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高考中文言文的阅读占百分之二十的比例,考生每年在这个命题上失分很多,总体看来重要的原因是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把握不好,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一些具体的方法。一、认真品读题干,抓题干中的题眼。高考文言文命题核心常表现在题干上,完成文言文的阅读就要抓住这个开门的钥匙,例如: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豫让(人名)“忠义”的一组。像这样的题干一般变化不大,注意两点:其一,“忠义”。其二,“全都表现”。这里的的“忠义”是我们的阅读重点,把握忠义的内涵,对父母、对朋友是不是“忠”,对亲属的爱是不是“义”。而“全都表现”的表述则是做题的技巧,在这个表述上一定要看是“表现了”“全都表现了”“正面说明”“说明了”这里一定要抓住正面、侧面、表现、全都表现等词的体会。二、清楚的认识人物及人物关系。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几乎都考史传类文章,而且多选择历史中廉吏的一生小传,鉴于高考时间的限制,一般都是命题者加工整理了的,也必然带有命题者的主观目的----选择突出人物的某一点,同时为了突出某一点,必然有夹杂其他手段如:人物对比,个人突出的一面等,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人物链,所以阅读时一定要理清这个人物链上的各个人物,其一、明确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对比人物、陪衬人物等。其二、明确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纠葛,对比人物的可比性,陪衬人物的陪衬点。三、理清文中的线索,高考文言文考题一般是人物的良好品行,在选材上是优秀人物,那么依据人物传记是“整理”而来的原则,这个整理出来的“二手”人物传记的事迹一定比较集中,我们在阅读中一定牢牢抓住这一点信息去体会。1、人物的职业归属,是地方的还是朝廷官员、征战平虏的将军或是文人墨客高士等。2、了解那些具体的事件。主要事件是什么,主要事件下有哪些小事件,比如官场升迁、官场应酬、给帝王进谏、对下属的关爱、从容应对困难,正确应对百姓的燃眉之急等。3、理清情节线索,理清地点转换,史传文学中,人物的表现常在于它的不同地点中的不同表现,依地点理出事件-----依事件带出事迹----依事迹看人物的思想境界、社会价值、事件的社会意义。四、准确的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品行。高考选文一般思想性较强,如选岳飞传就不选秦桧传,选廉吏传就不选佞臣传,所以把握人物的品质、才能、贡献、才华、特长等是完成人物传记阅读命题的重点。在行为的爱民、善于狱断、交游的魄力、勇力超长、教育风化,荐才、惩恶、勤政、农桑等方面品评其行为。五、抓评述性语言,议论性语言。《史记》中常有“太史公曰”的文字,还有其他文章中的“异史氏曰”等这是作者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要体味。我们这里提到的不仅仅是这一个,还夹杂对文章中事件的一些议论、说明性的文字,综合起来有:1、对人物性格、人物思想的评价。2、对事件意义及社会影响的评价。3、对事件情感取向及其简易评价。4、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对事件的认识。六、借助叙事文章新闻特点及文化常识、把握人物。1、行文特点,常用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以小见大的方法,2、任免词语、各种称谓。如授予官职的词语、兼职代理的词语、调动的词语、降职的词语、人物的字号等。3、固定短语,征战术语等文言文阅读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阅读,我们一定要摸准规律,顺其规律就会迎刃而解。浅谈有效提高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能力的策略杨荣华“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文言的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实践中能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②培养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引导学生关照人物传记,是教师必须明确的教学方向之一。阅读人物传记,从古人身上学习崇高的品德、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助人为乐的仁爱之心、严谨的治学精神、渊博宽厚的知识,激励自我,使学生终身自勉,终身难忘,终生受用。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和分值,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考查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筛选辨别文中重要信息,文意的分析归纳和翻译等。就选材来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人物传记、小说、杂记等多种文体百花齐放。考生在复习这一块时投入的精力最多,但得分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找到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方法,没有探索传记文的特点,没有发现出题规律,也没有总结做题的方法,把精力都投入到死记硬背,或大量的机械性的训练上,结果事倍功半!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帮助学生做好文言常识储备,树立做题的自信心,应该是文言教学的一个重点。“知识、经验是能力提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就不会有较高的能力。”③从高一到高三,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上有一个全面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计划,明示整个高中文言文学习计划,让学生心中有数。高一、高二以学习课文为主,以学习语文读本里的文章为辅,做好文言常识的储备,让学生课外阅读《古文观止》《史记选》《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超越帝王、名臣和名将》和《传记文学》杂志等,学在课内与用在课外结合起来。到高三,回归课本与专题训练相结合,课堂训练与考试题型结合,在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练兵,在练兵中不断积累知识,做好迎接高考的准备。不过,课外阅读也应该“专精于一本,学有余力,而后求其它,不应该走马观花,博观泛览,如穷汉过十里洋场,只觉得眼花缭乱,而无实际所得。”④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克服草率麻痹的通病,对有设点的文中信息的阅读宜细不宜粗,而在枝节情节上又不必过分搅缠而造成思维疲劳。