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燕歌行》与边塞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适《燕歌行》赏析文学院荣小措学习内容:一、唐代边塞诗人高适1、盛唐边塞诗2、高适简介二、《燕歌行》赏析1、朗诵全诗2、题解3、结构分析4、主题思想5、艺术特色一、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唐代国力强盛,幅员辽阔,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向往从军赴边,并出现了盛唐“无人不作边塞诗”的诗坛盛况。著名边塞诗人有李颀、王昌龄;王翰、王之涣;王维、李白、杜甫的边塞诗也很有成就。代表作家:高适、岑参;1、盛唐边塞诗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图唐朝疆域图“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乃知兵者为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李白《战城南》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杜甫《前出塞》高适,字达夫,早年困顿失意;曾出塞。后担任封丘县尉,弃官:“拜仰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安史乱后,官运亨通,封渤海侯。《旧唐书》:“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其边塞诗最著名。代表作:《燕歌行》2、作者简介二、《燕歌行》赏析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1、朗诵全诗★《燕歌行》是汉乐府旧题。《乐府诗集》中:“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内容多写怨妇旷夫之情。高适沿用旧题,但在内容上有所突破,这与本诗的创作缘起有关。2、题解★创作缘起:“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诗前小序)“感征戍之事”:可见已突破了旧题多写思妇征人的传统,扩大了表现范围,将笔触伸向了更广阔的边地生活,写到了唐代征战生活的方方面面。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次战役的全过程,分四层:第一层的八句,出征。第二层的八句,激战。第三层的八句,被围;第四层的四句,死斗。3、结构分析第一层出征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第一层:出征。前四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汉家”:指代唐朝。唐人以汉代唐。原因一是充满自豪感。如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汉家大将西出师。二是便于讽刺。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首句写东北边关告急。次句讲出征原因:赴边杀敌。写了士兵的杀敌豪情,也意味着将帅的恃勇轻敌。而天子对此非常嘉奖。明代唐汝询: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横行”的典故:《史记·季布传》中樊哙对吕后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后四句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可见唐军庞大的军容和战士们的杀敌豪情以及将军不可一世的骄态。《秦晋崤之战》: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汉将:骄兵千里行军残贼:哀兵本地作战此消彼长优劣分明第二层激战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山川萧条极边土”:气氛肃杀。“胡骑凭凌杂风雨”:敌人攻势猛烈如狂风骤雨。“战士军前半死生”:战士伤亡惨重;“美人帐下犹歌舞”:将军玩忽职守;以对比的手法写战士与将帅之间苦乐悬殊:战士:半死生手握战刀怒视敌人杀声震天刀光剑影将军:犹歌舞手捧酒杯眼望美人轻歌曼舞美人团扇对比极鲜明强烈,惊心动魄。深刻暴露了边将的腐败和士卒的悲惨;表现了对士兵的崇敬同情和对将帅的谴责愤恨。也暗示了战争失败的原因。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描写唐军战败的景象,场面凄楚而悲壮。“孤城落日斗兵稀”一句:★烘托了悲壮的战地气氛;★使对战事的叙述连贯完整;★赞扬了士兵们宁死不屈、奋战到底的精神!★并和出征时的庞大军容形成鲜明对比;引出下文的战败原因。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上句写战败原因:将帅“身当恩遇恒轻敌”。照应“天子非常赐颜色”。下句写战败结果:士兵:“力尽关山未解围”。再次使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士兵的可悲和将帅的罪责。刘湾的《出塞曲》: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第三层被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第三层:被围。写被围士兵的心情。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前四句写征夫思妇的离愁别苦,极悲切伤感。明写生离之苦:“空回首”:汉乐府《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引申:死别之痛:参看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现实的灾难与梦境的美好构成极鲜明的反差!这正是“战士军前半死生”中阵亡士卒和妻子的悲苦!征夫——思妇——征夫——战场(下文)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空间上写出:征人飘零孤独之苦“更何有”引出下面两句: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时间上写出:征战生活的日夜不宁上句写白天所见:杀气腾腾。下句写夜晚所闻:使人胆寒的刁斗声。——死亡迫在眉睫第三层写士兵的痛苦,★是对将帅的更深的谴责;★也为塑造士兵的英勇形象作铺垫;★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第四层死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第四层:死斗,总结全篇,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只写到了“相看白刃血纷纷”的血肉横飞的场面,就戛然而止!