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情地理地貌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地理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北、东部与俄罗斯为界,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国第6位。黑龙江省的地形,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西北部为北东—南两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北西—南东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部为北东—南西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兴安山地与东部山地的山前为台地,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包括兴凯湖平原),西部是松嫩平原。松嫩平原循着松花江谷地与三江平原一线相通。黑龙江省山地海拔高度大多在300米~1000米,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8%;台地(海拔高度200米~350米)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4%;平原(海拔高度50米~200米)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28%。地貌特征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黑龙江地区的现代地形,是在长期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历史沿革大约四五万年前,古人类就已生息活动在黑龙江地区。早在先秦时代,肃慎、东胡、秽貊三大族系的部分先民,就已定居在黑龙江地区。例如,夏商周时期,生息在黑龙江地区的先民有肃慎人和索离人等,并已向中原朝贡。公元前4—3世纪,夫余政权建立,地跨今黑龙江省东部和南部。秦以后,在黑龙江地区生息活动的先后有挹娄人、夫余人、鲜卑人、勿吉人和靺鞨人等。698年,粟末靺鞨人建立唐地方政权渤海国,最盛时辖5京15府62州,地跨今黑龙江东部和南部。713年,唐在渤海国设忽汗州都督府。726年,唐在黑水靺鞨(今黑龙江中下游、松花江下游地区)设黑水都督府。792年,唐设室韦都督府,地辖今黑龙江西部。辽归东京道管辖。1115年,生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在击败辽军后称帝,国号大金,定都会宁府(今阿城市白城古城)。金朝在黑龙江流域的统治,以上京路下辖三路,即恤品路、胡里改路、蒲峪路;在两个地区设泰州和肇州。蒙古汗国灭金后(1234—1271年),设开元、南京两个万户府。元(1271—1368年)在辽阳行省下设开元路、水达达路,以及蒲峪路屯田万户府和肇州蒙古屯田万户府。明(1368—1644年)设奴儿干都司。清(1644—1911年)设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管辖黑龙江地区。清末开禁后,关内大批汉族人移居黑龙江。民国以后(1912—1932年),以松花江为界设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伪满洲国(1932—1945年)成立后,划分为龙江、滨江、牡丹江、黑河、北安、三江、东安、兴安省。解放战争时期,分为黑龙江、松江、嫩江、合江、绥宁五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和松江省(省会哈尔滨)。1954年,两省合并为黑龙江省,省会为哈尔滨市。气候黑龙江省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最东北部,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从1961—1990年30年的平均状况看,全省年平均气温多在-5℃~5℃之间,由南向北降低,大致以嫩江、伊春一线为0℃等值线。≥10℃积温在1800℃~2800℃之间,平原地区每增高1个纬度,积温减少100℃左右;山区每升高100米,积温减少100℃~170℃。无霜冻期全省平均介于100~150天之间,南部和东部在140~150天之间。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年降水量全省多介于400mm~650mm之间,中部山区多,东部次之,西、北部少。在一年内,生长季降水约为全年总量的83%~94%。降水资源比较稳定,尤其夏季变率小,一般为21%~35%。全省年日照时数多在2400~2800小时,其中生长季日照时数占总时数的44%~48%,西多东少。全省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与长江中下游相当,年太阳辐射总量在44×108~50×108焦耳/平方米之间。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生长季的辐射总量占全年的55%~60%。年平均风速多为2~4米/秒,春季风速最大,西南部大风日数最多、风能资源丰富。资源【土地资源】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9%。根据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省农用地面积3950.58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3.53%;建设用地149.8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7%;未利用地629.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30%。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1188.05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30.07%;园地面积6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0.15%;林地面积2440.43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1.77%;牧草地面积221.65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5.61%;其他农用地面积94.45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39%。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116.58万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77.80%;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2.12万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09%;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1.14万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4.11%。在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面积456.84万公顷,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72.61%;其他土地面积172.35万公顷,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27.39%。与2009年相比,2010年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面积有所增加,牧草地、林地、园地、其他农用地、未利用土地、其他土地面积有所减少。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31公顷(合4.6亩/人),高于全国人均耕地水平。2009年全省耕地面积继续呈小幅增加趋势。【矿产资源】黑龙江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种类较全。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发现各类矿产(含亚矿种)133种,占全国2010年已发现237种矿产的56.12%。