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比赛12006年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比赛《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数学组杜晓雯【课题】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二册(上)人民教育出版社【授课教师】杜晓雯一.教学目标1.教材分析⑴教学内容《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册(上),“§7.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第四节课,主要内容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公式应用.⑵地位与作用本节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认识,是从初中平面几何的定性作图,过渡到了解析几何的定量计算,其学习平台是学生已掌握了直线倾斜角、斜率、直线方程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相关知识.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研究,为以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圆锥曲线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2.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等有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根据我校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思维较活跃,但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学习现状和认知特点,本课采用类比发现式教学法.2006年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比赛23.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生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⑴知识技能①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②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③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⑵数学思考①通过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探索和推导过程,渗透算法的思想;②通过自学教材上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证明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③通过灵活应用公式的过程,提高学生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的能力.⑶解决问题①通过问题获得数学知识,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②由探索点2,0P到直线0xy的距离,推广到探索点00,Pxy到直线0AxByC22AB0的距离的过程,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研究方法.⑷情感态度结合现实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思路分析;⑵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2.教学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思路和算法分析.2006年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比赛3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说明创设情境: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图片欣赏和一个具体实例:当火车在高速行驶时,周围会产生负压,如果旅客离铁轨中心的距离小于2米5时,就可能被吸入车轮下发生危险.让学生直观感受几何要素——“点到直线的距离”,引发学习好奇心和研究兴趣.现实模型:①地质勘探、铁轨宽度、人离高压电线的安全距离(图片欣赏)②生活实例(flash动画演示)模型直观回顾旧知:在初中,“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是什么?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由特殊推广到一般、从具体推广到抽象)问题1如何求点(2,0)P到直线0xy的距离?教师:请同学们作出图象后,思考有哪些计算方法,结果是什么?方法①利用三角函数解:过点P作l的垂线PQ,垂足为,Q:0,45,2,0,lxyQOPP2,OP2sin45222PQOP教师:由于点和直线的位置比较特殊,直角三角形较为明显,并且出现了特殊角,所以可以利用三角函数来解决问题.但如果直线位置不具特殊性,三角运算将较为繁杂,故此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方法②利用定义解:过点P作l的垂线PQ,设垂足为.Q:0,2,0,:2,lxyPPQyx1,2,.21yxxxxyxy学生:过点P作l的垂线PQ,垂足为Q,垂线段PQ的长度就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点P与直线l上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问题1学生作图后,结合图象,分组讨论怎样计算PQ.方法①利用三角函数学生:由于点和直线的位置很特殊,可以利用三角函数来解决.方法②利用定义(由于前面复习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所以学生容易想到利用定义解决问题)学生:利用定义解决问题.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引人新课.由于教材上对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证明比较抽象,所以补充了两个由浅人深的具体问题,为后面推广到一般情况作好铺垫.新课引入探索思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xyO:0lxy·2,0PQ·2006年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比赛4221,1,21012.QPQ方法③利用函数的思想解:设直线l上的点00(,)Qxy,则minPldQP直线,000,0,xyxy22220000020(2)442(1)22.QPxyxxxx当01x时,取得等号,即点1,1.Q教师:我们可将求点到直线的距离转化为两点之间的距离,再通过二次函数求最小值的方法解决本题.强调:⑴点00(,)Qxy在直线l上,故00xy、满足直线方程;⑵当等号成立时,指明此时点Q的坐标,并与方法②得到的点Q的坐标进行比较.方法④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教师:由于PQl,所以我们还可以想到什么方法来计算呢?教师:应该如何构造三角形呢?如何添作辅助线是学生的一个思维难点,教师要强调:由垂直条件可以联想到三角形的高或直角三角形等知识,从而得到辅助线的添作方式.