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考点2考纲展示第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第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___、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的改变。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整体[温馨提示](1)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2)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产生了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自然地理要素对土壤的作用结论成土母质①土壤形成的_________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②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土壤是一个构成复杂、不断变化的自然综合体,其形成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气候①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_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_____与强度;②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_____________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生物①是土壤_________的来源;②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物质基础水热状况外力地貌性质形态有机物质自然地理要素对土壤的作用结论地形海拔高度在山区,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________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________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坡度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__,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________能够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坡向阳坡接受________能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____状况比阴坡差垂直气候理化性质快成土母质太阳辐射水分[温馨提示]我国南北方土壤肥力特性差异成因(1)北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较少,积累较多;北方雨水较少,水分蒸发较多,表层土壤盐分积累多,故呈碱性。(2)南方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多,积累少;南方雨水较多,淋溶作用强,故呈酸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1.(2015·全国卷Ⅱ·节选)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解析2.(2014·江苏高考·节选)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湿润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解析3.(2014·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如图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解析4.(2013·全国卷Ⅱ·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解析:第(1)题,图a沼泽的水位和地下水水位持平,说明沼泽的水源自地下水。其稳定的原因是山坡上地下水水位稳定,植被能涵养水源;其过程可逆推地下水—下渗的雨水—植被截留大气降水。第(2)题,从图b中可以看出植被较移植前稀疏、沼泽的面积较移植前缩小。从图中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可以看出地下水水位下降,原因是桉树消耗大量的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生物气候→植物→动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植物→气候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是冰川地貌积水而成的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是河流堆积作用而成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在阳坡,冷杉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1.(2015·江苏高考·节选)右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解析2.(2014·江苏高考)《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1)~(2)题。(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A.山间峡谷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D.平缓高原(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A.地理位置B.灌溉系统C.农业科技D.水力资源解析3.(2012·广东高考)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解析:大量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可以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缓解全球变暖。酸雨的形成是由大量酸性气体造成的,与二氧化碳无关;氟氯烃的排放与臭氧层空洞有关;“生物泵”作用与洋流流速关系不大。答案:A读下图,回答1~2题。答案:C点拨:P环节反映气候对土壤的影响,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下,气候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红壤发育,土壤有机质含量低。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规律答案:A点拨:该图反映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12~13题12.关于各代号所表示植被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有:A.甲为荒漠B.丙为热带雨林C.丁为针叶林D.戊为阔叶林1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叙述有:A.丙在非洲广泛分布B.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C.乙分布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D.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ADBC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它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读下图完成1~2题。修建水库ⅠⅡ蒸腾加强湖泊周围降水增多Ⅲ1.图中I、Ⅱ、Ⅲ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植被覆盖率增大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①③②2.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