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如何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属于()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技能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2、工作记忆保留信息的时间一般是()A.10-20秒B.1-2秒C.1分钟以内D.1分钟以上3、后续学习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影响被称作()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痕迹消退D.迁移4、一类事物的最佳代表,也就是某个概念的典型例证,称之为()A.表象B.原型C.经验D.概念5、()是让你把不熟悉的问题与你总能解决的熟悉问题相比较,用熟悉的解题方法来解决新问题。A.试误法B.类推法C.手段——目的分析D.简化6、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A.获得规则B.理解概念C.创造性D.知识迁移7、概念图、图表、层级图、群集策略、纲要法等属于()A.精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元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8、在维纳的归因模式中,运气属于()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9、()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A.习得性无助B.挫折效应C.自我效能感D.消极归因10、()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形成形成道德信念。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1、关于道德与品德关系的说法,最全面的是()A.二者相互区别B.二者相互联系C.二者相互独立D.二者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12、智商25-50,心理年龄最多可达6岁,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儿童属于()A.轻度智力落后B.中度智力落后C.重度智力落后D.严重智力落后13、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者是()A.维果斯基B.洛伦兹C.赞可夫D.皮亚杰14、下列合作学习的各种模式中,哪种是为阅读和作文教学设计的()A.学生小组B.成绩分钟C.小组辅助教学D.合作性综合阅读和作文15、教学前阶段实施的评价是()A.准备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标准参照评价16、对教师威信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A.社会对教师的态度B.家长对教师的态度C.学生对教师的态度D.教师本身的条件17、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包括()A.对学习潜能的推测和对个性发展的推测B.对学习潜能的推测和对品德发展的推测C.对记忆潜能的推测和对个性发展的推测D.对记忆潜能的推测和对品德发展的推测18、()是指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沉思型D.冲动型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B.教学评价常常通过测量收集资料C.教学评价不可以通过一些非测量的方法D.教学评价是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测量20、道德两难故事法是()的实验研究中运用的一种方法。A.皮亚杰B.斯陶布C.章志光D.柯尔伯格二、双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安德森认为,陈述性知识是以()和()。A.产生式B.命题C.命题网络D.产生式系统2、影响课堂上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有概念的定义特征、()、()和讲授概念的方式。A.概念间的联系B.外延C.原形D.内涵3、学习策略的类型主要有()、元认知策略和()。A.归纳策略B.演绎策略C.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4、学生的学习动机可疑划分为()和()两个范畴。A.需要动机B.内部动机C.本能动机D.外部动机5、构成道德心理成分包括: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A.道德观念B.道德标准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6、马杰指出,行为目标要包括()、行为发生的条件及()三个要素A.行为的意义B.可观察的行为C.行为的目的D.行为的标准7、认知方式分为()和()。A.场依存B.场独立.C.场稳定D.场活跃8、自学辅导教学的课堂模式可疑概括为()、阅读、练习、反馈、()五个环节。A.讨论B.概括C.启发D.小结9、评价使用的测验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和()。A.标准化测验B.教师自编测验C.心理测验D.学业成绩测验10、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和()。A.自我效能感B.一般交易效能感C.集体效能感D.个人教学效能感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知道如何解剖动物属于陈述性知识。()2、问题解决是指排除障碍、由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3、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4、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是简单的直线关系。()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属于后习俗水平。()6、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单一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7、学习准备是学生的内部条件,是学习的起点。()8、讲授法可以无条件的使用。()9、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10、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一成不变的。四、简答题(4选3,每题6分,共18分)1、怎样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2、如何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3、学生经常会将注意力集中于具有哪些特点的信息?4、有效组织复习的条件和方法有哪些?五、论述题(12分)道德行为训练包括哪些内容?举例说明如何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训练。六、案例分析(20分)张三同学酷爱体育活动,每天放学后便在户外玩球。家庭作业总是不能完成。他感到非常苦恼。如果你是他的老师,该怎样帮助他改变现状?请说明你的设计方案及依据的原理2009年参考答案一、1——5BABBB6——10CBDAA11——15DBADA16——20DBCCD二、1.BC2.AC3.CD4.BD5.CD6.BD7.AB8.CD9.AB10.BD三、1.×2.√3.√4.×5.√6.×7.√8.×9.√10.×陕西省2010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20题,共20分)1.如何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属于()。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技能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2.工作记忆保留信息的时间一般是()。A.10—20秒B.1—2秒C.1分钟以内D.1分钟以上3.