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防控应知应会知识-201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院感应知应会知识--重点内容1、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和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监控医生、监控护士需掌握监控医生、监控护士职责)2、医院感染定义: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为监测和统计需要,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计算。)3、医院感染暴发定义: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4.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5、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措施: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要立即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随着调查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及时调整控制措施。具体处置措施为:⑴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⑵切断感染途径。在确定感染暴发的传播途径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感染源污染的环境必须采取正确有效的消毒处置措施,去除和杀灭病原体。⑶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病人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有条件时可对易感病人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技术。⑷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医院感染时,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原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⑸在调查处置结束后,应尽快整理形成书面材料,记录暴发经过、调查步骤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此次调查的经验与不足,强化防范措施。6、医院感染暴发的预防措施:⑴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及早发现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趋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⑵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尤其是特殊抗菌药物的应用;⑶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的监督监测;⑷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⑸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和管理,认真做好消毒灭菌与隔离等工作;⑹严格探视制度和陪护制度;⑺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高危人群与主要感染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⑻及时总结和反馈临床上分离的病原体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⑼加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7、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8、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9、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10、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先洗手,后消毒。b)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11、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要求:5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由于医院感染爆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2医院感染爆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的应于12小时内上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12、标准预防: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均应视其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特点:(1)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洗手、手消毒、戴手套,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防护镜、鞋套,小心锐器伤,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13、手卫生的定义: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14、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及配餐前。15、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16、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17、多重耐药菌定义: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18、常见耐药菌及我院耐药菌现状:常见多重耐药菌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我院的耐药菌现状: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产酸克雷伯氏菌、奇异变形杆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占耐药菌的60%左右);其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耐药菌的20%左右);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占耐药菌的10%左右);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在各自菌种中所占比例: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杆菌(50%左右)、大肠埃希氏菌(65%左右);MRSA(35%左右)。我院耐药菌的检出率占检测病原菌的13%左右。19、请说出本科室5种常见感染病源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请根据院感简讯及本科室内实际情况组织本科室的答案(参照全院:全院前五位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3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每季度统计都不一样耐药率参照全院数据(附后)20、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1)设立醒目的蓝色隔离标志,通报全科医务人员,并交班。(2)严格落实手卫生。(3)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不能专人专用的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3)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4)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5)加强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医疗废物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6)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7)如果采取以上控制措施,但传播仍然继续时,该病区应暂停收治患者,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和评估。21、感染病例上报流程临床医生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在查房和护理病人时,对易感病人进行重点观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监控医师必须在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上报院感办,并记录在《监控手册》上。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病人出院时填写医院感染监测汇总表、感染病例调查表。每月5日前将本科前一月《医院感染监测汇总表》、感染病例调查表汇总,报院感办。院感办负责对各科报表进行登记、核对、统计分析与总结,将信息反馈到各科室,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2、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1、清洁切口(Ⅰ类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2、清洁-污染切口(Ⅱ类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3、污染切口(Ⅲ类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4、感染切口(Ⅳ类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23、Ⅰ类切口我院使用抗菌药物要求4Ⅰ类切口手术不得联合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且单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30%。冠脉造影等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病例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白内障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5%24、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我院要求。原则上接受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前,要及时送检微生物标本并做药敏试验。接受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为55%,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为85%。25、七类“原则上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Ⅰ类切口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白内障手术26、医疗废物的分类分5类,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具体分类附后)27、隔离方式有哪些?多重耐药菌病人需采取的隔离方式是什么?空气隔离(黄色标识)、飞沫隔离(粉色标识)、接触隔离(蓝色标识)。多重耐药菌病人需采取的隔离方式是接触隔离。(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l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教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28、锐器伤预防措施:戴手套操作;不回套针帽;针头放锐器盒;不乱放针头;不徒手分离针头;不用手直接抓取污物;不徒手传递锐器;锐器盒3/4满更换。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要求:1、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b)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2、手套的使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3、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19082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