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知格入格出格(定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考作文的知格、入格、出格——09年上海高考作文阅卷有感彭钊知格——写作常规了然于胸,评价思路心中有数何谓“格”?这里的“格”主要是指作文的规范和要求,同时还包括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思路。“作文的规范”即写作常规,包括审题立意、文体择用、标题拟写、结构布局、材料挑选、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等。一般而言,审题要准,立意要明,文体要二适合——适题适己,题目要亮,思路要清,结构要严,材料要典型充足,手法要丰富灵活,语言要明白晓畅。具体到不同的文体,“抓手”又各有不同:记叙文要以记叙描写为主,抓“六要素”写作;议论文须以议论为主,抓“三要素”写作;说明文则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抓住事物的特征,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择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运用平实准确的语言来进行写作;散文写作要彰显其“形散神聚”的文体特征;小说创作“三要素”要得到凸显;应用文体的写作必须体现其文体的格式和特征。“作文要求”指的是每次作文时题干中所附带的显性隐性的写作要求,写作时这些要求必须满足,且一个都不能少。上海高考作文评价始终贯彻一个原则——“为高校选拔人才、为中学语文教学服务”。本着这个原则,阅卷组制定了如下的作文评分标准(以下只选取议论类文体中的一类卷、二类卷的总体标准作简析,三、四、五类卷及其他类别文体的评分标准均略去):一类卷(63-70)总体标准为:能准确理解材料,角度恰当,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二类卷(52-62)总体标准为:理解材料基本准确,角度较恰当,立意较深刻,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解读评价标准,好文章应具备这样的共性:理解材料要准确,切入角度要恰当,立意要深,中心要明,感情要真,结构要严,语言要畅,要有创新。此外,评分标准中还附有一项扣分说明,对此我们须予以足够的重视: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每错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细节影响成败,不可掉以轻心。据笔者统计,约有80%的考生在错别字一项中被扣去1-2分,今后的考生一定要引以为戒!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和评分细则一般会根据当年作文题目做出相应的调整——往往大同小异,但作文评价的指导思想是相对恒定的。上海高考作文的评价思路可以归结为四个鼓励:鼓励学生抒真情、写实感;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通过独立思考写出有思想深度的作文;鼓励百花齐放,各种文体、各类文风兼容,并在此前提下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鼓励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上海高考作文评阅青睐点有五:思想、真我、朴实、规范、创新。熟谙作文之“格”,可确保写出来的文章不会出现大的失误。反观考场上的那些四五类作文,失败之因常在于作者不知“格”。如《灵动的水》《成功与失败》这类文章,作者抛开作文要求及材料,通篇不见材料,一个人在那里“自言自语”,得分之低令人咋舌:《灵》23分,《成》31分。又如《父亲的爱》《给屈原的一封-2-信》二文,前者写父爱,后者悼屈原,均与材料毫不搭界,且通篇不用材料。虽感情真、构想奇,但也只能得到39分和40分这样的低分。不知作文之“格”之害可谓大矣!唯其知格,方可入格。考生在平常的作文训练及高考之前的两次模拟考试中,应将高考作文的写作常规和评价青睐内化为自己的一种写作潜意识、潜要求,在自觉不自觉中以高考作文的规范和标准来导引自己写作。入格——秉承传统写出常规,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如果说知格是作文前心中有“格”,那么入格就是写作时笔下有“格”,即写出来的文章是一篇合乎作文规范、有板有眼的文章。这种“板眼”表现在如下八个方面。第一,审题要准确,忌偏题离题。第二,立意要明确集中,最好能独到、新颖、深刻;忌含混分散、人云亦云。第三,文体要适当——适合题意文意且适合自己,文体要规范特征要分明,忌写成“四不像”。第四,文题要亮丽夺目,同时又要和中心紧密相连;忌平庸倦目,更忌题不对文。第五,结构要严谨,思路要清晰,层次条理要分明,开头、中间、结尾的处理上尽量做到“凤头”“猪肚”“豹尾”;忌思路结构混乱或不合逻辑。第六,感情要真挚,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第七,内容要充实,选材要恰当——典型充足且富有时代气息;忌空洞,忌堆砌材料。第八,语言运用要规范得体,文风要朴实;忌语病错别字,忌华而不实。一言以蔽之,写出来的文章既要言之有物——有思想有内容,又要言之有序——有思路有条理,手法语言运用得体。拿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来说,作文入格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审题。只要审题准确或基本准确,其他方面只需写出常规——哪怕在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还存有不足,文章就可跻身二类作文行列了(52分-62分)。今年的作文题在审题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考生应细心谨慎。首先,要仔细揣摩题干,明确写作要求。题干由五个短语构成,每个短语都既是要求,又是提示。“根据以下材料”要求考生据材料立意,不得抛开材料擅自作文;提示考生本次作文的形式是材料作文,要按材料作文的规范要求来写作。