后续学习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影响被称作()。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痕迹消退D.迁移4.一类事物的最佳代表,也就是某个概念的典型例证,称之为()。A.表象B.原型C.经验D.概念5.()是让你把不熟悉的问题与你总能解决的熟悉问题相比较,用熟悉的解题方法来解决新问题。A.试误法B.类推法C.手段——目的分析D.简化6.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A.获得规则B.理解概念C.创造性D.知识迁移7.概念图、图表、层级图、群集策略、纲要法等属于()。A.精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元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8.在维纳的归因模式中,运气属于()。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9.()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A.习得性无助B.挫折效应C.自我效能感D.消极归因10.()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形成道德信念。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1.关于道德与品德关系的说法,最全面的是()。A.二者相互区别B.二者相互联系C.二者相互独立D.二者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12.智商25—50,心理年龄最多可达6岁,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儿童属于()。A.轻度智力落后B.中度智力落后C.重度智力落后D.严重智力落后13.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者是()。A.维果斯基B.洛伦兹C.赞可夫D.皮亚杰14.下列合作学习的各种模式中,为阅读和作文教学设计的是()。A.学生小组B.成绩分钟C.小组辅助教学D.合作性综合阅读和作文15.教学前阶段实施的评价是()。A.准备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标准参照评价16.对教师威信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A.社会对教师的态度B.家长对教师的态度C.学生对教师的态度D.教师本身的条件17.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包括()。A.对学习潜能的推测和对个性发展的推测B.对学习潜能的推测和对品德发展的推测C.对记忆潜能的推测和对个性发展的推测D.对记忆潜能的推测和对品德发展的推测18.()是指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沉思型D.冲动型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B.教学评价常常通过测量收集资料C.教学评价不可以通过一些非测量的方法D.教学评价是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测量20.道德两难故事法是()的实验研究中运用的一种方法。A.皮亚杰B.斯陶布C.章志光D.柯尔伯格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10题,共20分)1.安德森认为,陈述性知识是以()和图式来表征的。A.产生式B.命题C.命题网络D.产生式系统2.影响课堂上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有概念的定义特征、()和讲授概念的方式。A.概念间的联系B.外延C.原形D.内涵3.学习策略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元认知策略和__________。()A.归纳策略B.演绎策略C.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4.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划分为()两个范畴。A.需要动机B.内部动机C.本能动机D.外部动机5.构成道德心理成分包括: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A.道德观念B.道德标准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6.马杰指出,行为目标要包括__________、行为发生的条件及__________三个要素。()A.行为的意义B.可观察的行为C.行为的目的D.行为的标准7.认知方式分为()。A.场依存B.场独立C.场稳定D.场活跃8.自学辅导教学的课堂模式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阅读、练习、反馈、__________五个环节。()A.讨论B.概括C.启发D.小结9.评价使用的测验来源不同可以分为()。A.标准化测验B.教师自编测验C.心理测验D.学业成绩测验10.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A.自我效能感B.一般交易效能感C.集体效能感D.个人教学效能感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10题,共10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1.知道如何解剖动物属于陈述性知识。()2.问题解决是指排除障碍、由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3.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4.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是简单的直线关系。()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属于后习俗水平。()6.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单一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7.学习准备是学生的内部条件,是学习的起点。()8.讲授法可以无条件的使用。()9.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10.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一成不变的。()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任选3题,共18分)1.怎样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2.如何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3.学生经常会将注意力集中于具有哪些特点的信息?4.有效组织复习的条件和方法有哪些?五、论述题(12分)道德行为训练包括哪些内容?举例说明如何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训练。六、案例分析题(20分)张三同学酷爱体育活动,每天放学后便在户外玩球,家庭作业总是不能完成。他感到非常苦恼。如果你是他的老师,该怎样帮助他改变现状?请说明你的设计方案及依据的原理。陕西省2010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2.A3.B4.B5.B6.C7.B8.D9.A10.A11.D12.B13.A14.D15.A16.D17.B18.C19.C20.D二、双选题1.BC2.AC3.CD4.BD5.CD6.BD7.AB8.CD9.AB10.BD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2.【答案要点】外部强化可激发外来动机,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堂情境中.教师可以运用目标、反馈、评价、表扬、批评、竞赛等各种强化手段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外来动机。(1)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