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源篇:从西汉皮影到当代陕西影视一、历史久远厚重深沉—陕西独特的影视文化2013年下半年,网民们和各大网站不断的在发起投票总结各个省份的很多“最”,最初总会不乏有美食、美女之类的投票,后来有个很有意思的投票题目叫“请用一个词来总结你们省份人的性格”。网民们都竭尽所能的想出最好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家乡人,对于陕西人来说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楞娃”,出人意料的是票选最高的词语是“大气”!这的确是一个听起来会长鼓舞人心的词语,与他相比其他一切美好的形容词都看起来有些“小气”了,呵呵!不过细细想来,在这个由厚重久远历史文化所造就的地方生长起来的人们不需要矫揉造作、拿腔作势,骨子里天生就带着大气的范儿。这不仅是陕西人的气质,也是这些人谱写的文化气质,这种气质对于任何一部影视作品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他是根基与核心,也是剧中人物赖以生存的地理空间和物质世界。陕西影视生成的文化根基无疑是陕西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1、陕西文化对影视文化的影响陕西省位于北纬31°43’,东经105°29’—111°14’之间,处在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与内蒙古、宁夏、山西、河南等省市接壤,总面积达198570平方公里。陕西省处于我国从东南湿润地区向西北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自然景观带有明显的过渡色彩。地势总特点是南北两边高,中间相对地。自南向北可划分为山南山地、关中平原、陕北高原三个部分。在其中,黄土层覆盖的陕北高原和黄土沉淀为主的关中平原,均以地表黄土地为主要特征,两项合计要占到陕西陆地总面积的64%,接近三分之二。因此,无论是在陕西本省还是在外省市人看来,将陕西的主流地域文化命名为“黄土地文化”已经具有了充分的自然地理的科学依据。除了这样鲜明的地理特征外,还有一项地域文化也颇为人乐道,那就是“陕西十大怪”:第一怪:面条像裤带。陕西人偏爱面食人尽皆知,但将这面食发挥至极的非裤带面莫属。而且它还有个俗称,叫biangbiang(音)面。第二怪:锅盔赛锅盖。据说锅盔这一美食起源于唐朝,可谓历史悠久。同时,赛锅盖一般的大锅盔也体现了关中人粗扩豪放的性格。第三怪:羊肉泡馍大碗卖。牛羊肉浓汤泡烙饼,人人拿一个带彩大碗,不仅是陕西人钟爱的美食,也是汉族与草原民族饮食文化交融的印证。第四怪:碗盆难分开。“老碗”这一名词是陕西人对大碗的亲切称呼,塔体响了陕西人简朴而又古拙的饮食习惯。第五怪:板凳不做蹲起来。陕西人蹲功奇佳,蹲着不仅舒服,吃饭也带劲,聊起天来更是无所不包。第六怪:帕帕头上戴。手绢在陕西被称为帕帕,可以防风、防沙、防尘、防晒、保暖,在黄土大地上可谓是居家旅行必备之物。第七怪:姑娘不对外。这种择婚原则一方面体现了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封闭性,另一方面也出于陕西人心目中的优越感和富庶感。第八怪:房子半边盖。在林木资源较为缺乏和黄土风沙大的陕西,这种房屋建筑,冬档寒风夏遮阳,还节省木料。第九怪:皇上两行埋。沿关中川道南北两线共有72座皇帝坟茔,官家富商更不计其数,甚至还有很多的“外国人”。这一点在全国来说也是独居第一的。第十怪:唱戏大声吼起来。以黑头戏为代表的砌墙,唱声如吼,发自肺腑,如黄河奔腾,如华山波涛。这十大怪的特点是高度的概括和过滤出的总结,不能代表全貌,但是却独具陕西特色。不难看出无论哪一怪都离不开陕西特殊的风土地貌——黄土地。源于这样的地缘特征,陕西的文学艺术之所以会带有浓郁的“黄土地文化”气息,陕西的文学艺术家们之所以会具有强烈的“黄土地文化”情结,对于这些现象和本质我们从根本上就会有所理解了。在众多的影视作品当中,我们时常看到的是:“一场雨冲走一犁土”的自然条件恶劣的陕北黄土高原,在沟沟坎坎的环境里,生生不息、顽强生存的陕北人,比如《人生》中的高加林和刘巧珍;拥有八百里秦川得福饶之地关中平原,建立在黄土地文化于农耕文明基础之上的生产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受到诸多封建正统思想影响和禁锢,重农抑商,崇尚礼制。优势文化和劣势文化同时并存的矛盾心理塑造了关中人的性格品质和文化精神,比如《白鹿原》里的白嘉轩;秉承着从观众黄土地文化向巴蜀文化和渝湘文化过度的陕南地区,具有极为复杂的民情和民风。同时拥有者造就汉文化的汉江汉水,使得陕南地区也拥有及其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比如《野山》中的禾禾。陕西影视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深受陕西地域文化的影响,尤其受自然资源、客观条件、人文历史、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征和取向。二、影视文化的特征“所谓文化精神就是作为本之要素和内在命脉的文化传统,它是文化的中枢神经和合理内核,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演进过程中发荣滋长而结出的理论硕果,是民族文化心理的积淀。