“选取一个角度”要求考生只选一个角度,不要面面俱到;提示考生写作角度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有多个,考生应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挑选,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切入。“自拟题目”要求考生给自己的作文拟个题目;暗示考生应抓住这机会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给自己的文章拟一个性化的亮丽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考生注意文章的篇幅底限。“诗歌除外”要求考生不能写诗歌;提示考生文体自选自定,但一定要有体。其次,要研读分析材料,提炼出材料蕴含的观点。材料有三层含义:其一,郑板桥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开创了自己的书体【创新离不开借鉴】;其二,郑板桥的作品单个看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个体离不开整体,学会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把握事物】;其三,郑板桥作品的价值是独一无二的【倡导个性,倡导独创】。三个最佳写作角度为:借鉴与创新,个体与整体,个性与独创。能如是审题,能从上述角度中择取一个切入的考生,其作文一般都可以进入二类甚至一类。二类作文内部分为三个档次(上海高考作文卷共分为五个类别,每类内部都细分为上中下三个档次):二类下(52-54),二类中(55-58),二类上(59-62)。如《海派》这篇文章,通篇以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为例,强调艺术要有自己的个性风格。它基本符合二类文章的总体标准,能从题意中总结出一定的道理,但内容略显单薄,语言有华而不实之处,故只能划入二类下,得53分。《文化的整-3-体与多元》一文,从个体与整体的角度切入,强调在不忽略个体的前提下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和把握文化。符合二类文章总体标准,能从题意中引出一定的道理,观点有一定的新意,写作平稳充实,故可划入二类中,得57分。《个性的追求与共性的改造》和《有心莫共花争发》这两篇文章,前者谈个性与共性二者须有机协调,不可偏执;后者强调人生应活出自己的个性特色和个人风采。它们在符合二类文章总体标准的前提下,都能从材料中引出有意义的道理,且写得有灵气、有新意,但在内容、结构、语言某一方面有不足,故列入二类上,《个》得到60分,《有》得到61分。后者的1分高在哪里?题目拟得更好,新颖夺目。有些文章审题正确,角度选得也不错,但却只能沦入三类作文的行列。如《创新》和《整体和部分》二文,前者谈要创新,后者谈看待分析事物时要注意将整体和局部相结合,而不要将二者割裂开来。这两篇文章审题立意都没有问题,其不足之处在于:前者叙多议少,堆砌材料;后者虽有理有据,但逻辑有些混乱,表述有语病。由于上述方面的“不入格”,结果令人遗憾,《创》仅得47分,《整》得到50分。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入格与否就成了划分二三类作文的重要依据。对大部分考生来说,作文训练的目标应定位为“入格”,力争在考场上写出一篇达到二类中上水准的文章。在此基础上,如想让作文得分更上层楼,则须“出格”。出格——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独辟蹊径卓尔不群直白的说,“出格”就是指作文要勇于创新,写出与众不同、带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文章——前提是审题正确。创新重要吗?重要,太重要了!如果说二类卷是规矩者的天下,那么一类卷便是创新者的舞台,不创新的文章是很难进入一类卷的行列的。关于这一点,仔细看看09年上海高考作文一类卷的评分细则就清楚了,细则告诉我们:创新是一二类作文的分水岭。如何创新?大致可从立意、文体、题材、构思、语言等方面入手。立意贵在体现自我思考、独到发现,不拾人牙慧,不人云亦云。文体应避开常用的议论文、记叙文、散文,择用相对冷僻的小小说、寓言、应用文等,读来令人耳目一新。题材在确保适当的前提下,避开老套、常见的事例,尽可能择取他人想不到的鲜活典型材料或文学掌故,以增加文章的新意和时代生活气息,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构思上要匠心独运,既合情入理,又给人以新奇独特之感,这方面可多揣摩学习莫泊桑和欧·亨利的作品。语言的创新则属语言功力深厚者为之(如尝试文言写作等),一般人等朴实即可(坚决反对华而不实)。我们倡导创新,但也要避免陷入创新的误区。笔者在此申明三点:第一,创新有“备”,它并非考场上灵光一闪,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平时有意识创新训练基础之上的,是有把握的厚积薄发(坚决反对在考场上突发奇想式的创新);第二,创新有“格”,创新不是随心所欲,它是指文章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写得新颖独特,但总体而言是合乎规范的,是“入格”的;第三,创新有前提,那就是审题一定要正确,这一点对创新类文章而言,至关重要,否则就会得不偿失。笔者在阅卷过程中遇到过一些创新作文,有些文章至今记忆犹新。如《“我”们》这篇文章,从拟题到构思都十分独特。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我”是由一个个独特的“小我”构成,单个的“我”歪歪斜斜,有缺陷不足,整体的“我”错落有致,个性十足,强调要从整体上去把握“我”,把握事物。写得别开生面,-4-摇曳多姿,得分为65分。又如《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一文,写“我”与一老者在博物馆中共赏共评郑板桥书画及中华文化艺术,通篇以对话的形式写作,表现中国文化个性与共性兼容并包、共同发展进步这一主题。视野宽阔,立意深刻,构思新奇,语言睿智,可谓09年高考作文中的极品。初评为满分作文,后因错别字的缘故扣去3分,最后得67分。还有一篇名为《子独》的文章,也堪称独特,全文以文言的形式创作,文言运用纯熟,语言功力深厚,不可谓不新。但由于其他方面如审题立意等未“入格”,中心不明,思路不清,最后仅得到43分,令人扼腕叹息。注:本文2009年11月发表于《中学生·高中作文》一书中。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