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看民进党执政八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13级政治学理论博士生陈晓晓摘要:台湾问题长期以来是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一个巨大战略挑战。民进党执政时期,由于台湾当局顽固坚持激进的分离主义路线,“台独”分裂活动给两岸关系带来了极大的战略险情,使台海局势多次走到爆发危机的危险边缘。本文全面分析民进党八年执政的后果,及其执政危机之所在,并阐述民进党执政对海峡两岸关系产生的影响。关键词:民进党;政党轮替;民主政治;两岸关系;“台独”2000年3月20日,陈水扁靠着国民党的分裂当上了台湾地区领导人,民进党实现了长期追求的执政梦想。首度政党轮替的实现,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台湾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大成就,而多赋予较为高度的正面评价。四年后,陈水扁又靠“两颗子弹”不光彩连任。然而,在大家对政治更加民主化的殷切期盼下,民主政治的质量真的因为政党轮替而向上提升了吗?还是正在倒退而向下沉沦?台湾民众似乎尚沉浸于政党轮替的成就之中,误认为至此已完成台湾的政治民主化历程,因而逐渐松懈了对民主政治发展的关怀与追求,并导致人们对于民主的运作及其价值,已经产生的松动现象。一、民进党执政八年评述无可卸责地,政府的角色与作为,仍然是形成人们对于民主价值观感与信念,也是民主政治的发展究竟趋向民主巩固,抑或是正走向倒退的决定性因素。光阴荏苒,八年弹指一挥间,民进党执政却让台湾人民一次次地从希望转入失望,从欢乐陷入痛苦。这八年,是台湾政局动荡不安的八年。民进党以意识形态施政,不断挑起“统独”、省籍纷争,制造仇恨情绪,撕裂社会族群。虽已执政,却不脱在野本性,动辄上街,习于冲突,台湾社会深陷对抗和无序之中,只问蓝绿,不论是非。尤其是每逢选举,民进党动辄操弄族群,煽动民粹,恶意攻讦,乱中取胜,以致选举早已偏离民主常轨,成为相互谩骂攻击、抹“红”抹“黑”的“杀戮场”。台湾社会不仅没有向上提升,反而不断向下沉沦,令人们无不扼腕叹息。1这八年,民进党政权加速腐败的八年。民进党打着清廉改革旗号,骗取民众信任进而迈向执政之路。但一朝大权在握,则却抵不住权力与利益的诱惑,所谓清廉改革早已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贪婪与私欲。“国库”通私库,公钱变私钱,一连串高官权要窃财有术,甚至陈水扁本人也涉及重大贪渎弊案。民进党清廉形象破灭,核心价值沦失,百万“红衫军”走上街头发出“阿扁下台”的怒吼,表达出社会大众对陈水扁及民进党贪腐政权的强烈不满。这八年,是台湾经济停滞不前的八年。民进党争斗有术,理政无能。大搞“闭关锁岛”政策,自绝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浪潮,拒搭祖国大陆和平崛起的顺风车。尤其是坚持“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紧缩政策,拒绝两岸直接“三通”,对赴大陆寻找生机的企业以各种理由予以打击惩罚。加上政局动荡,外资入岛却步,企业纷纷出走,经济续陷低迷,财政赤字巨大,失业率屡创新高,民众因生活困难而携家自杀的新闻时见报端。昔日繁荣不再,台湾经济已沦为亚洲“四小龙”之尾。这八年,是台湾军队混乱痛苦的八年。陈水扁利用“宪法”赋予的统帅权,拉拔亲信,排斥异己,用人只辩“颜色”,不问能力,品德与才学兼具者有志难伸,平庸而善阿谀奉承者纷居高位,制度形同虚设,伦理惨遭践踏。尤其是陈水扁在军中大搞“去中国化”,割裂台军与大陆的历史渊源,弱化官兵的中华民族情感,强力灌输“台独”和“仇中”意识,导致官兵思想迷茫,价值混乱,充斥着“不知为谁而战,为何而战”的困惑,连一些高层将领也感叹,台军“从来没有这么痛苦过”。这八年,是两岸关系动荡紧张的八年。陈水扁上任伊始曾信誓旦旦作出“四不一没有”的承诺,但曾几何时,即暴露出“台独”真面目。从抛出“一边一国”论,到提出“台独”时间表,再到鼓吹“制宪建国”,废除“国统纲领”,推动“入联公投”,一次次的挑衅大陆对台政策底线。尽管在大陆和台湾各界有识之士的努力下,两岸经贸文化等非政治领域交流日趋密切,但政治关系却因陈水扁推动“法理台独”而阴霾笼罩,坚冰难解,甚至几度面临冲突的边缘,以致台湾海峡被称为最有可能爆发战争的地区之一。