作为民族文化的灵魂,它历久弥新,笃实光辉。文化精神有其共同本质,也会因时代与地域的差别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从地域差别与独特来审视文化精神,可以促使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华夏文化的丰富性。”①陕西的地域文化是陕①李浩:《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第20—21页。西的艺术赖以生成和发展的母体,数千年来,无论是世俗民间的艺术还是文人雅士、官方机构所创造的艺术,其实都与这块土地上的文化密切相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气候、地貌、环境、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形成了各个地区不同的地域文化,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又或多或少影响着这个地区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一个地区人们生活的方面来窥得这个地区地域文化的一些特征。百年的陕西电影和三十余年的陕西电视剧在绵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地域文化的追求和坚守之中,以其较为坚定的步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尤其是以西安电影制片厂为带动效应的西部电影,从而成为中国影视文化中一朵不可少的艺术之花。陕西影视文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大致形成了一下的主要文化特征:第一,陕西电影电视受其特定的地域文化影响,尤其受其文学艺术的地缘影响,大多具有朴素的乡土气息与真实性风格。受陕派小说等现实主义基本美学风格的影响,不论是西部电影还是陕派电视剧都追求一种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真实、朴素的叙事风格,这一特征表现在农村题材较多的出现在影视剧中;真实既是一种创作风格,同时又是一种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曾有人笑谈,西部电影的主要特点就是表现那些从黄土里钻出来、土的掉渣的“兵马俑”。但是也正是这种乡土气息、真实、朴素的特点,具体形象的坦露了陕西地区人们的生活面貌和生存状态,真切的呈现了陕西人那种至真至纯的人情与人性。(电影《黄土地》剧照)第二,陕西影视剧在众多的艺术作品中体现出了强烈的平民化视点与人文关怀意识。陕西影视剧西欧那个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贴近民生,既展示了历史上某个特定的年代普通百姓生活中的种种生存境遇,也较为深入地呈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以及当下社会转型期中人性、人情的变异,以及人生的曲折和命运的多舛,故此,这类影视剧中总有着一种温和的平民化视点,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第三,陕西电影电视剧立足于本土化的厚重历史,倾力书写周秦汉唐的历史辉煌。众所周知,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拥有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历史的一片热土,因此,对于这片土地人文历史的表现也称为多年来中国影视剧关注视角之一,也是陕西电影电视剧投资与生产、创作与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电视剧《大秦帝国》剧照)第四,陕西电影电视剧在文化内涵上着力展现三秦人的精神气韵。不论在荧屏上反映历史伟人、城市知识分子还是表现农村平民和城市平民,不论是反映男人还是反映女人,不论是反映“侠”还是反映“匪”,这一类的影视剧通过刻画和塑造的男性系列人物形象和女性系列人物形象,充分展露了陕西人身上的阳刚、骨气、诚信、豪壮等精神气韵。第五,陕西影视剧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着重于对其两重矛盾的刻画。在受现代文明和思想观念浸染较少的陕西地区,人们具有极强的传统特性,一方面拥有者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他们有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因此在对陕西地区人物形象塑造时,往往是从这两重性入手,既细腻、真实地展现人物性格特征中美丽、勤劳、温情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他们思想和性格中落后、僵化与守旧的一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文化反省和文化批判。第六,陕西电影电视剧的一个最最特色的方面就是影像叙事方面倾力打造独特、浓郁的民俗与民风景观的展现。任何文艺样式和文艺作品的创作,都受到一定地域环境、民俗文化的制约和滋养。