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人工智能为什么不能实现1个可逆的化学反应过程是不是“有目的”“自控”呢?物质结构:光子,电子,原子,分子,细胞,组织,.....。纯电子,纯原子作用都出不了智能,化学反应作用在分子级别,地球生命的产生是在分子这1级别上有了质的飞跃。高级人工智能,必须有一个有感觉的肌体。但是制造机器,就是因为它不知道累的感觉,没有痛苦爱恨,可以帮我们干繁重的工作;现在如果模仿人类给与高智能机器制造出感觉,机器有了七情六欲,则不可控制,造来何用?#########################################应重视研究发掘单个神经细胞内的功能。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能忽略不计,它是感觉产生的基础,信号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最初看了神经网络理论,觉得纯神经网络是完美的,是可以实现高级智能的,但是现在神经网络作出来的东西确实有很大缺陷,问题主要出在哪里呢?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内在的驱动力,就是网友所说的“欲望”。欲望来自感觉,感觉应该来自细胞里的生化学反应。目前的神经网络体系大致对应于大脑皮层功能(但去除了神经细胞的内部生化反应功能)。脊柱以下的低级神经系统(包括感觉神经末稍)没有对应物,没有形成完整的人造神经系统,导致外界信号输入处理严重失真。而且过分强调了网络功能,简化了单个神经细胞的生化反应功能,导致生理感觉被阉割,这样的神经网络是被动的,没有自发的驱动力。高级智能应该是灵与肉的完美结合,就像阴阳两极不可或缺。神经网络偏重于“灵”,细胞的化学反应偏重于“肉”,感觉是内在驱动力,没有感觉,就无欲无求,上层神经网络就是个被动反应的死物。不能达到肉体和神经网络的完美融合,“自我”就不能产生。(一)基本认识前提假设:一切都是物质运动。符号是物质属性,符号逻辑必须有承载的物质载体。地球生命体:具有自身边界。与地球客观环境交互,吸收物质和能量,完成内部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有寿命。生命是1个化学反应动态平衡系统。先有生命系统之后,才有系统内和系统外的区别,才能相对外部物质世界谈主观的概念。细胞里面的化学反应可体现复杂计算过程和结果。化学反应过程相当于计算,可以形成动态平衡;反应过程可逆相当于计算反馈;反应过程可长可短体现了时间概念;反应中间物种类繁多可以精细表达感觉和记忆结果;涉及能量转换,物质结构发生变化信号从量变到质变;有机物分子链千变万化、随激应变能力超强等等。“目的”是个主观的词语,生命体才有目的。单细胞是生命体,因此“它”的活动是有目的。一块飞行中的石头不能说它有目的。意识:本质仍是物质运动,包含高级精神和低级感觉。感觉:客观信号+系统内部1系列动态连锁作用过程。不管感觉叫法如何,不同感觉(疼觉,味觉)总是客观存在,对应不同的客观化学反应过程和化学物质。感觉一定离不开动态生命体系。对该生命体而言感觉是“主观的”。但感觉现象(分子信号和分子作用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从分子角度上,用致痛物质(如K+、H+、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刺激1块石头和1个神经末梢细胞,本质上都是分子原子的相互作用,无所谓疼痛。感觉应有以下特点:感觉是主观的,感觉是对整体系统而言,感觉是宏观的,感觉是连锁过程,感觉信号应该是量变到质变的。5-羟色胺洒在石头上,也许有化学反应,但没有连续的后续反应,不会产生疼觉。感觉是对活的动态生命体而言的。非生命体受到刺激发生改变,不称为感觉。感觉:多是指基础的信号输入处理过程,可以没有神经系统或低级神经系统参与(1个单细胞生命体也有感觉)。情绪或情感:低级感觉+高级神经系统信号的综合。上层精神的动力本源(主观能动性)应来自于底层的感觉和欲望。智能是一个生命整体。只有大脑神经网络是不可行的,底层感觉不可缺少且必须完美,否则大脑就是无水之源或者信号严重失真。高级智能应该必须是个活的生命体。生命体才有主观感觉,主观自我。神经网络中细胞电脉冲发放固然重要,化学信号也不可忽视。数学可以表达电信号,无法表达化学信号。