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隋代文学(581---618)与初唐宫廷诗苑一,隋代文学(581---618)1、特点:过渡性。短命的王朝,自己的文学特点并没有形成。(似秦朝,“秦无文。”)南北统一,为南北文学的大融合作了准备,但南北文学融而未合。2、作家北朝入隋的有:卢思道、杨素、薛道衡;南朝入隋的有:虞世基。另有隋炀帝。二、初唐宫廷诗苑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形成唐诗的风格)宫廷诗苑在初唐诗歌的演进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宫廷诗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贞观诗坛——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太宗及其周围的诗人。特点:典雅绮丽、雍容平和多君臣唱和、应制奉答、宴饮赋咏之作,内容多以歌功颂德、写景、咏物为主。2,龙朔变体——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体,也称“上官体”。仍以应制奉和为主,风格“绮错婉媚”。3,“文章四友”与沈宋——高宗后期和武后时。特点:使得律诗定型、初步完成。语言由绮丽而变为自然流丽。四杰的成就:转变初唐诗风题材拓展边塞诗;羁旅诗;牢骚诗;咏史咏物诗。完善律绝,发展歌行。王杨长于律体,卢骆长于歌行第三节陈子昂——唐诗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革新主张:“风骨”、“兴寄”创作《陈子昂集》收诗一百一十首。著名《感遇》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组诗和《登幽州台歌》。山水田园诗在盛唐繁盛的原因1、隐逸之风。读书山林、“走终南捷径”、隐居山川等。2、漫游之风。其中名山大川是主要地之一。3、贬谪。如柳宗元与“永州山水”。4、佛道盛行。求仙拜佛到名山。“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5、陶谢田园山水诗为盛唐诗人提供了艺术借鉴,由模山范水而与自然融为一体,抒写情致。孟浩然及其诗歌1、生平:襄阳人,早于王维,是终生未仕的诗人。40岁前后为界,由隐居求仕而真隐。孟浩然是高士、名流、隐者的形象,傲岸的李白赞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赠孟浩然》2、创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宿建德江》、《过故人庄》、《春晓》都是淡远之作。3、评论:胡震亨《唐音癸签》:孟浩然诗祖建安、宗渊明,冲淡中有壮逸之气。王维——“最伟大的自然诗人”11、生平:701—761,与李白同时。取“维摩诘”为名、字。梵文中,维,无也;摩诘,诟也。官至尚书右丞,称“王右丞”。又有“诗佛“之称。22、创作:以天宝初为界,维之思想和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时期:前期,积极进取,有政治诗、边塞诗;后期,隐遁事佛,以山水田园诗为主。《使至塞上》、《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辋川集》二十首绝句。23、山水田园诗特点——诗画乐禅的合一盛唐边塞诗概况1、边塞诗在盛唐繁盛的原因2、边塞诗的主要内容3、边塞诗的体裁4、盛唐边塞诗的时代色彩5、唐代边塞诗的分类:高适及其诗歌1、生平(702—765):字达夫,渤海人,祖父高偘,武后时人,乾陵有其陪葬墓,是有名的将领。高适虽为文士而建立功业的愿望强。2、创作:题材有边塞诗、关心民瘼的政治诗、抒写怀抱和友情的抒情诗。代表作《燕歌行》岑参及其诗歌1、生平(715—770):祖南阳人,出生湖北江陵。岑参出生世家,曾祖父(文本)、伯祖父(长清)、伯父(羲)皆以文至宰相。岑参言“国家六叶,吾门三相矣。”(《感旧赋》)岑参父官至刺史,2、创作: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岑参以“好奇”之眼看奇丽独绝之景,他笔下的景色最神奇、最具特色。代表作《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等诗人1、王昌龄(约690—755)。曾为江宁(今南宁)丞,世称“王江宁。”又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世称“王龙标。”后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今存诗177首,以七绝为主(75首)。其诗负有盛名,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尤其七绝,明王世贞说他可以与李白争衡,列为“神品”,称为“联璧”。或称“七绝圣手”、称“开天圣手”。其诗题材主要有闺怨(宫怨《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边塞、赠别。《出塞》被称为七绝压卷之作。2、王之涣极负诗名,但仅存诗六首。著名有《凉州词》、《登鹳雀楼》。3、王翰有《凉州词》著名。崔颢,有《黄鹤楼》著名。李白的生平、思想(一)生平:(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官至翰林待诏,称“李翰林”,又有“诗仙”之称。1、信道求仙2、隐居游历3、仗义行侠,嗜酒终身4、求仕与为官(二)思想儒道侠兼有。道教思想伴其一生,也影响其创作个性。他在政治上极端自负,想有所作为:“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但他又以谢安自喻,追求功成身退:“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救苍生应为晚。”儒道兼重,又加上极度自负,政治上的无能,他的一生充满矛盾和痛苦。李白的创作(三)李阳冰曾编《草堂集》,今不存。现有宋人编《李太白文集》,最好的版本是日本静嘉堂文库所存。南宋杨齐贤编、元萧士赟补注《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杨第一个为李白作注,萧进士及第后,专心注李诗,历时五十年。)其诗内容有讴歌山水、赠别、抒怀、反映社会问题、反映妇女生活等。其擅长的诗体是歌行及绝句(159篇),律诗不占十分之一。风格即人”作家个性的多面性鲁迅评陶渊明不是“浑身是静穆”的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李白的狂放天真李白自己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杜甫评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又说“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寄李十二百二十韵》“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为草芥”的狂傲阮籍式的“醉后发轻狂”“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的狂兴“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为草芥”的狂傲:“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锁贤。”《玉壶吟》“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新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把六朝以来的反权贵文学(或寒士文学)推上了高潮1,左思《咏史》八首用“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的鲜明形象揭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平现实。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自古圣贤皆寂寞,何况我辈孤且直”有力控诉门阀氏族摧残压抑人才。