二、民进党执政危机之所在民主政治的基本原理,就是政党政治和国会政治,并透过政党的相互竞争,以及立法对行政的监督制衡来落实责任政治。政党政治的好处,可以避免一人或一党独断,透过含括特定社会基础的政党互动,寻求政治的顺利运行与多元融合,以避免社会分歧的无法沟通。而国会政治的优点,也可以确保决策真正来自民意以及因为国会议员来自多元的社会阶层,才能维护“多元民主”的价值。民进党执政八年,它以仇恨取代爱,以意识形态取代常识,用斗争取代正常工作。因此这八年其实是台湾空转,吃着老本的八年。过去台湾两代半个多世纪的经营所奠定的基础,已被他们蛀坏。整个台湾都在哭泣,谁知道他们执政后整个台湾会内爆大哭,最后成了“台湾泪淹脚目”呢?2政党轮替后民进党政府的作为,是在意识型态治国的大架构下,存在着对“国家认同”及现行“宪政”民主体制维护与尊重的迟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显而易见,民进党之危机不自今日始,民进党一执政,几乎就立即陷入了困境。民进党之危机乃是全面性、结构性之危机。危机非仅表现在贪渎弊案丛生,尤其因意识形态挂帅导致执政无能,其结果,台湾发展实际的需要与民进党维持政权选举的需要,构成了民进党执政无法调和的矛盾。台湾社会蓝绿对抗的选民结构,国民党的软弱无能和外部美日的支持,维持了民进党的生存空间,但也制约着民进党难以反省,因而民进党没有能力解决危机。民进党走向更加激进的“台独”方向,路却愈走愈窄。2004年3月13日,泛蓝举行百万人造势活动,口号是“换总统,救台湾”,应是足以让民进党警觉,结果民进党固然继续执政,全党上下却毫无反省,2004年遂成民进党危机加深的转折点。3民进党之危机展现有三:第一,贪腐弊案。贪腐弊案摧毁了民进党清廉改革的形象。民进党是依靠揭批国民党贪腐弊案而取得政权的,清廉改革是台湾民众对民进党最大的期待。贪腐弊案也重创了民进党本土论述的理论基础,因为民进党声称自己代表“本土政权”,“爱台湾”,“要为台湾人民打拼”,“要让台湾向上提升,而非向下沉沦”,事实让台湾人民对这些论述作深层的理论反思。事实显示,民进党的贪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当然最集中地展现在陈水扁“第一家庭”及其亲信胡作非为上。陈水扁的所作所为已使他的道德人格完全破产,当非过甚其辞。民进党与陈水扁的关系,让台湾民众感受到民进党的堕落。连台联党、深绿学者都认定贪腐、必须下台的陈水扁,民进党竟然决定全党挺扁,为了挺扁,公然硬拗,种种表现,让民众对民进党观感奇差,民进党一些精英为此赔上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形象,在后来的选举中自食苦果。当然,民进党挺扁的原因是众所周知的。民进党台面上的人物,政治生命取决于陈水扁,为了权力争夺,各怀心机,倘若公然反扁,不但将会遭致陈水扁反制,其他竞争者也势必会落井下石,徒然使自己提早出局而已。第二,执政无能。与贪腐弊案相较,执政无能或许更加展示出民进党危机结构性的面向。民进党贪腐之所以激起民怨,深层的背景是民进党执政八年政绩奇差,经济问题日趋严重,人民生活水准实际下降,贫富悬殊差距拉大。2006年多数民众之所以要求陈水扁下台,而不愿让陈水扁任满到期,一个重要的理由是,陈水扁已让台湾空转了六年,还要让他继续空转两年吗?一些长期的扁迷采取激烈的行为反扁,生活陷入困境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导致民进党执政无能的所有重要原因,几乎都归结于一点,即民进党的意识形态挂帅。意识形态的坚持使民进党陷入结构性困境而难以自拔。台湾多数民众,包括民进党内务实的精英,都十分清楚,民进党要取得政绩,能否处理好两岸关系是个关键。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和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不但关系着台湾经济的发展,更影响到长期台湾经济的前景。因此,民进党施政必须往中间靠拢,但是民进党的选票来自于泛绿,民进党要巩固基本盘必须依靠深绿,这就使得民进党不能不受“台独”大佬的控制,难以摆脱李登辉台联党的牵制,为了谋求胜选,民进党的政策便往两岸加深对抗的方向发展。台湾发展实际的需要与民进党维持政权选举的需要,构成了民进党执政无法调和的矛盾。陈水扁执政八年,何尝不想有所建树,然而政策朝左夕右,摇摆不定,终至一事无成,其原因盖在于此。