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2009年初一第11单元第11节历史课_期末课题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洪翔中学2014高三历史课题分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的学者是()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李贽2、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A.维护封建礼教B.主张学以致用C.反对迷信崇拜D.抨击腐朽统治3、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在董仲舒下列言论中,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4、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坚决反对()A.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B.灵魂得救是上帝预先的安排C.灵魂得救必须靠个人的行事修为D.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5、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这表明智者学派认为()A.神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B.神对社会人生起着超自然作用C.人要摆脱基督教的统治D.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6、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A.宣传发展了人文主义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D.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发展7、“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起多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访问苏联进行演出,展示了中国京剧的神奇魅力,获得巨大的成功。”以上材料可以说明A.我国京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走向成熟()2B.梅兰芳是“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之一C.民国时期,梅兰芳为中国京剧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D.艺术交流可以调和国际矛盾,加深各国人民的友谊8、(清嘉录)记载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这反映出清代的苏州()①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之风②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③戏曲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④击牲烹鲜破坏了生态平衡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9、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A.研制成了发电机B.发明了内燃机C.发明水利织布机D.改良了蒸汽机10、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④11、观察下图,据图可以得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伽利略做过实验的比萨斜塔牛顿观察苹果落地A.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B.实用性技术应用性强C.科学观察、实验的方法D.重经验综合,轻视理论研究12、“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3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B.“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D.“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13、19世纪早期欧洲工人运动的爆发,表明人们对于现存社会秩序的失望与不满。这一变化反映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表现为()A.浪漫主义兴起B.印象主义兴起C.现实主义兴起D.现代主义兴起14、下列二表为中国近代学校对学生崇拜人物的调查。造成1913—1923年间崇拜孔子的票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样本300)1923年北京大学(样本1056)A.辛亥革命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C.五四运动唤起民众的爱国意识B.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D.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1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人类先进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是()①早期维新思想②三民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邓小平理论A、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④16、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17、《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A.牛耕的出现B.牛耕的推广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衰微18、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位次被崇拜者得票1孙中山4732陈独秀1733蔡元培1534段祺瑞455胡适45……17孔子l位次被崇拜者得票1孔子1532孟子6l3孙中山174颜渊ll5诸葛亮、范仲淹86岳飞74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19、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B.皇权至上C.审美的价值D.国家大一统20、“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A.推恩令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要求:认真阅读材料,仔细审题21、(12分)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指代符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政治意义。灵棺夜行看门狗材料一中国古籍中出现的部分人名: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南史》),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材料二《家史》中出现的部分人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名字越随意,孩子越好养。因此,“狗剩”之类在当今难以登得厅堂的名字就大行其道。50年代以后,很多人起名解放、建设、卫国、立功、援朝、跃进、卫东、向阳、继红、文革、卫星等。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人起名讲究更动听、悦耳的声音和表达,勇、伟、娜、丽等极富男性或女性色彩的字眼被广泛采用。21世纪,中国第二批独生子女开始为人父母,他们读着金庸、琼瑶的小说长大,他们希望给孩子一个并不大众的名字,彰显个性。有的孩子随母姓,四、五个字的名字也出现了。材料四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5这种现象就是避讳,表示作者不敢、不能或不愿直呼其名。避讳制度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当时人的起名深受什么制度和思潮的影响?(4分)(2)据材料三,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5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人的起名分别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3分)(3)据材料四,你怎样看待“避讳”这一社会文化现象?(2分)(4)临沂某中学历史探究小组在阅读某文献时发现一则史料:宋时有州官田登,自讳其名,州境之内皆呼灯为火;上元放灯。吏人书榜揭于市曰:“本州岛依例放火三日。”时人讥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为什么田登将“点灯”改为“放火”?(1分)这种做法或历史现象对历史研究造成了什么影响?(2分)22、(13分)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显露某些民主的、人文的近代社会的熹微晨光,其在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某些表现就是它的背影。材料一:明之中叶以后,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两大主流之一的是讲世情。……讲世情小说的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间于人间的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最著名的是《金瓶梅》。……清代底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比较的多,我现在可以分成四派来说。……人情派,即可以著名的《红楼梦》做代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6材料二:画上题诗的两幅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材料三:某校教师研习李贽思想的学习笔记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李贽对正统的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他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①,也就是说,“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②。他在批判理学家的“天理”“道心”的同时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他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③”他所宣扬的自私在当时的背景下,显然具有反对“灭人欲”的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阶值④。他是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他的观点具有浓厚的反正统意识,开启了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局面⑤。材料四:某校教师研习城市发展史的学习笔记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推动了工商业城市的兴盛,都市中的一些富商往往衣服屋字,穷极华靡,金钱珠宝,视为泥沙⑥。伴随商业的发展,苏州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现象(《明神宗实录》卷361),这表明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至清朝苏州已经是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⑦。与之相随的是,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回答:(1)在材料一中,鲁迅讨论的明代中叶以后的小说流派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小说流派的基本特点。(1分)(2)材料二是充满士大夫情调的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这类绘画的艺术形式被称为什么?(1分)其基本特点是什么?(1分)(3)材料三中,李贽的思想观点具有的最大特征是什么?(1分)在他生活的时代,思想界的主流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什么?(1分)7(4)综合材料一、二、三,明代中叶以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倾向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四,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5)材料三和材料四作为历史叙述,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和历史描述的综合运用。请在答案纸上选出与上述四种叙述类型相对应的带有下划线的文字序号。(4分)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启蒙历史网论坛材料二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启蒙历史网论坛材料三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