解:过点P作lx、轴的垂线PQPR、,交点为点.QR、20,,PyxR,,2,22,2.OPPR,RtOPRORQPOPPR中,方法③利用函数的思想(在前面复习中强调了垂线段最短,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小值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小值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的解答中,可能会忽略取得等号的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取得等号时点Q的坐标,并与前面两种方法所得答案进行对比.方法④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三角形面积公式.学生:过点P作lx、轴的垂线PQPR、,构造RtOPR.对于问题1的四种解法,学生可能回答不完全,教师要补充完整.补充的问题1,由于点和直线的位置非常特殊,所以学生容易回答,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1.方法③利用了类比化归的思想,为后面将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奠定基础.强调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索思考:0lxy2,0P·QxyO··Q:0lxy2,0P·xyOQR··2006年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比赛52222,2.QPQP问题2如何求点(4,2)P到直线220xy的距离?(类比问题1的四种解法,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2.课堂上,只要求学生说明解题思路,而不要求解题过程.)(以下有关例题2的解题过程仅供资料查阅,而不在课堂上讲解.)方法①利用三角函数254,tan2,sin.52585sin4.55PSQSPQSPPQSPQSP方法②利用函数的思想设点00(,)Qxy在直线上,则00220.xy22002200020020(4)281645816464855.555QPxyxxxxxx当045x时,取得等号,即点41855Q,.方法③利用定义过点P作l的垂线PQ,设垂足为.Q:220,4,2,1:24,2lxyPPQyx42215,224,.1182425yxxxxyxy22418,,554188542.555QPQ问题2方法①利用三角函数方法②利用函数的思想方法③利用定义改变问题1中几何元素:点、直线的位置,引出问题2.类比问题1,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2的不同法.课堂上只要求学生说明解题思路,而不要求解题过程.探索思考4,2POxyQ:220lxy···QOxy4,2PQ:220lxy···S·Oxy4,2PQ:220lxy·2006年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比赛6方法④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过点P作lx、轴、y轴的垂线PQPR、,交点为点QR、、.S,P4,2:220,lxy4,10,0,2,RS4,8,SPPR,中,PRSPQPSRSPRRt854548,.5QPQP问题3如何求点P00(,)xy到直线0AxByC的距离(220AB)?教师:你能否类比问题1、2解决本问?教师:如果通过定义来计算,你的思路是什么?教师:对于00AB或的特殊情况,你可以怎样处理?方法①利用定义的算法思路方法④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问题3学生讨论:前面四种证明方法的都可行,但利用三角函数和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小值的方法,相对要复杂一些.方法①利用定义的算法学生分析解题思路,整理出算法框图.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忽略00kA即这个条件限制,教师要给予纠正并强调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渗透算法的思想对于方法①,教材上只说明了算法步骤,而省略了繁琐的证明过程,所以只要求学生理清算法思路、给出框图,不要求证明过程.探索思考得到点P到l的距离dPQ确定直线l的斜率0kk求过点P垂直于l的直线l的方程求与l垂直的直线l的斜率1kk求l与l的交点Q求点P与点Q的距离4,2PxyQ:220lxyOR·S···:0lAxByCyx00,PxyQO··2006年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比赛7方法②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算法思路教师:如果类比问题1、2,通过面积构造法来计算,你应该如何添作辅助线?解题思路是什么?教师:根据得到的算法思路,请同学们自学教材52P的证明方法.方法③利用平面向量的算法思路教师:直线l的斜率是什么?教师:若向量nl,你能表达n的一个坐标吗?教师:设点,Mxy是直线l上任意一点,则PM的坐标是多少?教师:设PMn与的夹角为,则PMn为多少?教师:结合图象,你能否表示出PQ?直线l的斜率是否存在,主要取决于分母k是否为0,这也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学生:对于00AB或的特殊情况,可以结合图象直接得出结论.方法②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算法学生:先添作辅助线,过点P作x轴、y轴的垂线交l于点RS、,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方法③利用平面向量的算法学生:0AkBB学生容易忽略0B的限制条件,教师给予纠正.学生:,nAB对于方法②,引导学生理清算法思路,再根据算法框图,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的证明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补充的方法③,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平面向量知识的基础上.课堂上只要求学生理清算法思路,而对于过点P作x轴、y轴的垂线交l于点RS、求出PRPS、利用勾股定理求出RS根据面积相等知dRSPRPS得到点P到l的距离dPQ用00xy、表示点RS、的坐标xyPQRlSO探索思考,Mxy:0lAxByCyx00,PxyQO·······2006年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比赛82.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00(,)Pxy到直线0AxByC的距离2200BACByAxd(其中0AB、不同时为)教师:你能否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解决问题1和问题2?并比较计算结果.对于法向量n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得到的答案可能不统一.教师引导学生从向量共线的角度加以分析,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学生:00,PMxxyy0000,,cosyyBxxABAyyxxnPMnPM学生:2200,,cosBABAyyxxnnPMPMPQ00220022AxByAxByABAxByCAB当00AB或时,以上公式仍然成立.学生容易忽略距离是一个非负数,所以教师要强调cosPQPM应该加上绝对值符号.师生共同总结:对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理解⑴从运动的观点来看,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直线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