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心理过程:是指人的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等)、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3个性心理:是一个人心理过程的发展中,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和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5教师角色: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它是一种客观的社会规定,具有非人格的特征;作为角色的承担者,是指个体的人,具有个性的特征。6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7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8学习: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时间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9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10接受学习:是指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11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12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13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14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15普遍迁移:一开始是学习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不是学习技能,然后这个普遍的观念可以用做认识原先所掌握的观念的一些特例的后继问题的基础。16特殊迁移:通过学习对同原先学习去做的工作十分相似的那些工作的特殊适应性,应该把这种现象称做习惯或联想的延伸。17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18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19侧向迁移:习得的概念和或一般规则在新情境中的简单运用,一般不会产生新的概念或规则。20纵向迁移:习得的概念和或规则在新情境中运用后产生新的高级规则。21低路迁移:经过充分的变式练习后,技能运用达到了自动化境地,这样技能就可以产生自动迁移,不需要反省认知的参与。22高路迁移:在新的情境中有意识地运用先前学习的抽象知识解决问题。23问题:个体所遇到的不能用已有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的疑难情境。24问题解决:由一定情境疑难引起的,需要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对这一情境予以顺利排除的过程。25创造力:是一种通常包含发散思维的几种基本能力:敏锐力、发散力、变通力、独创力和精致力。26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27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驱使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8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意向。29心理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属性的认识。30自我中心期:2岁左右,是指在这个时期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想法来解释外界的现象,认为外部世界是为他而存在,以他为中心。31人际交往:从动态的角度说,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是指人与人之间已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32健康: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都健全的人,才算完全健康。33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心理、生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二、简答:1心理现象的结构?包括心理过程(名词2)、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犹豫等)、个性心理(名词2)2心理学的任务?(1)描述。即对心理事实用科学语言予以叙述,以便人们认识它;只说明事实的真相,不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2)解释。是对个体行为做进一步分析,探索产生该行为的可能原因。(3)预测。是根据现有的资料,估计将来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4)控制。研究心理是为了有效地调控人的心理,使之利于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健全发展。(5)提升。主要目的是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以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领域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心理、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与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第一,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地二,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以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4教师角色的分类?(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2)父母形象角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3)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角色。(4)榜样、模范公民角色。(5)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6)教育科学研究角色。5学习的特征和分类?(1)计划性(2)间接性(3)高校性。(一)依据学习目标分类美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情感领域的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二)依据学习结果分类美心理学家加涅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三)依据学习方式分类:美国心理学家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四)依据传授经验分类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6学习动机的功能与结构?首先是激活功能,即唤起和引发学生学习行为。其次是指向功能,指学生在学习动机的作用下,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引导向某一特定目标。最后是强化功能,是指人们的活动动机受其行为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影响。结构是:学习需要与诱因;学习期待。7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复杂性(3)学习动机的间接性(4)学习动机的社会性(5)学习动机的职业性。8学习迁移的过程?编码、组织、辨别、心向。9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情绪与动机:(2)对问题情境的知觉:(3)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较为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影响问题解决问题的倾向性。(4)功能固着:(5)原型启发:10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组成。(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11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功能?(1)自我中心期(2)社会自我发展期(3)心理自我发展期主要功能:(1)提高认识水平(2)丰富感情世界(3)发展意志能力(4)促进道德形成12人际交往的功能?㈠信息交流功能。㈡促进发展功能。㈢协调整合功能。㈣自我认识功能。㈤心理保健功能。13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㈠仪表。㈡空间距离。㈢交往频率。㈣相似性。㈤互补性。㈥能力。㈦个性品质。14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㈠交往愿望的迫切性㈡交往观念的自主性。㈢交往内容的丰富性。㈣交往系统的开放性。1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㈠智力正常。㈡情绪适中。㈢意志健全。㈣人格统一完整。㈤自我意识正确。㈥人际关系和谐。㈦社会适应良好。㈧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1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2)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3)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手段(4)有利于高校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三、论述题: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高校提高师资水平。在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青年教师必须对教师职业的心理学基础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职业心理技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才能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的转变,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二)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提高评价和反思能力。(三)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高校教师不仅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和文化传播任务,还担负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心理问题的咨询者以及人格的塑造者的角色。(四)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有助于高校教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和心理咨询方法。2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意义?维护:(一)优化社会环境。(1)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生活条件。(2)深化教育改革,减轻教师压力。(3)提高培训质量,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感(4)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重塑教师形象(5)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教师心理素质。(二)完善学校管理。(1)优化学校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2)端正领导作风(3)健全激励机制(4)密切人际关系(5)开展健康休闲。(三)注重自我维护。(1)树立科学观念(正确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念、消除对待心理问题的不正确态度)(2)进行身体锻炼(3)学会科学用脑(适度用脑、合理用脑)(4)丰富业余生活(5)扩大人际交往(6)善于调节情绪。意义:(一)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利于身体健康;(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1)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2)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3)直接影响师生关系(4)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3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4论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要求教师熟悉教材内容,掌握教材内容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2)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不仅是指材料内容要正确,符合客观规律,逻辑结构严谨,还包括材料内容要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趣味性是指材料的内容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同生活经验联系紧密,使用性较强(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及时批改和发还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试卷;眉批和评语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使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第一,要使学生对评价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第二,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和及时。第三,评价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性格特征(5)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成功感。需要在组织学习竞赛的实践中,科学设计学习竞赛的内容,积极探索学习竞赛的形式,尽最大范围地调动和发挥每个大学生的潜力和能力、特长和优势,在学习竞赛中激发他们的成功感,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7)科学设计任务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教师在安排作业是,使作业难度控制在中等难度水平上,让大学生完成作业时,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加以解决。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应尽量创设较为轻松愉悦的气氛,慢慢引导学生平心静气、有条不紊,避免学生过于紧张、焦虑。5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因素:共同因素说、概括说、关系转换说、同化说、产生式说、意义建构说、经验整和说。学习迁移的促进:(一)根据迁移产生的心理机制促进学习迁移。1、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信息编码。教师要运用有利于学生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