全省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产有83种,占全国2010年已查明227种矿产(含亚矿种)资源储量的36.56%。其中,能源矿产6种,黑色金属矿产3种,有色金属矿产11种,贵金属矿产6种,稀有、稀散元素矿产8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7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7种,建材和其他非金属矿产33种,水气矿产2种。全省已查明有矿产资源储量的矿产,与全国查明有矿产资源储量同类矿产相比,居全国前10位的有55种。其中,石油、石墨(晶质)、颜料用黄黏土、长石、铸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火山灰、水泥用大理岩、矽线石位居全国首位,铼矿、玻璃用大理岩、浮石、玻璃用脉石英、锇矿、金矿(砂金)位居全国第2位,陶粒页岩、硒矿、铂钯矿(铂钯未分)、铱矿、珍珠岩、泥炭位居全国第3位。黑龙江省地域辽阔,矿产资源种类较全,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石油、天然气主要集中在松辽盆地的大庆一带,煤炭则分布在东部的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和鸡西等地,有色、黑色金属矿产主要分布于嫩江、伊春和哈尔滨一带,金矿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及伊春、佳木斯、牡丹江等地,非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水资源】黑龙江省有黑龙江、松花江(含嫩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四大水系,有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和五大连池4处较大湖泊及星罗棋布的泡沼。全省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18条,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686.0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86.87亿立方米,扣除两者之间重复计算量162.62亿立方米。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10.33亿立方米,人均水量2160立方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全省年平均降水深为560.5毫米,折合水量2549.16亿立方米,比上年少10.3%,比多年平均多5.1%,为偏丰水年份。全省年平均径流深为159.5毫米,折合水量为725.25亿立方米,比上年少14.2%,比多年平均多5.7%。全省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64.07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24.93亿立方米,山丘区与平原区重复计算量为11.14亿立方米。全省地下水资源量为277.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计算量为128.24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853.49亿立方米。全省总用水量为32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用水量178.86亿立方米,地下水用水量146.14亿立方米。【植物资源】黑龙江省连绵起伏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老爷岭构成全省以山林为主的自然景观,全省林地面积占整个土地面积近1/2。此外,还有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在这些复杂的地域中分布着大约2100余种的植物,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达1000余种。这些植物资源按用途可分为药用植物、食用植物、野果植物、淀粉植物、油料植物、色素植物、芳香植物、蜜源植物、饲料植物、木材植物、树胶植物、树脂植物、纤维植物、环保植物、观赏植物、农药植物、蹂料植物等17大类。在木材植物中有全国十分珍贵的红松、黄菠萝、核桃揪、水曲柳等,全省林区每年都为国家生产大量的木材。食用植物是本省野生经济植物中分布较多、贮量较大的一类,其中以蕨菜、薇菜、老山芹等产量为最大。【动物资源】全省野生动物共476种,其中兽类88种、鸟类361种、爬行类16种、两栖类11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兽类有东北虎、豹、紫貂、貂熊、梅花鹿5种,鸟类有丹顶鹤、大鸨、白獾、中华秋沙鸭等1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兽类有马鹿、黑熊、雪兔等11种,鸟类有大天鹅、花尾榛鸡、鸳鸯等56种。其中有许多都是本省乃至全国十分珍贵的野生动物,例如东北虎、紫貂、梅花鹿、马鹿等。鸟类中久负盛名的“飞龙”,即是分布在全省的花尾棒鸡。全省有东北虎10只、紫貂2100只、貂熊60只、原麝920只、马鹿2200只、驼鹿4600只、丹顶鹤500只、黑嘴松鸡1200只、大鸨120只、白鹤90只。行政区划全省合计辖:12地级市、1地区;64市辖区、4地辖区、18县级市、45县、1自治县。【哈尔滨市】道里区、南岗区、道外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方台镇、阿城区、尚志市、双城市、五常市、宾县、方正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建华区、铁锋区、昂昂溪区、富拉尔基区、碾子山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讷河市、龙江县、依安县、泰来县、甘南县、富裕县、克山县、克东县、拜泉县【鸡西市】鸡冠区、恒山区、城子河区、滴道区、梨树区、麻山区、密山市、虎林市、鸡东县【鹤岗市】向阳区、工农区、南山区、兴安区、东山区、兴山区、萝北县、绥滨县。【双鸭山市】尖山区、岭东区、四方台区、宝山区、集贤县、宝清县、友谊县、饶河县【大庆市】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红岗区、大同区、肇州县、肇源县、林甸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伊春市】伊春区、南岔区、友好区、西林区、翠峦区、新青区、美溪区、金山屯区、五营区、乌马河区、汤旺河区、带岭区、乌伊岭区、红星区、上甘岭区、铁力市、嘉荫县【佳木斯市】向阳区、前进区、东风区、郊区、同江市、富锦市、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抚远县【七台河市】新兴区、桃山区、茄子河区、勃利县【牡丹江市】东安区、阳明区、爱民区、西安区、绥芬河市、海林市、宁安市、穆棱市、东宁县、林口县【黑河市】爱辉区、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逊克县、孙吴县【绥化市】北林区、安达市、肇东市、海伦市、望奎县、兰西县、青冈县、庆安县、明水县、绥棱县【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人口民族【民族】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边疆省份,有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锡伯族、鄂伦春族和柯尔克孜族等民族,其中汉族是黑龙江省的主体民族,人口约36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94.74%。全省共有少数民族53个,人口约2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26%。其中世居本省的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等10个少数民族。在10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满、朝鲜、蒙古、回4个民族人口超过10万,满族、朝鲜族和蒙古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比重的前3位,分别为103.7万、38.9万和14.2万,达斡尔族人口4.3万,其余5个民族人口不足万人。黑龙江省7个人口较少民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共有人口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