如果在高一课堂上就大讲文言词法、句法,不让学生读课文,背课文也仅限于高考要求的几段,把文言文教学变成了单一的实词、虚词的积累,词类活用的辨析,文言句式的归类,文言翻译的专项训练,致使文言文那充满生机活力与思想情趣的面目就被枯燥乏味代替了,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知识储备包括文学常识的储备、文化常识的储备、字法句法常识的储备。文学常识的储备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二是重要的作家作品。前者是纵向的,可以梳理出一个大概线索;后者是横向的,可以分类编辑,如文人合称、名著合称、名著简介等。文化常识的储备包括古代数量词、古代少数民族特称、兄弟排行称谓、古代年龄特称、古代官场专用词语、古代礼仪、古代科举、天文历法、古代时间词语、古代器具、古代地名、古代服饰、古代建筑、尊称敬辞、谦称谦辞、文化现象等。字法句法常识的储备包括高考常见的文言实词、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方面的分类分点识记与整理。另外,有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阅读答题的效率也是不一样的。这里的心理准备,既指一般意义的平静、专心等,又指由知识、技能等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文言文阅读的“前经验”,见多不怪。有了足够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经验,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在阅读时就能指向明确,关注集中。二、“借我一双慧眼”发现规律“题型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独立思考,发现题目的类型和相应的解决思路和解决策略,而不应直接通过例题的讲解来传授题型及解法。”⑤我们常说:“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先帮助学生探索特点规律,阅读做题时可以减少盲目性。1、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特点。文言文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一般都要写到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传记一般结构形如纺锤,头尾细,中间粗。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二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结尾部分常交待人物或事件的结局。2、考查人物传记的拟题特点。传记是人物的历史记录,只追求有效信息的准确表达。要注意传主官职的变迁,尤其应注意“迁”“左迁”“除”“黜”等词所体现的传主官职的变动情况,要把传主不同的生活阶段和不同的事迹做到一一对应。在考查对传记内容的理解时,出题者有意识地把传主不同的生活阶段和不同的事迹弄颠倒是一种重要的拟题思路。筛选信息题,主要根据阅读的指向要求,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在设题上,一般采用“选误”的形式,每个选项以材料的某个方面作依据,主要进行文意转述,考生务必读懂全文,认真对照原文,细心辨识正误。设题内容有以下几种倾向:表现人物除恶打黑,当仁不让;表现人物勤于务政,孜孜不倦;表现人物用兵神算,锐不可当;表现人物怀柔有方,夷狄归顺。作品中的人物或文官或武将都以肯定颂扬正面立论为主导。翻译文句则考查学生对实词和虚词的积累,句式的把握,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灵活运用能力。3、设题陷阱的特点。一种是无中生有:选项中所陈述的信息内容在文章中压根就无,纯属子虚乌有,命题人有意识地利用句子中部分有多种义项的实词来个移花接木,让人不知所措,实质仍然是检查字词。另一种是混杂信息:就是将某人为官前后的政绩,或一个人在不同地点的行为,或多个人的行为品质混杂一团。如果学生掌握了人物传记的这些特点和规律,发现拟题角度和设题特点,在阅读时才会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答题准确率。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多次测试中反馈的问题是:做题前往往缺乏整体阅读意识。有不少学生粗略的看一下就做题,更有学生根本没耐心读完原文,只看与题目有关的那一句或注释就匆忙做题,出错自然难免,有时运气不好,整个文言阅读都丢分。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必须从做题态度上矫正学生,培养他们的整体阅读意识。只有注重整体阅读这个“根本”,读懂传记内容才是关键,才能保证信息的全面和准确。所谓整体阅读意识,就是要反复阅读文章,总览全篇文章,即使碰到个别词或句子一时不能理解,或者觉得不是很有把握,也要读下去,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和需要认真对待的。无论是平时还是考试,时时刻刻都要有整体阅读意识。因此,就阅读的两种整体感知而言,第一是认真通读原文,结合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第二种是先阅读最后一道选择题的选项,再回头阅读文言文材料,进而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用第二种感知法可能效果更好。整体感知中注意两点:1、通读。对阅读材料从头到尾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字斟句酌既没有必要,考试时间也不允许。词句意思和所写内容能够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如果有文章出处和疑难注释,也要一并读完。2、圈画。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各层意思之间可以用竖线断开。“重要信息”主要指传主的姓名、官职及其变动情况、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等,找到作者对传主评价的句子并对其进行准确理解;“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等,这些词语往往有特点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差错。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解题方法与传授给他们知识同样重要。当学生掌握了阅读和做题的基本方法以后,自然可以提高答题准确度。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主要有形训推断法、结构推断法、语法推断法、语境推断法、成语推断法、联想法、代入法等。联想法,在选项中,遇见有不熟悉的词语,就应该联想一个自己熟悉的词语或句子,从已知的一点推及其他,通过与它相似的句子中词语含义进行比较来推断其意义。代入法,就是把文言实词或虚词的释义,代入原文句,联系上下文看理解是否恰当。要搞清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从辨明词性入手。通过分清虚实,辨明词性,以词性统帅用法,可使繁多的虚词用法有了头绪;通过归类,抓特殊用法,明了一般用法,减少了复习量;结合语境认真分析,辨明意义和用法。筛选文中信息,是指整体上把握文言文阅读段大意后,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