暗示了结局——死节。“岂顾勋”以反问语气突出了士兵们不计名利、以死报国的崇高精神。士兵:“死节从来岂顾勋”——崇高将帅:“身当恩遇恒轻敌”——渺小结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军事才能★“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进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抚爱士卒★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军士乃安。……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身先士卒★李将军:军事才能、抚爱士卒、身先士卒今将军:无能、不恤士卒、玩忽职守古今对比,足见朝廷所用非人!“天子非常赐颜色”,将批判锋芒指向皇帝,敏锐深刻。——政治家的远见★真实展示了士兵丰富细腻的内心感受,形象更为丰满!——文学家的诗情★高适对战争的反思:《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军事家的卓识结句立意高远,内涵丰厚,余韵无穷。4、主题思想★热情歌颂了广大士兵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不怕牺牲、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和不计名利的高尚情操;★对士兵们不幸的遭遇和征夫思妇的离愁别苦,表示了深厚的同情;★对唐军将帅的昏聩无能、不恤士卒予以深刻揭露和愤怒谴责。★对天子的穷兵黩武、所用非人也有含蓄的批评。主题思想的丰富深广罕有其匹。5、艺术特色:1)叙述完整,线条清楚,笔法变化多姿。叙事写景抒情紧密结合。2)语句严整,对偶工稳,押韵灵活。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唐军和敌军军事的对比:此消彼长。★前后对比:唐军出征时的铺张扬厉与战败后的困苦凄凉是鲜明的对比★士兵和将军的对比: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恃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夫妻分离与汉将临阵失职,纵情声色。★古、今将军的对比。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5、艺术特色:3)感情深沉强烈,气势悲壮豪迈。《塞上》“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惟昔李将军,按节临此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蓟门五首》其五《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3.高适边塞诗的艺术成就:(1)风格雄浑悲壮,笔力矫健顿挫,气势奔放畅达。•如他的《燕歌行》把雄奇的边塞风光与将士的征战生活写得苍凉悲壮。英雄气概与征战之苦、士兵的浴血与将军的作乐、征人的辛苦与思妇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既有昂扬的格调,也有悲凉的情怀。他的诗没有婉约清丽的优美,只有雄奇矫健的壮美。•宋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沧浪诗话》)。(2)他的诗主观的情感色彩比较浓厚.往往直抒胸臆,意胜于辞。•又如《人日寄杜二拾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总之,他的诗不以词采取胜,而以充实的内容、饱满的感情吸引人。殷璠评“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河岳英灵集》)。(3)多采用写实手法,不多作夸张、想象。•如《燕歌行》中对边塞景色、出征、战斗、思想之情的描写都是写实。•《封丘县》也是如此。•再如《使青夷军入居庸》。•如“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等,•他的边塞诗,既有豪迈雄壮的一面,又有悲歌慷慨的一面,形成了“悲壮”的特点;这种特色的形成,与其诗歌思想感情表现上的明朗率直和语言的质朴刚健,有着密切的关系。•综上所述,高诗内容充实,感情饱满,意气豪迈,语言质朴,笔力遒劲,给人以浑厚、沉实、雄健之感。前人称高诗“尚质主理”、“浑朴老成”(翁方纲)、“沉雄”(叶燮)、“浑厚”(胡应麟),都比较准确地道出了高诗的风格特色。(4)语言质朴流畅而概括力极强.5)体裁较为多样,尤擅七言古诗。•最擅长七言古诗,如《燕歌行》、《封丘县》、《人日寄杜二拾遗》、《行路难》、《别韦参军》等。近体诗也有佳作。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岑参的共性•岑参的生平遭际和高适有相似之处,如年轻时曾至长安求仕不成,以及一度任卑职而终于弃官从戎等等。•他的思想也和高适颇多相通之处,例如对从军立功的向往:“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对权贵的反感:“何处路最难?最难在长安。长安多权贵,珂珮声珊珊。儒生直如弦,权贵不须干。”(《送张秘书》)•但是岑参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并且性格好奇,在诗歌创作上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岑参其人•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银山碛西馆》)•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时命难自知,功业岂暂忘!•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岑参其人•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送人赴安西》)•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岑参的边塞诗•林庚先生《唐诗综论》把盛唐边塞诗归美为•“悲壮的豪情,异域的情调、辽阔的视野、边防的信心”。•而岑参则是唯一能兼此数美的诗人,他的边塞诗中所描述的异域新奇世界几乎是前所未有的。•是盛唐写作边塞诗数量最多、成绩也最突出的一位诗人。他的边塞诗内容的丰富多彩,艺术风格的出奇求新都无人能比。岑参的边塞诗•(一)以英雄主义的精神描绘了塞外行军、征战、送别等各种生活情境,热情歌颂边防将士豪迈的战斗生活、唐军的雄威和高涨的士气。体现了盛唐诗人朝气蓬勃、不畏艰苦的健康心态。岑参的边塞诗•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