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的比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摘要】黑格尔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理论承续黑格尔悲剧冲突理论精髓,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为根基,是建立在整个西方悲剧理论史甚或美学史上的某种“再创造”。本文将分别论述黑格尔和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理论,并由此从哲学基础,悲剧人物,冲突根源等方面比较两者异同。【关键字】悲剧理论马克思主义黑格尔比较西方悲剧从古希腊悲剧发展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在西方美学史上,悲剧一直受到很高的重视,被称作“崇高的诗”。第一个为悲剧下定义的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写道“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一、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我国著名学者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论及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时,曾说过:“哲学家谈悲剧总是不那么在行。在悲剧问题上求教于哲学家往往是越说越糊涂。”在我看来,朱光潜对黑格尔的评价有失公允。黑格尔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被公认为是继亚里士多德之后“惟一以既独创又深入的方式探讨悲剧的哲学家”,而他的关于悲剧系统化的理论是他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艺理论中镶嵌的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1、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唯心主义辩证法研究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必须先了解其哲学思想。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他主张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认为逻辑推演的过程就是思想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客观世界发展的过程。黑格尔反对康德的“自在之物”不可知的观点,他认为思想是“客观的”,是事物的本质。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这就是黑格尔所谓的“绝对精神”,由此建立起了其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同时,他反对“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认为正反两面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不把反面看作对正面的简单否定,而把它看作构成正面的内部环节,正如黑格尔所说“纯粹的光明就是纯粹的黑暗”,认为事物是相互对立统一的,运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辩证法作为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对后世哲学和2文艺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黑格尔的悲剧理论(1)提出悲剧本质的“冲突说”。黑格尔所谓的冲突,是指人物性格在某种具体情境中所遭受到的两种普遍力量(人生理想)的分裂和对立。黑格尔第一个将辩证法应用于悲剧批评,把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作为悲剧论的基石。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建立在合理的冲突,或冲突的必然性的基础上的,他认为矛盾冲突是悲剧的基础,是悲剧的推动力量。黑格尔重视由于精神差异而产生的冲突,认为理想的悲剧是以由于精神差异而产生的冲突为基础的悲剧。在他的影响下,悲剧必须表现冲突成为西方许多悲剧作家的创作原则。(2)提出了悲剧冲突的类型。黑格尔把冲突分为三类:第一种是“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所产生的冲突”,如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斐罗克特》,该剧的冲突是由于主角斐罗克特的脚被毒蛇咬伤而引起的。黑格尔认为这种情况本身是消极的,邪恶的,因而是有一定危害性的。第二种是“由自然条件产生的心灵冲突”,一般以自然的家庭出身为基础的冲突都属于这一类,如因王位的继承权而产生的冲突。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就是一个例子:戏剧冲突起于主人公麦克伯被剥夺了王位继承的优先权,由此而引发了麦克伯的一系列“罪行”。第三种是“由心灵性的差异面产生的分裂”。