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A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答:(1)教材分析:分析本框题在本课、本单元、本教材中的地位;(2)学情分析: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班学生的知识能力、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本框题的优势、劣势;(3)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4)教学重难点:紧紧依靠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拟定;(5)教学方法:新课堂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6)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媒体有:黑板擦、黑板、粉笔、教材;现代教学媒体是以多媒体为代表的音像、课件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何种教学媒体最适用,避免单一化,但是更不能从满堂灌变成满堂放)。(7)教学时数:课时分析;(8)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优化的过程,体现着整个教学设计的理念。2、教学目标是如何分类的,其分别有什么意义?答:根据中学政治学科特点: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突出体现德育的特色,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写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在政治学科教学课堂中,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它为中学生奠定一个很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道德发展的基础。对中学政治学科来说,知识目标涵盖相关概念、原理、关系等,其在考试中多以选择、简答题呈现。能力目标:是掌握学科知识技能的途径性目标,对实现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起着纽带桥梁的作用。对中学政治学科来说,其考试多以论述、材料分析、辨析题形式出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学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所以政治学科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和行为的教育,注重对学生情感审美、情感价值方面的培养。教学设计中,这一目标多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和顿悟等的情感层面上,以体现政治课的德育性质和审美本质。我们认为在三维目标中,知识、能力目标是应对中高考的,而情感目标是教学生做人的。3、简要说明说课与授课的区别。说课是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向同行领导或教学人员阐述自己对未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施教方案的理解、效果的预测与反思的一种行为方式,此研究活动短时高效,机动灵活,重在分析,注重理论。说课与上课有密切联系,也有显著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1)要求不同:授课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说课不仅是教什么怎么教,还要问为什么这样教。(2)对象不同:教师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而说课对象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同行和领导。4、列举几类中学政治课常用的教学方法。答:(1)语言类:讲授法,谈话法。(2)直观类:演示法,参观法。(3)实践类:练习法,实践体验法,实习作业法(4)自学类:读书指导法,讨论法(5)探究类: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按自己的观察思考方式去认识事物,或让学生借助教材及相关材料,亲自探究,得出结论,让学生自主建构和完善自我的体系。(6)体验类:欣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二、论述题:(共40分,任选一题作答)1、课程资源都包括哪些内容?答:(1)文字与音像资源:包括中学政治学科课标、教科书、教学设计、教育学方面的教辅书籍,还包括涉及思想政治和时事政治的书籍、报刊、录音、音像、影视作品等;(2)人力资源:包括政治学科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3)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课外参观、调查、访谈,也包括课内讨论辩论、演示、模拟等,还包括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集会、报告、经济司法活动、听证会、参与企业或农村生产活动等;(4)信息化资源:教师通过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多媒体资料和教学课件等。信息化资源因其独有的共享性、互动性、智能化、容量大等特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在运用当中如何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1)在继承中发展。善于开发传统课程资源:①认真研读教材、课标,对课程内容再开发,不要做教材的“奴隶”;②关心时政,开发时政热点问题;③通过读书看报获取教学资料;(2)拓展主体范围,开发人力资源:①学科教师除开发自身资源外,还要开发不同学科和其他教学资源;②注重开发学生资源,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动机;③开发家长、社区、学校、社会各界人士资源。(3)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实践活动资源:①联系学生实践活动,开发实践资源;②关注社会生活,开发社区实践资源;③通过研究性学习开发丰富的实践资源。(4)利用网络资源,合理开发网上资源。(5)注重教学过程,开发深层次、非教学资源。2、阐述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答:(1)当前教学评价所存在的问题:①教学评价过于关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评价,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②教学评价的标准僵化。③教学评价的功利性强,导致功能失调。④是教学评价的方式单一。⑤自评和互评的形式化。(2)有效实施教学评价的对策:①注重知识目标评价、能力目标评价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评价的有机统一。②合理设计教学评价的标准。③提升教学评价的发展功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④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表现性评价方式。⑤区分各评价主体的特点,提高多主体评价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