神经系统只有电信号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底层感觉应该也来自于化学信号。否则如何制造出疼觉,味觉?(情感计算,目前还是用数学进行预先设定)机器有1定学习能力不代表有主观能动性。有主观自我的,必须具有生命体特征,必须有感觉。低级人工智能不一定需要感觉,高级人工智能应该是生命体,需要感觉。有感觉才有痛苦,才能产生根本行为推动力,才有理解力,才能提高认知力,产生“自我”。高级AI的目标,是让其理解地球上客观世界的各种信号,从而达到像地球高级生物一样的智慧。感觉也好感知也好,都是要生命系统接收客观世界信号然后转换和处理之:客观信号(分子/原子/电子/光子/能量/力等)=数学属性(对应于视、听觉、空间本体感)+化学属性(对应于冷觉痛觉味觉)+力学属性(对应于压觉痛觉)+其他属性等。地球生命的输入信号可以是视\声\光\电信号等,输入信号是原子\分子\能量,信号转换后仍是原子分子(但分子结构变化了)。地球生物为了接收客观信号的高保真和高传递速度,体内同时使用了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等。信号强度表达方法可能有变化,最底层的信号格式没有变化。人工智能AI输入也是视声光电信号,信号先转换为电信号最后转换为数学结构。说到底是信号格式问题。客观世界信号是光子,电子,原子,分子和能量等等。目前人工智能AI的信号是数学结构。要解决客观信号进入“ai身体”时信号的高保真问题,怎样将原子,分子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完美的翻译成数学?怎样用数学完美描述出1个碳原子?目前的数学语言不可能做到。即使我们成功的创造出1个纯数学结构的动态生命体,输入输出信号皆是各种数据结构,姑且称之为数学生命体(操作系统算是最初级的)。则在“数学生命体”之间可以理解彼此的“感觉”的。但是数学生命体和地球生命体的信号格式显然是不同的。地球生物传递原子分子为信号。数学生命体传递数据结构为信号。两种生命体之间信号格式界限难以打破。或者数学需要革命性进展。也许要创造出1种新的数学语言,但是抽象符号损失了几乎所有物质属性,符号计算如何产生物质?或者继续保持我们现在的生物体系,改造强化大脑里的数学功能部分。(二)生命是原子\分子流机械。电子计算机是电子流机械。实际上,原子本身(原子核+电子)就是一个很奇妙的动态平衡体,有目的,有自控,有选择。按现在理论,原子由原子核+电子环绕,为什么能保持动态的平衡?这样的自动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子,本身就是有些智能的。这样的原子特性是智能产生的基础。发展到了RNA分子可以复制自身,就达到了智能产生的根本性跨越临界点。需要彻底搞清楚原子的构造。需要弄清楚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原子级别上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的区别是什么。生物体和普通机械的貌似区别是:生vs死痛vs不痛有环境vs无环境。比较一下生命体和电子计算机:1.生命体:生命体是分子级计算机,生物用电子+原子+有机分子结构变化来表达信息,电子、原子和分子都参与了计算的表达。电子是传递能量和信息的,原子和分子构成生物肌体,是接受转发能量和信息的,从宏观角度看,就是体内发生了各种动态连锁化学反应。生物的电子和原子是紧密结合的完美统一的,电子的改变,也会改变原子状态进而改变分子结构。从宏观上看,肌体是活的,随外界刺激可以改变自身(产生理性结果和感性结果)。原子既是肌体又参与计算,生物的灵和肉是完美结合的。生命体离不开环境,生物体原子(有机分子)体系,必须和外部的原子体系,交流各种原子、分子、能量等。输入端:从外界接受的是原子,内部计算处理还是原子相互作用方式。生物体和环境是一个整体,独立只是一种幻觉(就象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关系一样)。生命体活着的根本驱动力在外界环境的各种原子\光子输入。综上,生命体具有随环境进化的物质能力基础。2.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是用电子流来表达信息,没有原子和分子结构参加计算,各种信息计算都是电子流之间的排列组合,形式过于单一。