黑格尔认为前两种冲突是不合理或不公平的,它们只是一种“助因”,理想的冲突必须起于“人所特有的行动”,起于两种普遍力量的斗争。符合这种冲突的典型例子如《安提贡》和《俄狄普在柯洛诺斯》。(3)悲剧的结局是“永恒的正义”或“永恒的公理”取得胜利。黑格尔在其《美学》第三卷中提出了他著名的悲剧和解说。黑格尔认为悲剧冲突的双方都存在合理性和片面性,悲剧的结局有两种:一是冲突双方同归于尽:我们选择黑格尔认为从冲突这一方面看“最优秀最圆满的艺术作品”——索福克勒斯的《安提贡》来谈谈这个问题。按理说,亲情和王法都是神圣的、正义的,但处在那种特定情境中,却又是片面的、不正义的。国王维护王法而剥夺了死者本应得到的葬礼,安提贡因亲情而无视王法,冲突双方都坚持自己的片面理想,最终冲突以安提贡的毁灭和国王克瑞翁家破人亡而得到解决,在冲突中遭3到毁灭的不是王法或亲情这种实体性的伦理力量,而是企图片面实现这些伦理理想的个人,“永恒正义”岿然立于不败之地。二是一方自动退让,放弃片面性,双方和解,因而“永恒的正义”取得胜利,我们以黑格尔认为的“最完善的古代例证”——《俄狄浦斯在柯洛诺斯》为例:俄狄浦斯发现自己无意犯下了杀父娶母的罪行后,痛苦万分,于是他弄瞎了自己的眼睛,离开了忒拜国,开始了流浪,后来,他到了柯洛诺斯,服从神的指令,宁愿让复仇女神陪伴他,而不听儿子请他回国的央求,这样,他身上从前的分裂达到了和解,最终他净化了自己,他的眼睛复明,还成为了柯洛诺斯城的安全保障。这种和解里还包括了一种“主体方面的满足感”。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悲剧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开创了把辩证法应用于悲剧理论的时代,对后世悲剧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3、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局限性首先,黑格尔特别指出,一切偶然性的冲突都隐含着必然性。这种认识是正确的,但是对于悲剧冲突的必然性的原因,他不是从悲剧主人公本身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之中去寻找,而用伦理实体的自我分裂来解释,因此走入了唯心主义的死胡同。其次,黑格尔既强调一切事物是运动发展的,而他自己却又不自觉地用一种封闭的理论把自己禁锢起来,企图为了理论而理论,这就严重脱离了实际。朱光潜指出它有五个弱点,第一个就是“它是先验地推演出来的,并不符合我们的情感经验。”而拉萨尔受黑格尔悲剧理论影响创作的《济金根》中体现的超阶级和过分主观性,也反映了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公式化特点。二、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由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恩格斯作出重大理论整合、阐发和推进的,以悲剧根源和悲剧冲突为两大理论支柱的悲剧创作论是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来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那里都得到了丰富发展和某种批判性继承。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艺术悲剧理论,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拉萨尔的剧本《弗兰茨·冯﹒济金根》给拉萨尔写的两封信中。这就不得提及拉萨尔和4他的作品《济金根》了。大革命失败后,拉萨尔为德国资产阶级的处境和前途命运焦灼、痛苦着,《济金根》应运而生,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拉萨尔的政治见解和方向——“这个念头在我心里刚一出现,一个现成的结构就好像出自一种直觉似的立刻显现在我的眼前”。《济金根》取材于16世纪初期德国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主要描写了骑士首领济金根从揭竿暴动到失败身死的全过程。拉萨尔在创作这个剧本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组悲剧冲突,即所谓的“革命目的”和“革命手段”的矛盾对立。他将济金根的失败原因归咎为他本身性格内在的东西——“智力的过失”,即使用掩人耳目的手段骗取信任反而败露了阴谋导致起义的失败。浅显一点说,拉萨尔认为济金根的悲剧是自身与外界不协调的结果。很显然,拉萨尔撇开了当时的阶级本质和历史背景。19世纪的德国,骑士阶层已经与贵族民主制相对抗,农民则处于世俗政权的压迫之下。济金根所谓革命就是想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恢复贵族民主制。他既要推翻世俗政权,又要压制农民反抗,去实现被淘汰的旧社会制度形式,这本身是矛盾的。拉萨尔偏偏将主观意愿强加于济金根身上,以目的与手段的冲突为突破口定义悲剧,从这一观念出发,便导致对济金根作歪曲的描写。马克思、恩格斯敏锐地发现了拉萨尔的政治用心,对其露骨地宣扬超阶级和超历史的抽象悲剧观非常气愤,当即给予了他有力回击。但是,马恩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对《济金根》给予了肯定。马克思在信中写道:“我现在来谈谈《弗兰茨·冯·济金根》。首先,我应当称赞结构和情节,在这方面,它比任何现代德国剧本都高明。”恩格斯也同样如此“由于现在到处都缺乏美的文学,我难得读到这类的作品,而且我几年来都没有这样读这类作品。