2004年继续执政之后,陈水扁深知两岸关系的重要性,亟于突破,而有2005年2月的“扁宋会”与“十项共识”,然而立即遭致“台独”大佬的要挟与李登辉台联党的围攻,卒至又回到2006年元旦讲话与“终统”的更为激进的意识形态方向。对于民进党执政的困境,郑运鹏说:“民进党执政之后,好像被两岸的东西绑死了,同时也被台联限制住,民进党没有办法取得突破”,“以致民进党现在不因执政而左右逢源,而是面临左支右绌的困境。”段宜康说:“台湾跟中国的关系,对很多民进党第二代领导人来说,就是要让中国在台湾消失,这是不切实际的……在台湾推动本土化并不是要把中国从台湾拔除,那是毫无疑义的。”4问题在于,民进党已经没有能力摆脱此种困境。苏贞昌躲在陈水扁“放权”的背后,推动“苏修主义”,在两岸经贸关系和两岸“直航”上,作了微幅松动,已使苏贞昌政绩突显,民间声望持续高攀,但经续会的召开便已招致来自李登辉台联党的强烈攻击与抵制。民进党无力摆脱执政困境,难以取得施政政绩,2008年民进党面临下台的命运。因此,民进党之危机已远远超出是否得以保住政权的问题,而是将长期困扰民进党能否继续发展的问题。然而民进党走更加激进的“台独”之路,却更加没有前途。由此观之,民进党坚持“台独”,则民进党何尝仅止于执政无能而已,简直就是不能执政。“台独”使民进党或许注定只能当一个破坏性的政党,而难于成长为一个建设性的政党。第三,党内问题。民进党的危机也暴露民进党自身诸多的问题。诸如人头党员、派系问题、人才问题等等,从理念层次、制度层次、执政层次,都有诸多深值检讨反省之处。前诸任党主席许信良、施明德、林义雄一一脱党而去,而民进党也弃之如敝屣,其中所突显的问题,值得民进党深切反思。郑运鹏说:“民进党是可以共苦的政党,但同甘很困难。大部分共过苦的民进党人,现在都在享受民进党的执政,但很多人不愿意付出,不愿意再打拼做苦工。”5反映出的也是深层次的问题。论者咸曰,民进党缺乏人才,其实就一般的或县市的人才而论,相较于国民党,民进党或不遑多让,但治理台湾的部会级以上的人才,民进党却是奇缺。民进党人大多缺乏全面的国际观,对于两岸关系问题缺乏深切的认知,对大陆抱有偏执的成见,过于讨好支持选民,甚至缺乏必要的修养和素质,因此民进党执政格局小、政策偏颇混乱、意识形态挂帅,便成为必然的结果。民进党对制度的不尊重也是一大问题。党内制度往往因人而设,因人而废。2000年陈水扁参选“总统”、2006年北高市长选举,党内初选制度虽在犹废,2002年陈水扁以“总统”兼任党主席,声称“党政合一”,党章犹在,旋即又可弃党主席职位而去。执政之后,陈水扁完全掌控“内阁”人事安排,频繁更换阁员,或为酬庸,或以“色”取人,结果所用非人,不少政策荒腔走板,更重要的事,基于对国民党时期文官体系的不信任,民进党执政之后,对于行之有素的文官制度和行政伦理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也影响到行政绩效不彰。三、民进党执政与海峡两岸关系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历来有中国大陆因素、国际因素、台湾岛内因素及两岸关系自身发展因素四大层面,在不同的时期四大因素所发挥与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又各不相同。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台湾政治社会的剧烈演变,台湾政局因素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随着台湾政治社会的“本土化”、“民主化”的发展,台湾政局因素对两岸政治关系的影响至为明显,表现为两岸经济、民间与社会各层面的交流交往越愈密切,而两岸政治关系则是日益紧张甚至僵持,即两岸关系中的政治与经济的“分离化”现象十分明显。尤其是民进党八年执政时期,陈水扁当局在岛内刻意推动“台独”分裂活动,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和平与稳定,给台海局势造成了严重的战略险情,致使台海危机情势不断升级。6陈水扁当局在“台独”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某种程度强化了台湾民众的分离意识,“台独”分裂活动成为民进党执政时期诱发台海危机情势的重要根源。在民进党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