计算机的肌体是无机原子,不需要与外界环境交流,扔到火星上也一样。从外界接受的是原子、光等,通过光电转换/压电转换等装置,转换为电子流信号,电子流和计算机的肌体(电路的分子结构)之间,没有化学相互作用,宏观上看:计算机的肌体不会随外界刺激而改变。电子流和肌体是分离的。计算机内部电子流和外部环境原子体系之间信号格式转换有损失,只有数学信号,无化学信号。电子计算机不能真正“感受”“理解”外部世界的信号。(三)高级智能和生命高度关联。电子:同质单一原子:电子+原子核心组成原子,原子是个动态平衡体,具有了产生智能物质和功能的基础条件RNA分子:可以复制自身,产生智能生命的实质性跨越。人工智能生命根本问题有三个:1.系统信号输入问题:如何实现高保真。感知(原子相互作用过程)不可数学计算.2.系统内部逻辑问题:动态反应平衡体运作机理是什么。阴阳五行生克?3.系统物质载体问题:载体应具备什么条件。除了碳有机分子载体,其他载体(硅分子)是否可行。(1)物质和数学符号物质:电子,原子,分子,波,光等等。物质运动不等于数学符号。起码目前,没有办法用数学完美描述一个原子全部属性。物质运动=形体+功能。形体变功能变,功能变形体变。用中国理论说就是:阴阳相生相克。(2)生物体生物是分子级运算。构成生物体的电子+原子+分子,既是形体又是计算功能。电子+原子+分子都参与运算和表达(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碳有机分子结构随电子得失而变化。形体+功能高度统一。。(3)我们的目标:深入研究生物体,把功能从形体中分离出来,嫁接到其他物质载体上(比如硅基物质上)。(4)现有成果:1.电子计算机:电子级运算。只有电子流参与计算,没有原子+分子参与计算。功能逻辑=数学符号。形体载体=电子流+硅原子硅基的原子不会随电子得失运动发生化学反应--只有电子流参与计算,没有原子+分子参与计算。硅基物质和电子之间是割裂的。有机生命体:长链有机分子柔性好,容易随外力而形变,形态种类多样类似积木,适合作为生命体的建筑材料;形态多样变化多,则容易形成反馈信号;质变到量变产生崭新形态;电子在有机分子之间层层传递,能量逐级传递推动;电子信使和分子肌体合一,电子动则分子肌体也起变化;使得反应形成连锁生生不息--精密到分子级别的连锁反应机(微观载体是有机分子;宏观载体是细胞)。电子计算机:外设由无机分子组成的宏观躯体,cpu核心是在电子在硅基载体上运动,电子的运动和肌体没有化学反应,只有电子参与信号的表达计算无质变到量变(单一同质的表达好比水+复杂的自来水管道或者天上的云由无数水分子组成变换无方,都不能产生智能,原因都是同成分无质变),无能量传递推动,则整体不能达到分子级别联动。2.分子计算机:分子级计算,比如DNA分子计算机。在可见的将来,最有希望的是碳基有机分子计算机。硅基上做出智能生命很困难。(5)未来:生命体和电子计算机运算的灵魂都是电子流,所不同的是电子作用方式,生物的电子流动方式是分子之间层层传递电子,同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在客观上看相当于肌体也参与了智能的计算和结果表达,在外观上看,肌体是“活”的可变化的有感觉的。电子计算机只有电子流的运动,电子和肌体的硅原子不发生化学作用,这决定了电子计算机不可能出现活的灵魂。计算机的电子流运动速度远高于生物的电子交换运动速度,在某些计算方面远胜于人类,但没有原子、分子参加计算表达,则在智能方面远逊于人类。肌体要可变。硅基载体不行,用类碳基载体,原则上要满足:载体可以和电子发生复杂的作用,产出各种长链条分子。电子计算机不行,现在的DNA分子计算机,利用了生化反应也许有点希望。将来的网络世界是分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人类+机器人混合互联网。人脑是有可能与生物计算机对接的,则新的混合智能就有可能会出现。机器能产生灵魂吗问题实质:人类首先从自然的碳基生命的物理、化学物质运动过程中抽象出数学计算模型,嫁接到其他物质基体(比如硅基)之上,以使得基体物质按照数学逻辑产生动态连锁相互作用+反应。表面症结:数学不行,数学只是描述量,而不能描述质。数学计算无质变。根本症结:计算过程所依附的物质载体不行。纯电子载体相互作用无质变。谈到数学(静态概念)或计算(动态过程),人们往往脱离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