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口设置间距的探讨摘要:介绍了影响雨水口设置间距的多种因素,经过计算得出雨水口的最佳间距随道路红线宽度的变化而变化。关键词:雨水管渠系统雨水口雨水口间距地面集水时间1前言:雨水管渠系统时由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等构筑物所组成的一整套工程设施,雨水管渠系统的任务就是及时地汇集并排除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保障城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生产的正常秩序。雨水口是在雨水管渠系统中收集雨水的构筑物,一般应设在交叉路口、路面最低点以及道路路牙边每隔一定距离处。其使命为及时地将路面雨水收集并排入雨水管渠内。雨水口的构造包括进水箅、井筒和连接管3个部分。2雨水口设计间距计算《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97)中说明:雨水口的型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及道路型式确定,雨水口间距宜为25~50m。雨水口设计多了,造成浪费的同时影响道路的美观;雨水口设计少了,达不到及时收集路面雨水的效果,雨水口设计间距根据道路参数的不同而不同,经过计算来确定。(1)雨水口泄水能力雨水口的泄水能力与道路的坡度,雨水口型式、箅前水深等因素有关,但一般泄水能力如下:雨水口型式泄水能力(L/s)平箅(偏沟)式单箅雨水口20平箅(偏沟)式双箅雨水口35平箅(偏沟)式多箅雨水口15(每箅)联合式单箅雨水口30联合式双箅雨水口50联合式多箅雨水口20(每箅)(2)以道路为双面坡,道路两侧设置平箅式单箅雨水口为例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Q=qψF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雨水暴雨强度(L/s·ha)ψ-径流系数(取0.9)F-汇水面积(ha)徐州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为:P-----设计重现期,取1年t-----设计降雨历时。t=t1+mt2,t1为地面集水时间(min);m为折减系数,暗管折减系数m=2.0,明渠折减系数m=1.2;t2为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对于雨水口来说,t2为0。即t=t1。两个雨水口间距30m,地面雨水流速取0.5mls,则t=1min,(地面集水时间t2≥t1,道路设计中,道路纵坡通常小于道路横坡,v1≥v2)计算如下:Q=qψF=340×0.9×F=40(L/s)则F=0.1307(ha)=1307m2道路宽度为F/30=43.6m结论,道路红线宽度40m左右的雨水口间距宜为30m左右。如图: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以下结果:雨水口间距L(m)t(min)q(L/s·ha)Q(L/s)道路红线宽度B(m)200.673464064.2250.833434051.83013404043.6351.1673374037.7401.33334.54033.2451.5331.74029.8501.6732940273结论:雨水口之间的最佳宽度是随着道路设计坡度、红线宽度、雨水口型式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如果忽略道路坡度对雨水口间距的影响,雨水口型式选定的条件下,不同道路宽度的最佳雨水口间距是不同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然,如果道路坡度很大(大于2.5%),坡道有很短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雨水口,可在道路的最低点设计双箅或多箅雨水口来达到收水的效果。当然,不同地区的设计人员的设计思路、设计习惯是不同的,地域的差异性也是决定雨水口设计间距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参考文献:1《排水工程》上册孙慧修主编中国教育工业出版社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97)中国计划出版社3《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2(下)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