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2.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何为第一性的是①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②宇宙是由元气构成的物质实体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④揠苗助长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3.“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如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于人脑中的主观映象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下了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了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B.方法论指导世界观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2013年4月3日,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首次公布其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18年之后的第一个实验结果——已发现的40万个正电子可能来自一个共同之源,即脉冲星或人们一直寻找的暗物质。回答5~6题。5.丁肇中团队发现宇宙中“暗物质”存在新线索进一步佐证了①暗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可知性②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③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的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暗物质不发光,也就是不发出电磁波,所以看不见,但与通常物质一样,暗物质有引力作用。由此可见①暗物质同“物质”是一种特殊与普遍的关系②人的意识能反映暗物质的属性和运动规律③暗物质同“物质”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④暗物质颠覆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黑格尔和柏格森的观点属于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8.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2-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D.静即含动,动不舍静9.读漫画《从娃娃抓起》:3岁宝宝在小区里上幼儿园;近日,老师交给家长3张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课程的试卷,妈妈看了一遍题目,发现自家宝宝大部分不会,跟老师沟通后,老师认为是家长失职。漫画中老师的做法A.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B.坚持了从实际出发C.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10.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梦、光盘行动、倒逼、逆袭、土豪、奇葩、点赞等流行语持续升温。从哲学上看,这说明A.人类社会是物质的B.思维活动都是实践活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D.意识可以直接创造新的物质11.在建造楼房的过程中,总是先有设计图,然后才进行建造,这种说明A.先有意识,后有物质B.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有时可以决定物质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12.“地球一小时”的目标是让个人、家庭和企业尽可能多的参与进来,关闭灯光和其他电器一个小时。此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2013年6月10日起航以来,“蛟龙”号圆满完成了3个航段21次下潜。科学家们不仅亲临深海世界,而且从这个神秘世界带回了众多样品,对深海研究有了新的认识。这表明A.人类借助科学仪器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B.科学仪器能帮助人们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克服规律的影响D.创新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人类思维的发展14.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某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个,农艺师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15.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1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7.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③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④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8.“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右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具有目的性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19.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0.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起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8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举行的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他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中国从自身实践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推动绿色发展,这是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破解能源资源瓶颈制约难题,实现和平发展和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行动体现的哲学道理。-4-22.(12分)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对省内文化资源进行充分调研后提出的重要战略指导目标之一,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跨越,是顺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要求并通过科学论证的战略决策,它必将成为推动安徽经济强省、生态强省建设的重要助推力。请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5-高二文科10月月考政治答案1-5BACDC6-1ABDDC11-15DBACD16-20CBCBA21.(18分)(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改造自然必须注意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体现了正确处理人类同自然界的关系。(4分)(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气候变暖和我国能源资源紧张的实际情况,我国政府决定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4分)(3)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自然规律是客观的,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推动绿色发展是尊重自然规律的体现。(4分)(4)规律是客观的,但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要破解我国能源资源瓶颈制约难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绿色发展(4分)(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