其次,马恩从美学、历史的角度指出了它的局限性。马克思提出的批评意见是:“济金根的覆灭不是由于他的狡诈。他的覆灭是因为他作为骑士和作为垂死阶级的代表起来反对现存制度,或者说得更确切些,反对现存制度的新形式。”两位导师对此意见相当一致,恩格斯也指出,“由于您把农民运动放到了次要的地位,所以您在一个方面对贵族的国民运动作了不正确的描写,同时也就忽视了济金根命运中的真正悲剧的因素。在我看来,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可以看出,马克思并不是指责拉萨尔写了骑士叛乱事件,只是指责他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叛乱事件失败的原因,亦即歪曲了悲剧根源。马克思5恩格斯从现存的社会生活和特定历史时期的阶级斗争的客观形势出发,揭示了济金根命运中真正的悲剧因素是:济金根作为垂死阶级骑士的代表来反对现存制度,是以旧的阶级来反对新的阶级,因而不可能得到国民大众的支持,这就决定了他的斗争不可能不以失败告终。其中恩格斯提出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的著名论断,既指出了济金根暴动有符合“历史必然性要求”的进步性,也指出他们不可能通过同农民结盟来实现这一要求所导致的“这一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阶级局限性。强调悲剧冲突应表现出历史的悲剧精神,是两位导师分析和讨论《济金根》的基本立场和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基于如是美学史的宏观历史理论视野,独创性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在对具体文艺作品《济金根》的分析阐释中,概括抽绎出其悲剧观念与理论乃至整个文艺美学理论的。概括起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悲剧理论的内容主要有两点:第一,悲剧冲突必须具有历史的真实性。悲剧是历史地、具体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是一定历史的现实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第二,悲剧主人公应该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体现历史的必然要求。“并不是现生活中的一切事件和人物都能成为悲剧的对象,能成为悲剧对象的,只是符合‘历史的必然要求’,在历史上具有合理性或至少还没有完全丧失合理性的人物和事件。”可以说,历史的悲剧精神是马克思恩格斯悲剧理论的核心,像一根红线,贯穿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理论中。三、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的比较比较而言,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是对黑格尔悲剧美学合理内核的继承和发展。首先,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继承了黑格尔的悲剧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以及悲剧的本质就在于冲突性的观点。悲剧冲突论是黑格尔首创的一个崭新概念,也是黑氏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悲剧的本质作出的启人心智的提示。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史上,黑氏对矛盾对立统一学说的认识达到了最为深刻的程度。恩格斯指出,悲剧的实质就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这个观点显然是从黑格尔“悲剧行动”的必然性思想升华出来的。6其次,马克思主义悲剧美学继承了黑格尔历史主义的矛盾学说的哲学理论精华。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史上,黑氏对矛盾对立统一学说的认识达到了最为深刻的程度。在黑格尔看来,不应当把悲剧英雄的毁灭,看成是偶然性的结果而应该看作是历史的理性运动的表现。黑格尔把悲剧冲突放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中来理解,并企图借以揭示悲剧冲突必然性的内在联系,提出了许多相当深刻的思想。黑格尔对济金根悲剧命运的分析,是相当精彩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济金根悲剧命运的分析中,显然吸取黑格尔悲剧理论中的合理内核。最后,黑格尔对于悲剧冲突的社会性的提示使他超越了之前的许多悲剧理论家和美学家,为马克思恩格斯最终揭示悲剧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黒氏认为“形成悲剧动作的真正意蕴,即决定悲剧人物去追求什么目的的出发点,是在人类意志领域中具有实体性的本身就有理由的一系列力量。”即悲剧冲突决非纯粹个人之间的冲突,而是包括一定的社会内容的。悲剧冲突表面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内化为他们情致的特定伦理实体之间的冲突,伦理实体在黑氏那里是包含了宗教、祖国、家庭、名誉、社会地位等在内的统一体,因而悲剧冲突便带有一定的社会性。马克思恩格斯受到悲剧根源社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