陕西有着诸多的独特性民俗与民风,如秦腔、陕北民歌、剪纸、腰鼓、关中皮影等,导演们在创作中对这些民俗文化的造型设置和语境运用大大强化了文化感、历史感与厚重感,提升了它的美学品格。(电影《黄土地》剧照)三、影视文化的类型面对陕西长期以来形成的地域文化形态和本质,陕西影视的艺术工作者们,包括并不属于陕西创作群体的外省市艺术家们,他们在书写陕西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时,由于地域文化本身的“文化内驱力”以及“融贯统一的形态”②作用,必然会在其作品中,带有许多共同性特征的文化判断与选择,带有强烈的地域文化价值取向。陕西电影电视剧的生成和发展深受陕西地域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征和取向。如果从文化形态、文化价值取向等角度来加以分析和归纳的话,可以看到,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文化类型:第一,历史演义文化取向和类型。这一类型的影视剧创作多以国家力量为主,规模之盛,影响之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近两年来电视荧屏除清宫戏外主要占领市场的陕西历史剧,如《唐明皇》《武则天》《汉武大帝》《大秦帝国》《贞观长歌》等,构成了多年来蔚为壮观的艺术景象。这些作品在表现陕西地域文化时立足于全国视角,都是对于陕西特有的历史文化的艺术演义,同时又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现代性思考和审视。另外陕西影视制作机构投资创作的作品,由于主创人员对于陕西地域文化颇为熟悉,因此在作品中表现的地域文化特征更容易融入进本质的精神之中。②“一种文化就如一个人,是一种或多或少一贯的思想和行动的模式。各种文化都形成了各自的特征性和目的,他们并不必然为其它类型的社会所共有。各个民族人民都遵照这些文化目的,一步步强化自己的经验,并根据这些文化内驱力的紧迫程度,各种异质的行为也相应的越来越取得了融贯统一的形态。”(美)鲁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张燕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第一版,第45页。(电视剧《武则天》剧照)第二,红色革命文化取向和类型。主流文化在陕西影视剧中的反应,自然就是以反应好人好事和时代精神风貌为主旨的主旋律影片。由于中国影视传媒的首要功能和基本价值取向是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的宣传与传播,因而主流文化无可置疑的成为了中国影视文化格局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文化构成。在陕西,可谓是红色革命文化的发源地,对红色革命文化的开掘,既可以让观众领略老一辈革命者开创共和国时期的那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和伟大壮举,同时也更可以加强民众对本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自信心,自强意识,以及对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第三,世俗平民文化取向和类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无论是国家意识形态文化或是启蒙主义的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都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而通俗文化、大众文化却日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信息接收与传播的主要选择。这种大众、通俗文化在陕西影视剧中又可分为农村平民文化,如电影《野山》。以及城市平民文化,如电视剧《半边楼》。第四,民间传奇文化取向和类型。民间传奇文化不仅是中国影视剧所独有的类型,在拥有中国传说和故事的陕西,也成为突出表现的题材和类型,近年来尤其以侠匪内容为重点表现和开掘的对象。在陕西民间文化中隐含着侠文化和侠精神,以及在这种文化影响之下对人性的张扬和对侠文化理想的向往,却是陕西人骨子里的精神气质。不然也不会出现一样的故事内容却呈现出不一样表现样式的电影《双旗镇刀客》和电视剧《关西无极刀》了。(电影《双旗镇刀客》及电视剧《关西无极刀》海报)四、影视文化的影响艺术作为文化精神的一种形象体现,其产生、流变无不与地域文化的诸多客观因素相关联。这也应了“越是地域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那句话。陕西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与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密不可分,陕西艺术关于人生、关于人的命运、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人与历史的关系等等主题的开掘是与陕西地域文化一脉相承的。可以说陕西地域文化孕育了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