2,阮籍式的“醉后发轻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乡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下独酌》邀月共饮,与月共舞的醉兴。“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不同文体各有其特点“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律诗以凝炼见长,绝句以含蓄见长,乐府歌行以奔放见长,李白狂放的个性成就了他乐府歌行雄豪奔放的风格:1,喷发式的抒情方式2,变幻莫测的想象3,壮美的意象类型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李白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喷发式,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与喷发式感情表达相结合的是想象的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同时一个想象与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很大,衔接是大跨度的,离奇变换。壮美的意向类型,李白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尤为倾心。像大鹏、巨鲲、天马、大江、大河、雪山等等。除此,夸张的数字,在《将进酒》中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三百杯等二,李白天真成就了他绝句清新俊逸的风格:1,丰富天真的想象以月为例李白任真率直,嗜月如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以山为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2,清新优美的意象清溪、明月、渌水、白露、白云等。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自然白描、朴实真率一、杜甫的生平、思想(一)生平:(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先祖居长安附近杜陵,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官至左拾遗、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又有“诗圣”之称。(二)思想奉儒守官的家庭,儒家思想伴其一生,无论穷达都兼善天下。二、创作存诗1400余篇,仅次于白居易。其诗内容兼收并蓄,细大不捐、包罗万象,“杜甫无海棠诗”。主要有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生活、反映个人经历和人生忧患等。三、本章需要掌握的几个问题:(一)杜甫的创作与生平紧密联系,编年清楚。1、青年时也是趾高气扬,充满进取心的人。好饮酒,有《望岳》、《房兵曹胡马》等诗为证。2、在长安,历尽辛酸,生活落魄,“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看到生民的苦难及贫富差别,写出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如《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3、陷长安,写《春望》、《月夜》;回羌村,写《羌村三首》、《北征》;乾元二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是现实主义成熟期。许多诗都是哭天抢地,可见他的困顿。有“三吏三别”。4、夔州两年是他创作的第二高峰期,有近430首诗。与华州至洛阳的创作不同,他尝试各种律诗的写作。《登岳阳楼》五律、《登高》是七律中对仗最工整的,《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是联章体。另有长至百韵的排律,164句对仗,可见他驾驭语言的能力。(二)“诗史”意义。(史诗:重视诗歌的叙事性)1、史实,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客观性。如《兵车行》、《石壕吏》反映穷兵黩武及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生活。2、历史的广阔性、形象性。其创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多方面,对历史是形象的补充。3、历史的深刻性,揭露了社会的某些本质方面。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4、历史的预见性。如“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表现了安史之乱前国势倾危,“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形势。(三)何谓沉郁顿挫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沉郁,思想感情深厚、沉重、博大、悲壮;顿挫,音节豪宕,格律精严而又富有变化。感情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他深厚阔大的感情力量,欲喷发时,他的儒家涵养及中和心态,又把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低回起伏。(四)杜甫七律的成就如果说,沈、宋可以算作律诗体制的确立者,那么,杜甫才真正是名副其实的律诗艺术的奠基人。杜甫律诗的创造与贡献参考: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代序——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五)杜诗的影响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郭沫若:李杜“双子星座”。或曰:子美诗非唐诗,乃宋诗。宋王禹偁:“子美集开诗世界”。陆侃如、冯阮君:天宝前,李白的时代;天宝后,杜甫的时代。杜诗是唐诗的转折:1、由古体向近体的转变,乐府也转为新题时事;2、由唐诗风向宋诗风的转变:由山水蕴藉向现实忧患个人感叹;由诗人之诗向学人之诗的转变。杜诗已露以才学为诗的倾向。(六)重要注本:杜诗在宋流传很广,号千家注杜诗,现存宋刊本杜诗有十多种。有“杜诗学”。较好的注本: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集各家注止大成,取其善。杨伦《杜诗镜诠》浦起龙《读杜心解》,浅解,分析很细;钱谦益《钱注杜诗》(《杜诗笺注》),重诗歌与政治关系,即“史实”。萧涤非《杜甫研究》、《杜甫诗选注》第三章中唐文学一、中唐诗歌概况(766——835)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开元、元和、元祐。这一诗歌高潮的出现,与“元和中兴”的历史背景有关。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如下的特征: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唐时期。2、追求新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3、多元化。不同的诗人和创作群体有不同的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其表现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中唐诗歌创作又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中唐前期(766—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