展的要求。为确保扩招后的教育质量,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扩招和教育质量的关系;规范办学,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整体挖潜;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教育质量保障及监控体系。通俗而言,就是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放低高等教育对普通大众的门槛,通过一些具体措施,使其更加普及。使全民教育程度普遍提升。而全民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就引出了教育大众化这一命题。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二: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就业影响教育大众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它带来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这里,我们单独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就业影响进行分析讨论。首先,对就业有利的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与推进,使更多学子圆了大学梦,提升整体学历,进一步提高了国民素质,为就业者提供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背景,加强了就业者就业竞争力。并且,术业有专攻,缓解了高等教育长久供不应求的现状。总而言之,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并且借此拉动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其次,有利就有弊,高等教育大众化也为就业带来了种种弊端:首当其冲的就是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出口不畅,就业向低层次发展,社会对人才文化程度的需求呈梯度攀升。由于全国高校大幅度扩招,本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了考研。国家教育部44所直属高校1999年本专科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82%,即有18%的本专科毕业生在派遣工作结束时尚未落实就业岗位。2001年,有关部门计算出207所高校10个一级学科毕业生的平均初次就业率为74%。然而,一些专业的硕土毕业生就业难也已初见端倪,逼迫已初步接受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刚进入市场就业就不得不面临提高学历层次的问题,一时间高学历教育热风靡中华大地。与此同时,由于就业机会有限,致使那些怀才不遇的毕业生只好屈身附就,寻找低一级的工作;另一方面雇主也倾向于雇佣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从事文化程度较低的人能干的工作。其结果,原本由中学毕业生干的事情现由本科生干,由本科生干的事情由研究生干,最终导致知识的相对失业。这样,人才高消费现象便产生,且愈演愈烈,人力资源被无谓浪费,出现了教育“过度”问题。所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人才高消费问题愈演愈烈,评价就业者新的能力即“就业软实力”也应运而生。三:软实力的涵义大学里,每到六月、十二月,总会听到“裸考”英语四六级的声音,每到此时大家总是不约而同的抱怨裸考,抱怨与四六级总是擦肩而过,抱怨一次次再战。但是即使再多的抱怨,仍然浇灭不了大家对考四六级的热情。现在CET4、6虽然不在大多数学生的专业课要求之内,但是它却发展成大学生必要的就业标准之一,因为良好的英语能力,就是大学生就业“软实力”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CET等级证书就是英语能力的证明。所以,软实力和大学生就业已经紧密联系,必不可缺。查找资料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这一名词的涵义。“软实力”这一最初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尔提出的,开始应用于国家、城市和企业等方面,近年来逐渐引申至企业员工、大学生等个人成长方面。个人软实力是指通过责任感、主动性、人际关系、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要素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大学生软实力是指除了大学文凭、技能证书等硬指标以外的个人能力,不能用证书来计化或量化。软实力重在“软”,区别于个人动手能力、技能水平、成绩分数等硬性指标。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应改变长期以来注重专业、轻德育;重技能、轻文文化;重硬件建设、轻软件等不均衡的人才培养模式。尽快建设发展学生的软实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四: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性人到大四,毕业之后的出路越来越迫在眉睫,寻找到一份安身立命的好工作是每个就业者所追求的主要任务,经过一次次的提交简历,进入面试、复试,对比势均力敌的就业竞争者们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软实力”已经成为雇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之一,是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必备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软实力。首先,大学四年是最重要的就业能力建设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阶段。在校期间要学会加强与人沟通、团队合作、提高自己的口才等等,即要重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抛砖引玉,如果说硬实力,比如我们的专业方向,是毕业生进入单位的敲门砖,那软实力则是关系到将来职业发展、工作升迁、人脉关系的重要砝码。随着大学生与时代的同步发展,如今的大学生更热衷于自我发展,个性大多更加独立,理想信念比较淡薄,国家大事的观念比较淡薄。因此加强大学生软实力的培养是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从现实出发,狠抓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学会张扬个性的同时尊重他人。大学生的优势是思维灵活,观念开放,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具有更强的可塑性。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顾埋头学专业,不会营销自己,没有市场意识,不善于与他人沟通,缺乏耐性,这在职场上是很不利的。所以专业实力固然相当重要,但那只是阶段性的,只在一定时期内起到关键作用,而软实力才是长久的,具有持久扩散性,对个人职业生涯起到潜移默化、源远流长的作用。五:软实力提升的途径发现问题,就应该努力寻找解决途径,消灭问题。面对现在就业市场挑剔的眼光,严厉的基本要求,我们大学生应该醒悟注重培养软实力为时不晚。高校在大环境下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要努力兼顾软实力和硬实力同时发展,不止让学生做到专业技能强还要做到综合素质高,这样两者兼顾的学生才会受到市场的欢迎。所以,查找资料讨论分析后,我们需要从用人单位需求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来共同看,现在的大学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软实力。第一,加强道德修养。如今的大学生一方面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考虑问题喜欢从自身角度出发,另一方面缺乏耐性、做事浮于表面、容易忽视别人的感受,这些性格特点会影响职业的终身发展。企业会选择拥有豁达心胸,宽以待人、真诚正直的人才。目前大学生普遍偏重专业课程,漠视人文教育,重视技能,忽视文化。就个人而言,优秀的专业成绩可能会使面试轻松过关,但良好的人文修养会使人印象深刻、终生受益,所以要通过引导的方式启发他们充分认识重视软实力,通过案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第二,提高综合素质。当代的大学生不能只注重专业成绩,应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现在用人单位很看重人品,因此软实力显得极为重要。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思维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诚实守信等都是构成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在现有的大学教育中,首先保证专业课的学习,其次才是文化教育,学生对文化课也显得不在乎。要多鼓励学生参加课堂以外的实践活动,从中锻炼和成长,经历一些失败和挫折。在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只有客观评价自己,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当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项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培养出来的,不能好高骛远。第三,多参加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打开视野、开阔眼界最重要的窗口。首先学校要从各方面增加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锻炼的机会,通过假期打工、做义工、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体验社会带来不同于大学的现实,明白点滴耕耘点滴收获的道理。同时,机遇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及时抓住机会,把所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积累工作经验,深如了解专业知识,感知社会对于职业的要求,了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要躬行。这些知识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更加深刻感受到,在课堂上学不到,从而自觉提高软实力。六:结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面前,在就业压力巨大的今天,我们大学生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理性看待自身的价值,更需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学好本职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也要努力提高软实力,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找到学习生活方面的奋斗目标及前进的方向,做到未雨绸缪。现实告诉我们,仅仅依靠专业知识并不代表一定会受到企业的聘用,要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就业竞争力才是重中之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经济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多重多样的发展机遇。面对即将来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大学生应顺应社会时代潮流,夯实文化底蕴,提高就业软实力,建设发展成社会最需要的人才。参考文献:[1]韩勃,江庆勇.软实力:中国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1[2]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3-70[3]萧惑之.发展软实力也是硬道理[J].中关村.2006,(33)[4]黄牧怡.关于“软实力”的哲学思考[J].哲学视界.2004,(12)[5]乔磊.美国雇主最看重毕业生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0-03-17(6).作者简介:周雪玉(1982.4—),女,重庆,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建筑装饰艺术分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教学管理。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