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大庆实验中学高二地理期中试题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2011年5月中旬,我国南方大部分省份遭受暴雨侵袭,在抗洪救灾中,3S技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1~2题。1.国家气象台工作人员通过卫星云图等技术手段对本次暴雨天气进行了准确预报。卫星云图主要依靠什么技术获得的A.RSB.GISC.GPSD.PTS2.在暴风雨中,救援司机要准确判断自己的所处位置和前进方向,主要借助于A.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读“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路线示意图”,完成3~5题。3.西线工程建设的最大困难是修输水干渠需要穿越A.祁连山脉B.阿尔金山脉C.巴颜喀拉山脉D.横断山脉4.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为A.绿洲农业B.粗放畜牧业C.水稻种植业D.基塘农业5.图示地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A.冻土广布B.水源短缺C.光照不足D.热量不足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6~7题。6.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的分的方法是A.利用单一指标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7.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8~9题。28.关于农牧交错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地带属于农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B.a地带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C.b地带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b地带是多民族聚居区9.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①人口增长速度快②压缩农业用地③轮作套种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读下图,甲、乙是两个不同空间,回答10---11题。10.图形表示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一项措施是A.跨流域调水B.兴修水库C.节约用水D.防治水污染11.若甲是新疆,乙是上海,沿箭头方向跨区域调配的是A.劳动力B.天然气C.水电D.火电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的进步,其利用方式已变得多种多样。读图回答12~13题。12.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A.①B.②C.③D.④13.用煤来发电与水力发电的主要不同是A.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B.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C.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D.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15题。14.图示所示的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D.全球变暖15.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3A.黄土高原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湿地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回答16~18题。16.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除了补给河流、调蓄洪水之外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下表所示情况发生原因无关的是总面积/km2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数/个20世纪50年代83400284820世纪80年代709882305减少数量12412543A.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B.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C.水体富营养化D.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17.乌鲁木齐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平方公里的湿地,这里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2005年11月,这块湿地的周边发生了禽流感。这说明A.新疆气候干旱,湿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B.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C.为了防控禽流感的爆发,人类应该填平湿地,阻止候鸟的降落、栖息和采集D.湿地面积与禽流感爆发的范围成正相关18.导致我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水分蒸发B.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C.围湖造田,垦荒种粮D.过度开发,发展旅游业读下图,回答19~20题。19.北部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相比在发展工业上的独特优势是A.气候B.水源C.市场D.矿产20.下列不适宜在海南岛发展的工业部门是A.石油化工B.炼铝业C.盐化工D.钢铁工业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21~22题。421.P地与Q地相比,P地①年大风日数少②年降水量多③年降雪日数少④沙尘暴日数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①截留水分②改变气候类型③削弱风力④改变植被类型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读某调水工程图,回答23~24题。23.对图中地理事物的判断,正确的是A.A线的数值大于B线B.图中山脉是武夷山C.此调水工程是东水西调D.沿岸受到寒流影响24.关于C区域描述正确的是A.灌溉水源充沛,是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B.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C.羊毛是该地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D.该地的农事活动有轮荒现象下图为某国玉米产区分布图和玉米种植与收获的时间图。该国是所在大洲最大的玉米产区,也是全球主要的玉米出口国。读图回答25~26题。25.下列关于该国玉米产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地降水比该国同纬度西部多B.该地处在东南信风迎风坡,全年多雨C.该地畜牧业较发达D.该地地形主要为高原、山地26.该国甲省区的气候有别于玉米主产区的气候,收获玉米时期,甲省区主要收割或采摘的是A.小麦B.棉花C.甘蔗D.葡萄读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27~28题。527.与2005年相比,在我国2010年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增幅最大的是A.煤炭B.石油C.天然气D.水电28.下列关于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消费能源B.核电的消费总量与2005年基本持平C.水电所占比重有所增加D.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大幅下降图甲是我国某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乙为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读图表材料,回答29~30题。编号结构模式投入产出比产值(元/亩)①林网—粮食—蘑菇1:2.441032.76②林网—枣—粮—草莓1:2.701819.10③林网—桃—粮—蔬菜1:2.711809.40④林网—苹果—粮食—蘑菇1:2.691865.0029.图乙中甲河下游地区是重要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自然因素是A.土壤贫瘠B.光照弱C.水源不足D.热量不足30.甲河流域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积极试验各种林农结合的生态农业,上表为部分试验的效益成果。其中,林农生态模式的每亩净收益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读下列材料及相关简图,回答问题。(12分)6材料一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玉米生产大国,我国玉米生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区,而美国玉米生产形成了玉米带。材料二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攀升和石油资源的日渐紧张,大力发展生物乙醇燃料生产是我国应对该问题的有效措施,然而国家发改委却紧急叫停了玉米加工乙醇的项目审批。玉米产业发展过程示意图(1)试分析国家发改委紧急叫停玉米加工乙醇项目审批的原因。(4分)(2)评价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8分)34.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0分)败涂地材料一从河源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之间的纵截面称为河流纵剖面。(1)长江宜昌以西、以东流域综合开发治理重点有何不同?(2)简述图2黄河从宁夏某地到包头段水文特征的变化。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中部,过去是一片茫茫的荒原,人烟稀少。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松嫩平原发现了油田。1959年大庆的第一口井喷油。从1976年开始,大庆原油产量跃上5000万吨,直到2002年,大庆油田在每年5000万吨产量上稳产了27个年头。40多年来,大庆累计生产原油17亿多吨,接近全国陆地原油总产量的一半。大庆也由一个矿区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城”,现辖4县5区,总面积2.1万多平方千米,人口242万,其中市区面积5107平方千米,人口104万。7随着石油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大庆面临资源枯竭问题。长期以来以原油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给大庆的持续发展带来许多难题。一是结构性矛盾,石油经济“一柱擎天”;二是体制性矛盾,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三是观念问题,计划经济的观念根深蒂固。为了避免矿竭城衰的命运,大庆正进行二次创业,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大石化产业,以化补油;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培育“百姓经济”,以小补大;强化畜牧产业,以牧补农;完善城市功能,以城养城……计划到2010年,初步形成石油、石化、地方经济“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到2010年,完成由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由自我服务型城市向区域中心型城市、由矿区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的转变,全面建设成为高科技现代化城市。(1)大庆区域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有什么启示?(8分)34.阅读资料,完成各小题。(10分)资料1:中国8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阵地。而珠江三角洲又处于中国的前沿阵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资料2:珠江三角洲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示意图。资料3:20世纪80年代,香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北移,“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读下图并分析上述案例,完成下列问题。(1)在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珠江三角洲作为产业转入区的原因是(2)90年代以来,“珠三角”的“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逐渐改变。试分析原因。AACBDACACABBCCACBCDBADCCBDCCCD31(1)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短缺;耕地持续减少,粮食供需矛盾加剧;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2)处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水热配合较好;平原广阔,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但易受低温冻害、洪涝的影响。人少地多,技术水平较高;农业基础较好,工业较发达;交通方便;森林资源丰富,农业生态环境较好。32(1)以西:(梯级)开发水能、改善航运、保持水土、发展旅游;以东:防洪防涝、发展航运、土地利用(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等)。(2)流量减小,流速减缓,含沙量减少,有些河段出现凌汛。33科学技术是提高资源开采利用率;深加工程度、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主要因素;区域发展应该实现多种经营;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应该同步发展。(答案言之有理即可)34(1)原因: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优惠的政策(2)“珠三角”地区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放宽、灵活;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的发展,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不断上升;产业需要升级调整。珠江三角洲第二次产业转移第一次产业转移香港A欠发达的相邻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资源密集型产业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